張 旭
高校鋼琴演奏教學中,通過“心”、“技”、“韻”的教育,使學生掌握鋼琴表達方法,提升學生鋼琴演奏能力。日常教學中,加強對鋼琴教育情況進行分析,加強對技能、技巧等方面的教育,促使學生鋼琴演奏能力提升。
高校鋼琴專業課,具有培養良好音樂素質、超高演奏技能的鋼琴專業人才的特點與優勢,是向我國輸送專業音樂人的重要載體,該課程對學生專業技能與理論素養要求較高。由于種種因素,導致高校鋼琴演奏教學效果并沒有展示其應有的作用,學生專業技能與音樂素養沒有得到培養。具體問題如下:
鋼琴教師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教學時,存在思維落后現象的問題。課堂活動中,教師會根據教學大綱、教學目錄,按部就班的開展教育工作,忽略學生實際需求。鋼琴課程,專業性較強,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同時,還要掌握演奏技巧,形成獨特的演奏風格[1]。教學活動,忽略學生真實的學習需求,過分強調教學內容,導致學生鋼琴表演缺乏個性,影響藝術素養形成。
由于學生的音樂藝術素養與鋼琴學習能力不同,在課堂上表現出的能力也就不同,影響學生知識探索意識。實際教學中,教師忽略對學生個性的分析,采用一體化教學方式開展教育,希望學生在統一管理下共同成長。學生認知能力是教學活動開展的前提,也是提升學生鋼琴能力的影響因素。課堂教學中,需要對學生綜合素質進行分析,并進行個性化教學,以此滿足學生學習需求,提升學生鋼琴演奏能力。
高校鋼琴音樂教學中,教學形式單一是目前需要解決的困境,是鋼琴演奏教學改革的措施。實際教學中,教師會采用演示教學的方式進行訓練教學,通過課堂上教師的示范講解,學生獨立練習完成教育工作[2]。經過長期的練習活動,會出現抵觸心理,不愿意參與鋼琴知識學習。教學方法單一,是后續教學中需要改善的問題,也是提升學生演奏能力與表達能力的舉措。
部分教師認為鋼琴演奏教學,就是對技能技藝的教育,使學生掌握鋼琴演奏方法,學會用不同的技巧表達音樂作品。課堂教學中,過分的強調指法練習,忽略理論知識教育。由于教育理念的問題,影響學生審美情緒的培養,導致學生無法理解鋼琴音樂作品中蘊含的感情,無法成為真正的藝術家。
高校鋼琴演奏教學中,通過心理層面的教育可以提升學生的精神品質,使學生體會到藝術的魅力與存在的價值。鋼琴演奏教育中的“心”,就是心理層面的內容,是指對學生及逆行思想認知上的教育[3]。在表演中通過律動的變化表達聲音,展示音樂作品的內在情感,使表演者與觀眾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傳遞鋼琴演奏的魅力,使更多的人感受到音樂的價值。在實際教育工作中,需要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加強對鋼琴演奏“心”的教育,將音樂期待、意向滲透日常教學中,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感受音樂作品的魅力,并將此呈現給觀眾,給觀眾更多的想象空間,以此實現鋼琴演奏“心”教育目的,提高學生鋼琴表演能力。以往教學中教師過分強調技能技巧,忽略心理層面、精神層面的教育,導致教育效果不理想。從“心”方面入手,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寫作背景、寫作意圖等因素的支持下,進行深入分析,感受音樂作品的藝術價值,以此實現學習目標,促使學生綜合能力提升。
例如,《肖邦降E 大調夜曲》這一音樂作品教學時,教師可以將這首鋼琴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寫作情況等呈現在教學中,并引導學生運用基礎知識進行分析,從中獲取有效信息,分析這一音樂作品蘊含的價值與情感,并進行整合,以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來,以此完成相關的學習。課堂活動中,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引導,培養學生精神情感,使學生感受音樂作品的價值,并將自己的情感與音樂作品融合,呈現出獨特的表演風格。
技能技巧,是鋼琴演奏教學的重點內容,意在提升學生演奏效果、演奏質量。通過對高校鋼琴教學的分析研究發現,鋼琴技能技巧演奏教學,可以通過手指、手腕、大臂、耳、心、踏板的練習,提升學生演奏技能[4]。使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基礎的情況下,可以熟練應用技能技巧,提升表演與表現效果,為良好的表演提供動力。
第一,加強對手指方面的練習。手指的力量、靈敏、速度及轉換頻率,都是技能技巧訓練的重點。在日常教育中應加強對手指的訓練,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制定訓練計劃,引導學生總結手指運用技巧與經驗,學會如何支撐與均勻的發力,提升學生的演奏技巧,為后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強化手腕的練習。手腕廉潔手指與手臂,通過手腕的轉動可以將手臂的力量傳送到指尖,展示出不同作品的不同旋律,體現出表演者的綜合實力[5]。所有的鋼琴表演都不是簡單的模仿,而是通過手腕技巧的運用,使表演過程更生動靈活,促使表演者自身與作品的融合,這對于學生音樂訓練工作十分重要,在日常教育中,組織相關的訓練活動,使學生學會用手腕彈鋼琴,學生綜合素質提升。
第三,加強對大臂使用技能的練習,做好發音的連接工作。大臂的使用技巧,影響手指之間的轉換頻率、手指與手腕之間力量的轉換,對于整個音樂作品的表演有很大的作用。在鋼琴音樂表演的過程中,大臂不僅可以讓音樂變得更加響亮,同時還可以處理各個音色、音量之前的問題,能夠使音色與音量充分融合,展示出生動形象的音樂作品。日常教學中,加強對大臂使用技巧的教育,使學生學會用手臂控制速度、展示不同的爆發力,提升學生演奏能力。
第四,加強對耳朵技能的訓練。傾聽是演奏的重要環節,是學生理解音樂作品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只有掌握傾聽的方法,才能夠提升自身的表演能力與表現能力,為后續的練習提供更多的支持[6]。耳朵的訓練非常重要,教師可以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組織個性化訓練活動,讓學生一邊傾聽一邊實踐,掌握音樂表達技巧,學會能夠用耳朵聽懂不同的音樂頻率,音節與演奏情況,以此提升學生的表演效果,促使鋼琴教育更好的進行。
第五,鋼琴演奏技能技巧教學中,應該重視心的技巧教學,使學生學會用心感受音樂作品,體會作品中蘊含情感態度[7]。通過“心”技巧的教育,使學生能夠以自身的經驗與情感,深化鋼琴音樂作品的內涵,提升鋼琴表達效果。當學生對音樂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后,則用心去思考,將自己的感受與音樂內在的情感充分結合,通過自己自身的技能技巧與演奏風格進行創新,展示出獨特風格的音樂作品,呈現出更多的情感,以提升表演效果。在實際教學中,應加強對“心”的技能技巧的教育,使學生學會用理性與感性的方式分析音樂,感受音樂,體會音樂,并在練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以此提升自身的表達能力。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提高表達效果,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情感表達欲望,能夠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鋼琴演奏知識。
第六,踏板技巧教學。踏板技巧屬于硬件方面的教學,很多教師認為這一內容的教學對學生演奏能力提升并沒有很大影響。實際上并非如此,踏板技巧與手腕技巧、大臂技巧、耳朵技巧等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8]。日常練習中,需要將踏板技巧與表演者的情感及對音樂的理解充分結合,展示出更加有感染力的音樂作品。在踏板技巧練習的過程中,可以融入各種各樣學生感興趣的技巧,以此提高學生踏板技巧練習的效果,使學生學會用不同的方式與情感展示踏板技巧,提高教育的質量。
鋼琴演奏教學中,不僅要做好技能技巧、心理方面的教育工作,同時還要進行韻律表現內容的教育,使學生學會用自身的情感與技術,表達不同的韻律,提升學生的音樂表現力。音樂韻律是在音樂活動中呈現出的精神面貌與風采。鋼琴演奏中的音樂韻律,就是學生對演奏技巧是否熟練、演奏氣質是否良好、演出風格的整體感受。在實際教學中,應加強對韻律表現教學的重視,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與學習基礎,制定訓練教學計劃,使學生學會發揮自己的優勢,展示獨特的音樂,呈現出不同的表現氣場。通過科學,有目的的訓練,提升學生韻律表現效果,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張力,促使學生更好的學習成長。
鋼琴演奏中的韻律,不僅與技巧與風格有關系,同時還有整體的表演狀況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氣韻的表現方式傳授給學生,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技巧,通過對樂曲的理解充分結合,展示屬于自己的韻律,并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提升自我表現能力。通過日常的練習與實踐,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演奏習慣與方法,學會展示自身表達優勢,提升學習能力[9]。日常的訓練教學中,加強對韻律方面的教育,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與藝術素質,使學生學會用情感與技巧展示自己對音樂的理解,以此提升學生音樂表達能力,為教育工作開展打下基礎。
在鋼琴演奏教學中,“心”、“技”、“韻”三者發揮的重要的作用,是提升演奏者表演能力與表演效果的重要因素。心是表演的前提,技是表演的基礎,韻是表演的結果,三者之間聯系非常密切,缺一不可。通過對三者之間的分析,可以發現以下幾點內容:第一,有“技”、無“心”,出現表演機械化的情況。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每個人的成長背景和生活環境不同,對音樂作品的情感理解也就不同。“心”是學習鋼琴的前提,是展示音樂韻律的關鍵。技術技能,是每個學生都應具備的能力,若是有“心”無“技”,那么鋼琴演奏效果也就會非常不理想。通過內心對音樂作品的感覺,在手指、手腕、大臂等技能技巧的配合,展示。獨一無二的音樂作品。若是在表演中過分強調技能技巧,忽略了內心的感覺,那么整個表演作品就會變得蒼白無力,無法與觀眾產生內心上的共鳴,不利于學生更好學習。第二,有“心”無“技”,影響音樂作品的呈現效果。在鋼琴演奏的過程中,若是演奏者對音樂作品的情感非常充沛,但是因為缺乏技能技巧的配合,也會導致作品表現效果不理想,會影響整個音樂作品的情感表達。在鋼琴演奏的過程中,需要將自身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與高超的技能技巧結合,以此呈現出自身所理解的內容,為觀眾營造一個良好的視聽氛圍,使觀眾與表演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兩者缺一不可[10]。第三,“心”、“技”、“韻”結合的重要意義。鋼琴演奏的目的,是為了將音樂作品中的情感與演奏者自身的情感毫無保留的呈現給觀眾,使觀眾在聽的過程中產生更多的想象與情感,以此完成音樂表現的目的。通過“心”、“技”、“韻”三者的合作,可以展示出表演者獨特的音樂風格,同時還可以提高表演的感染力,能夠讓觀眾走進音樂中感受音樂中描述的情感,提高視聽感受。在高校鋼琴音樂演奏教學中,應重視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并將此結合在一起,進行綜合性教育,使學生在日常的練習中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念與情感觀念,以此提升學生的鋼琴表演能力。
總而言之,在高校鋼琴教學中,雖然存在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思路陳舊的問題。但是通過“心”、“技”、“韻”的教學,可以使學生掌握鋼琴演奏的方法,積累表演經驗,提升自身的鋼琴演奏能力。日常教育中,加強對學生各方面的訓練與教師,促使學生音樂素養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