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如今,我國經濟飛速發展,而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需要更多的人才為其做出貢獻,高職院校作為培養專業性高素質人才的院校,應當更加注重對學生的能力培養。然而高職院校培養人才不應該僅注重專業技能知識的高效傳授,更應注意培養學生的職業綜合素質,將職業精神培養融入到高職思政教學之中既是我國強國策論的要求,也是高職院校思政課提高效績的必經之路。
關鍵詞:職業素養;高職;思政課
引言
2019年1月24日,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方案》,職業教育的重要性被提高到了“沒有職業教育現代化就沒有教育現代化”的地位。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鮮明地體現了職業教育對國家的重要意義,改革開放以來,職業教育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保障,隨著改革的深入,改革進入到深水區和攻堅區,全社會對技能型人才需求越來越大。但與此同時,我國職業教育發展也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學生職業道德問題就十分突出。
1高職職業素養培育現狀
1.1高職學生缺乏正確思想觀念的引導
當前大多數畢業生對就業現狀不滿意最主要的原因大多都是“加班累”“待遇差”,學生年齡分布多數集中在相對舒適的學習生活環境中成長起來的“00”后。有部分學生出現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的思想觀念,常常表現為過分強調自我,沒有吃苦耐勞精神,經常存在“怎樣能多掙錢、住上大房子”這樣高質量生活水平的空想,卻沒有扎實苦干、勤懇沉穩的精神。這是高職院校職業教育中應該高度重視卻容易忽視的問題,職業素養中有關職業道德方面的教育也正是在思政課教學時刻關注的重點問題。
1.2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相分離
高職教學課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奠定了一定理論基礎的前提下,其最終目的還是要落實在具體實踐中,而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也只有通過具體實踐教學才能真正實現。目前高職思政課都設置了實踐教學課時,但是針對提升學生職業素養與責任意識方面的思政課主題實踐教學內容較少。而在高職學生專業技能實踐課程中,往往多集中于對學生專業技能素質的提升,忽視了職業素養的實踐教學內容,這種學校思政教育與職業教育相分離的傳統教學模式,是當前高職院校德育教育體制不健全的鮮明體現。
2“三教”改革背景下職業素養教育融入高職思政課相關策略
2.1深耕教材,把握高職思政話語的邏輯框架
回到教材、讀懂教材、提煉教材就變成高職思政課教師打造金課必備的基本功。深耕教材,就要深刻理解教材的邏輯結構,從整體性思維、辯證性思維、歷史性思維重構教材話語體系。從整體性思維視角看,高職思政課教師需要理解教材的整體性邏輯,不能以偏概全,要把握教材的主線。例如,在《概論》課中,教師要把握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條主線,向學生講述從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中國故事;在《基礎》課中要把握愛國和法律意識這個條主線,向學生講述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文化的中國故事。從辯證思維的視角看,高職思政課教師承擔著培養大學生思辨能力的任務。因而,回到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元素,以潛移默化的方式轉換成授課話語,對培養高職學生的思辨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在《概論》課的講授中,充滿著課程元素的辯證法,不管是在新民主義主義革命階段、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步探索階段還是改革開放階段,都存在著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深耕教材中的辯證元素,才能將思政課講深講透,才能說服學生。從歷史性思維視角看,高職思政課教師要解構歷史虛無主義,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歷史元素,真實還原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不同歷史進程中創造的偉大實踐,引導學生在歷史邏輯中堅定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2.2通過理論教學將職業精神培養融入思政課程
在高職院校思政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雖然應該以教師思政知識,傳授思政教育為主,但是對職業精神的傳遞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在學生不斷探索課本知識、領會課本內容的同時給學生一定的提醒和引導,讓學生得到自身的理解與教師的看法的融合,讓學生更加全面深入的從其中了解各種職業精神,提高學生自身職業素養,讓學生在理論學習中不斷深入和完善職業精神,以此來融入思政課程之中。理論不單單是書面知識,更是理論與實踐之中之間的融會貫通,學好理論知識也是一門學問。而只單單學好理論知識又不可全面應用。所以要想職業精神真正融入進思政課程,還需結合其他與職業精神相關的其他精神融入,使學生有所感悟,從而在學習中有所進步。
2.3創新教學方法
目前高職學校關于職業道德教育的學習大多停留在碎片化的公共必修課中,雖有涉及但不系統、不深入且課程之間關于職業道德的教育體系不完善,有的內容重復講授,而有的內容卻從未提及。高職思政課要發揮培養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主導作用就要適當改變教學方法,將“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及“形勢與政策”等高職思政課中關于職業道德的內容融會貫通,在課堂上可以通過專題學習,強化高職學生對于職業道德的認知,在教學方法上注重案例教學,運用關于職業道德的正反案例與學生進行互動式討論教學等。同時也要適當引入知名企業優秀員工結合自身實際講授職業道德的具體要求與獲得感,樹立榜樣的力量。也可根據學生專業邀請該專業的優秀畢業生為高職學生傳授經驗,特別是如何在各自領域培養和提升自我的職業道德。高職思政課教師要根據學校和學生特色在教學方法上不斷革新,不斷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結語
在振興中華、實現民族復興的道路上,要不斷地弘揚中華民族的精神,在工作時不斷發揚努力奮進、盡職盡責的職業精神。在高職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摸清職業精神對學生、自身以及社會的影響,不斷地探索發揚職業精神的方法和途徑,為發揚職業精神盡自己的一份力。
參考文獻:
[1]胡冰,李小魯.輪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J].高教探索,2016(5):85~89.
[2]王麗媛.高職教育中培養學生職業精神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J].職教論壇,2014(22):66.
[3]陶文輝.職業精神融入高職思政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34):166~117.
作者簡介:
賈博敏,女,1977年12月,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教學。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重慶 ?402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