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鑫
摘 要:城市生活圈是指城市中居民實際生活所涉及到的范圍和區域,合理規劃城市生活圈是提升居民生活質量的基礎。本文首先提出了城市生活圈規劃工作的存在的問題;接著在此基礎上,提出城市生活圈規劃的創新策略。進而更好地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同時推動城市生活圈規劃面向以人為本的方向進行轉變。
關鍵詞:城市;生活圈;規劃
引言: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于生活質量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基于此,當前的城市規劃工作正在面向以人為本、重視居民需求的方向進行轉變。但根據實際情況來看,目前城市生活圈規劃工作中依舊存在一些問題,相關工作人員必須不斷探索和創新出更多優化城市生活圈規劃工作的對策。
一、城市生活圈規劃中存在的問題
(一)范圍與職能問題
一方面,是城市生活圈的規劃范圍難度較大。以往對于生活圈范圍的界定是以居民住宅中心點,按照居民日常生活和行動的空間范圍進行劃分。但隨著近幾年城市的快速發展,城市的擴張范圍和速度也在不斷增加,因此居民的日常活動范圍也不僅僅局限于城市的內部了,加大了規劃城市生活圈范圍的的難度。另一方面,城市生活圈規劃職能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對于城市生活圈規劃職能的定義,就是可以滿足居民日常生活的多樣化需求。以往的城市生活圈規劃職能大部分只需要滿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通勤需求以及突發性活動需求,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居民的生活圈變得更加復雜,城市生活圈規劃職能也需要隨之改變。
(二)實施模式與制度保障之中的問題
當前背景下對于城市生活圈的規劃工作,要求以人為本、重視居民需求,同時還需要居民、企業以及其他非營利機構積極地參與進去。例如:對于城市生活圈的界定,需要對居民日常生活范圍進行充分調查,并由相關企業提供數據;對于基礎設施的優化,需要居民充分提供自己的意見,使其更好地滿足居民的需求,因此,需要保障制度進行不斷的調整和創新。而對于城市生活圈規劃工作的落實,則需要各個主體之間進行相互協調、相互配合,才能充分發揮城市生活圈規劃工作的作用,但由于當前的實施模式與傳統的實施模式之間存在較大差異,所以導致城市生活圈規劃落實的并不完善。
(三)數據收集及管理問題
由于城市生活圈規劃工作需要從居民活動的角度出發,因此需要強大的數據進行支撐,包括房屋、交通路線、基礎設施以及居民的活動偏好等方面,此外還需要大量的由居民個體產生的數據。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設備和軟件在居民的生活中應用的愈發廣泛,例如:微博簽到、GPS定位、打車軟件、外賣軟件等信息。基于此,傳統的城市生活圈規劃中的數據收集和管理問題已經相對落后了,不能充分滿足當前城市生活圈規劃中的數據需求。
(四)規劃方法與技術存在的問題
城市生活圈規劃方法與技術問題是當前規劃工作中存在的核心問題,城市生活圈規劃涉及生活圈范圍的界定、生活圈的現狀和問題以及對于生活圈的評估,在結合因人群、社區而不同的需求后,來進一步改善居民日常生活質量,因此需要科學、先進的技術對其進行支撐。但由于當前我國城市發展進程時間較短,對于城市生活圈的規劃工作也不夠成熟,因此在實際的城市生活圈規劃落實工作中還存在一定程度的規劃方法與技術上的問題,進而影響城市生活圈規劃工作的順利實施。
二、城市生活圈規劃的創新策略
(一)完善城市生活圈規劃工作
對于城市社區生活圈而言,其不僅要對城市居民在當前日常生活中面對的生活空間進行客觀性描述,還要實現社區居民與公共資源的多種活動的規劃與組織。基于此,優化調整城市生活圈規劃工作是必然選擇,以此促使城市生活圈規劃工作所具備的引導性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實踐中,需要對與社區居民現實需求相匹配的社區生活圈半徑與規模進行測定,推動生活圈半徑與規劃管理單元有機結合,對組合進行優化,完成高度科學、合理及可操作性強的社區生活圈組織規劃方案的編制。需要注意的是,在編制社區生活圈組織規劃方案的過程中,要在保證可以滿足區域內居民生活空間與時間特性的基礎上,促使社會生活圈與規劃管理機制相匹配。
(二)建立生活圈規劃創新機制
出于對行政管理工作實效性的考量,在設定、配置區域公共服務設施標準的過程中,主要將街道、居委會設定為管理單元。嚴格秉承公平性、均衡性、綜合性原則,充分參考社區居民的異質化需求形成設施配置標準。在此基礎上,還應當重點完成社區生活圈規劃長效創新機制的構建,落實主動性的更新與周期評估。
對于城市社區居民來說,其始終處于動態變化的狀態下,所以控規會被不斷調整。現階段,多數城市軍要求著在滾動評估控規的基礎上實施長效創新,以此達到大規模、主動性調整控規的效果。實踐中,應當將基本單元設定為社區生活圈,這樣的方法與當前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活動范圍與邊界更加吻合。
(三)對規劃工作進行整體的統籌
就當前的情況來看,規劃管理單元的規模普遍處于較小水平,呈現出明顯的碎片化特點,主要表現為:設施配置與用地規劃布局相對分散、規模過剩等等。在這樣的背景下,部分城市在進行規劃管理時,在規劃管理單元之上組建起了統籌單元,并與規劃管理單元相結合,實現社區生活圈的組成。此時,該社區生活圈與區域內居民的空間分布、行為特征有著更高的相關性,推動著統籌協調控規單元向著科學化的方向發展,強化了城市生活圈規劃的可操作性。總體而言,必須要參考區域內居民的現實需求、人口分布、資源布局現狀等內容,完成城市生活圈的規劃。
(四)積極對接行政管理單元的規劃實施活動
在規劃城市生活圈的過程中,應當主動與形成管理單位的規劃實施活動進行對接,保證相應銜接內容包含生活圈與街道的邊界、居住人口與區域設施建設等內容的管理權限,確定出社區生活圈建設的主體責任。積極聯合行政管理單元,共同完成高質量社區生活圈的構建。同時,充分參考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形成更優質的城市社區生活圈規劃方案。
結論:綜上所述,在當前城市發展趨于人性化需求的背景下,對于城市生活圈的規劃工作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視。但由于目前的城市生活圈規劃工作還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問題,因此,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建立創新規劃機制,對規劃工作進行整體統籌,積極對接行政管理單元的規劃實施活動,進而更好地完善規劃工作。
參考文獻:
[1]柴彥威,李春江.城市生活圈規劃:從研究到實踐[J].城市規劃,2019,43(05):9-16+60.
[2]莫偉.城市社區生活圈規劃創新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20(15):55.
(鞍山市政務服務中心 ?遼寧 ?鞍山 ?1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