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職業學校,除了要開展專業性的課程之外,還要為學生開展一定的體育教育,從而使他們形成良好的身體素質,為將來的學習與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體育一直是學校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目前來說,職業學校往往更加注重專業技術課程的教學,對于體育教育,特別是學生身體素質的訓練缺乏足夠的重視,體育課程質量不夠高,或者在學生的身體素質方面沒有針對性的訓練。本文對身體素質訓練在技校體育教育的重要性進行深入分析,并結合技校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提出一定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身體素質訓練;技校;體育教育;重要性
一、身體素質訓練的重要性分析
(一)提高自身素質,適應工作需求
身體素質是指人體肌肉工作的基本能力,包括人體在運動實踐中所表現出的力量、速度、耐力、彈跳、柔軟、靈敏等機能能力。身體素質的好壞對于學生運動技術、技能的形成和提高具有直接影響。身體素質是衡量一個人體質強弱的標準之一。
我們的學校教育應該是全面的素質教育,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健康新一代。這就決定了學校體育必須以增強體質為出發點。所以作為完成學校體育任務的主要途徑,體育教學應重視學生的身體素質訓練,從增強學生體質出發,把鍛煉身體增強體質與學習和掌握體育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技術、能力的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
眾所周知身體素質的訓練無論從形式還是內容看起來都十分豐富,且一般都以輔助教材的形式出現。由于學生的身體素質的個體差異,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訓練要注意因人、因項、因特點而異。所以,這時身體素質訓練內容的選擇和安排就很有必要了。
(二)培養鍛煉習慣,落實終身體育
終身體育是我國現代體育教育所倡導的一個重點的培養方向,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各種體育運動的知識、技巧等,還要從情感上熏陶學生,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愛,并促使他們養成體育運動的習慣,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相比于籃球、足球等激烈的體育運動,身體素質訓練項目往往更加平緩,不會給學生帶來過重的身體壓力,且訓練內容具有廣泛的適用性,能夠適應不同身體素質基礎的學生,使學生更加容易接受。體育教師引導學生堅持進行體育鍛煉,能夠逐漸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使體育鍛煉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從而落實終身體育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堅持運動、保持健康的良好體育意識。
(三)結合專業教育,促進綜合發展
處于職業學校的教育特點,其體育教學帶有一定的特殊性,除了考慮學生自身的身心發展需求之外,還要充分結合本專業的教育特點和未來工作的要求,專業教育與體育教育之間應當是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關系。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往往只是照著課程大綱或教材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或者照搬普通教育下的體育教育模式,沒有充分考慮專業發展需求,造成專業教育與體育教育相脫離,不利于職業學校教育一體化的發展。從現狀來看,職業學校的大部分專業對于學生的體育運動水平并不是太高,反而是對學生基本的身體素質有著過硬的要求。因此,在技校體育教育中重點發展身體素質訓練,是促進專業教育與體育教育一體化進程的有效手段,是符合技校教育特點的教學模式。
二、身體素質訓練的優化原則
身體素質訓練對于技校體育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但在實際的開展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難點,比如訓練內容與目標的合理制定、學生身體素質基礎不同、相應的教學機制不完善等。在明確身體素質訓練的重要性后,體育教師還要充分考慮如何提高身體素質訓練的有效性,將理論應用到實際中去,達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一)循序漸進原則
身體素質的訓練在總體上要依照循序漸進的原則,技校學生的身體正處于發展當中,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學生身體基礎情況下,由簡到難、由弱到強a地來設計體育訓練的內容。首先,在開展體育訓練之前,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一定的體質測試,對學生當前的身體發展情況進行分析,并為其制定合理的訓練內容與目標。
(二)多元化原則
新課程理念提出學生是獨特的人,學生之間有著個體差異性,因此,體育教師也要充分考慮學生身體素質、能力特點以及興趣性格等方面的不同,采取多元化的訓練方式,一方面要為不同身體素質的學生制定不同強度的訓練計劃,另一方面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來設置多種訓練項目供學生挑選,從而激發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
(三)定性與定量原則
定性與定量是體育訓練中的基礎性原則,也是技校體育教師必須要考慮的因素之一。教師不僅要為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還要通過量化訓練來記錄學生的訓練效果,以掌控好訓練進度,并形成規范的考核機制,促進身體素質訓練的專業化發展。
總而言之,體育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為他們制定科學合理的身體素質訓練計劃,并通過有效的監督與考核來提高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動力,以此來提高體育教育的總體效果,為他們未來的生活與工作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
三、身體素質訓練內容
(一)速度素質
人的速度不只是人體在某一時間內所完成的動作次數,還包括人體對外界條件刺激反應的速度,它是身體素質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學生的興奮和抑制過程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及較高的靈敏度。所以應把速度素質的練習列為主要內容,這是根據學生時代的生長期決定的,速度素質練習應在學生精力充沛、運動欲望強烈時進行,因此最好安排在課的開始。
(二)力量素質
學生時期與成年人的骨骼成分比例有所不同,學生時期骨骼有機物比例大,而無機物相對少一些,有機物使得骨骼有彈性,無機物使骨骼具有堅固性。據此在體育教學中進行力量練習時應安排活動性的力量練習或力量不太大的素質練習。力量練習要達到一定量甚至極限負荷,但應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教育學生應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力量素質練習一般安排在課的后半部分,以免影響其他項目的進行。
(三)耐力素質
耐力素質對促進學生的心血管系統機能,增強耐力有重要作用。從人的生理上講,發展耐力素質就是要提高學生生長發育時期的有氧代謝功能。教師在安排長距離跑時要教會學生在跑中有節奏地用口鼻呼吸,從而提高換氣能力。在耐力訓練時,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意志品質的培養和教育,使他們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在手段上可采用多樣化,比如采取比賽、鼓勵等,從而避免過早出現“困難期”。
(四)柔韌素質
柔韌素質練習主要是發展身體各關節的靈活性、韌帶、肌肉的伸展性。在發育啊、中的學生關節骨較厚,關節靈活,韌帶、肌肉伸展性好,是發展柔韌素質的良好時機,柔韌素質的提高比其他素質的提高容易,一練就可見成效。但消失的也明顯。只有經常注意柔韌性的練習才能長期得到鍛煉成果。因此柔韌性的鍛煉和提高要做到循序漸進,且必須在充分做好準備活動的情況下進行,否則會拉傷肌肉。柔韌性練習安排在課后的放松活動中進行為宜。
(五)靈敏素質
靈敏素質的發展主要是提高神經過程的興奮與靈活性。由于學生時期正是身體發育的良好階段,是發展靈敏素質的最佳時期。靈敏素質練習最好安排在課的前半部分進行,可與力量素質和速度素質練習結合進行。
參考文獻:
[1]隋子霄.青少年身體素質訓練方法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8,(21):204-205.
[2]殷珂.淺談拓展素質訓練與職業體育教學的結合[J].當代體育科技,2015,0(6):57.
[3]曹祥春.基于拓展訓練的中職體育教學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25(24):165-166.
[4]林振宇.探究中職體育教學中拓展訓練的必要性及應用方式[J].現代職業教育,2018,25(10):32.
作者簡介:
王季1986-01,男, 漢族, 河南鄭州人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講師 碩士學歷 體育教育訓練學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