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武斌
摘 要:我國為了緩解小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出臺了一系列的關于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的政策,且黨中央和國務院也進行了相關的部署。在近幾年中大型銀行對支持普惠金融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由于大型銀行本身存在的特性問題,也使得普惠金融的發展難以達到一個新的高峰。因此,則需要借助數字化的手段解決大型銀行發展普惠金融時的難題。本文就數字化以及普惠金融進行概述,分析大型銀行普惠金融發展的難點以及基于數字化助力大型銀行發展普惠金融的必要性,提出基于數字化助力大型銀行發展普惠金融的策略。
關鍵詞:數字化;大型銀行;普惠金融;必要性;策略
國務院在2015年提出了關于五年普惠金融的發展計劃,這也使得我國的普惠金融有了一條明確的規劃,2020年也正是普惠金融的第五年。縱觀這五年,我國的普惠金融發生了跨越式的發展,大型銀行以及政府等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大型銀行本身存在的特性,也使得其在開展銀行普惠金融時,需要面臨較大的風險以及較高的成本,因此,必須要探索一條適合大型企業發展普惠金融的道路。數字化是當下信息技術的體現,基于數字化能夠緩解大型銀行在發展普惠金融時的一系列問題。因此有必要加強數字化和大型銀行普惠金融的研究。
一、普惠金融以及數字化的基本概述
(一)普惠金融
發展普惠金融這一要求是在黨的十三屆三中全會中首次提出的,也成為我國金融行業進行供給側改革的重點內容。所謂的普惠金融則是立足于平等以及商業的可持續發展原則基礎下,為社會各個階層的群體提供金融服務。尤其是我國的特殊群體,比如農民、殘疾人、小微企業等,以實現萬眾創新,推動經濟升級和轉型,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二)數字化
數字化是信息技術下的產物,其是指將一些復雜多變的信息轉變為可以度量的數據,再基于這些數據建立模型引入計算機內容,進行處理。之所以會在普惠金融的發展中將數字化融入其中,就是為了解決大型銀行發展普惠金融時存在的困境,以更好的落實普惠金融的任務[1]。
二、大型銀行普惠金融發展的難點
(一)信息不對稱問題較為嚴重
普惠金融所服務的對象大多都是被一些正規融資體系排除在外的一些群體,比如農戶、小微企業。就目前的信用體系而言,對這類群體的覆蓋率并不高,且金融機構并不能夠基于傳統的征信體系獲得這一群體的信息,這就造成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類群體的信用問題,一些金融機構則探索出了一些新型的業務模式,則是信貸工廠等模式。但是這些業務需要通過走訪模式,深入對貸款對象進行了解,并對接觸貸款工作人員放寬貸款審批權限。這種模式雖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但是并不適合大型企業,只能在一些小的分支機構中進行試點,很難從根本上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二)服務成本高
大型銀行機構和中小型機構不同,其內部人員較多、機構也比較龐大,在全球都會有一些分機構。通常需要對數以萬計的人員進行管理,以防止出現一些風險,因此,就更需要細致。這也導致大型銀行在管理上比較繁瑣,缺乏了靈活性,對于普惠金融中的一些具有急、小等特點的金融需求很難滿足。其次,從大型銀行客戶的定位來看,基本是以大項目、大企業為主,且一直保持著比較緊密的合作關系。因此在客戶以及業務管理模式中,往往會更加契合大企業的一些特點,比如全面的信貸審批,對客戶進行評級等,但是對于一些普惠的小額貸款,往往并不適合,且會出現較高的服務和管理的成本。
(三)面臨著較為嚴格的外部監管的要求和標準
大型銀行和中小型銀行不同,其已經是全球系統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且會面臨著極高的監管要求和標準。例如,會有較為嚴格的杠桿率、對資本充足率也有較高的要求。因此作為大型企業通常在選擇時,會更偏向于一些風險較低的企業,這和普惠金融的特點不相適合[2]。
三、基于數字化助力大型銀行發展普惠金融的必要性
大型銀行助力普惠金融存在的難點,阻礙了普惠金融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必須要進行創新,才能夠發揮出大型銀行在普惠金融中的作用。數字化是一種基于信息技術所發展的科技,其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域鏈以及大數據為代表,能夠促使普惠金融在產品、模式以及服務等方面帶來徹底的變革,使得普惠金融能夠真正的實現大眾化。首先,互聯網技術使得銀行能夠將金融服務通常互聯網渠道送到家家戶戶,將傳統的線下溝通方式逐步轉變為線上以點帶面連接,使得服務面逐步提升,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創新了服務客戶的新模式,降低人工的成本。其次,有利于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就目前而言大型銀行在進行普惠客戶時,往往會缺乏健全的財務以及征信的數據。而通過數字化的手段,則可以引入客戶的一系列的信息,形成全面的客戶畫像。除此之外,還可以基于智能機器建立決策以及分析的模型,以代替人工審批模式,減少不必要的成本,提升業務效率。最后還有利于解決普惠金融過程中存在的高風險問題。融入數字化之后,大型銀行則可以建立起一個全面性、自動化以及智能化的風控以及評價系統,能夠有效的提升風險管理的質量,降低貸款環節出現信用風險,操作環節出現的道德以及操作風險等。
四、基于數字化助力大型銀行發展普惠金融的策略
(一)構建線上普惠金融產品,提升產品的豐富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的普惠金融服務應逐步向線上遷移,擴大大型銀行互聯網的覆蓋渠道,如增加手機銀行、網上銀行、APP等系統。使得一些小微型企業可以通過線上的方式對資金進行儲存、管理、結算。其次需要從客戶出發創新技術,在創新技術的過程中要充分的利用數據的力量,擴大線上普惠金融的產品,并基于互聯網技術自動挖掘客戶,連接客戶,提升普惠金融在服務客戶時的精準性,同時也能夠擴大服務客戶的覆蓋面。
(二)基于數字化創新普惠金融服務模式
互聯網時代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使得人人實現了線上的互通互聯,在未來的5G時代也必然會實現萬物的互聯,這將是一種新的發展點。作為大型銀行應積極主動順利時代的趨勢,打破行業之間存在的借鑒,和一些外部機構,比如科技企業、電商企業等建立聯系,充分挖掘客戶,實現數據的有效共享。其次基于電商、海關等數據以及第三方的場景對金融服務的模式進行創新,以滿足不同的企業金融需求。在創新的過程中,大型銀行必須要將供應鏈金融放在核心位置,實現數字化和供應鏈金融的有效結合。基于互聯網技術和核心企業進行合作,實現數據的相互交流,再利用區塊鏈技術對核心企業的上游進行穿透,優化物流倉儲效率,以發揮出普惠金融中物流、資金流以及信息流的有效結合,實現對小微型企業的服務[3]。
(三)基于數字化創新線上風控防范體系
大型銀行在發展普惠金融時,風險是阻礙其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大型銀行可以基于數字化的優勢,構建完善的風控體系。數字化是一種科技,該科技可以構建智能以及高效的防控體系,并且能夠主動對系統進行優化,對產品進行更新,對風控能力不斷完善。比如可以利用數字化構建信用風控預警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實時的識別在普惠信貸中存在的惡意欺詐,信用風險的問題,建立一整套的防范風險體系,實現對作業的集中管理,貸款之后的跟蹤等。其次大型銀行和數字化的結合,也不能忽略網絡本身存在的風險。首先像一些線上的業務所存在的風險,一般都具有傳染快、且能夠復制的特征,要持續的關注可能會爆發的風險點,如果發現在設計產品或者模型時存在問題會導致風險,應及時進行處理,避免出現風險擴散的問題。其次像操作風險、客戶真實性風險、數據篡改等風險也是不容忽視的,應及時的做好防范,更新系統,保證在出現問題時可以第一時間發現并解決。
(四)提升大型銀行工作人員的數字化意識和能力
基于數字化助力大型銀行發展普惠金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需要大型銀行的領導者轉變傳統的管理思維,同時作為大型銀行工作人員也必須具備一定的數字化的意識和能力。首先從招聘人員開始,就需要引進一批具有先進意識的工作人員,要求該批工作人員除了具備一定的金融基礎知識之外,還要具備創新和學習的能力,以保證其可以適應大型銀行向數字化方向的轉變和發展。其次需要定期進行關于數字化知識的培訓,通過測試將銀行的工作人員分為不同的等級,針對不同的等級設置不同的培訓內容,以提升大型銀行工作人員的數字化素質,保證數字化在大型銀行中的應用。最后定期進行考核,挖掘數字化在推動大型銀行發展普惠金融時存在的問題,不斷進行優化。同時也能夠提升員工在應用數字化處理問題的積極性,讓數字化真正的融入大型銀行,促進普惠金融更好的發展。
發展普惠金融能夠有效的緩解我國小微型企業、農戶等在融資過程中的問題,以促進國家經濟更好的發展。大型企業在發展普惠金融過程中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然而大型企業在發展普惠金融時,存在服務費較高、信息不對稱等問題,也阻礙了普惠金融更好的發展。因此,則需要借助數字化的力量,構建線上普惠金融產品,創新普惠金融的服務模式,構建完善的線上風控防范體系,提升工作人員的數字化意識和能力,通過全方面的優化,實現普惠金融,促進我國經濟的協調化發展。
參考文獻:
[1]任曉怡.數字普惠金融發展能否緩解企業融資約束[J].現代經濟探討,2020(10):65.
[2]徐禮禮.數字普惠金融支持我國服務業發展能力提升探討[J].商業經濟研究,2020(10):155.
[3]馮靜生,錢王鑫.商業銀行農村金融服務的數字化轉型——從“農村淘寶”到“鄉村振興”[J].當代金融家,2020(10):114.
(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分行 ?浙江省 ?寧波市 ?3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