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佳 王明睿 杜憲
摘 要:經濟全球化以及金融等行業在近些年快速發展,這種高速發展趨勢對財務管理內部及外部大環境都有著深刻的影響,對于財務管理專業的理論和指導方法也在不斷地創新,本文就國內目前情況對財務管理專業所使用的課程體系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進而提出優化措施,從而使教學質量得到提升。
關鍵詞: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提高教學質量
財務管理屬于一門由多個學科的理論與方法論集于一體的邊緣性學科。由于財務管理內、外大環境在隨著經濟全球化以及金融行業的高速發展而不斷改變,為了順應這種快速的變化趨勢,國際對于財務管理專業的理論體系以及踐行方法也在不斷更新,而總體的課程體系依然需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大方針。但就我國高校目前關于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來說,對課程體系的分析及優化改革相對滯后,培養方案單一性,缺乏實踐性等問題嚴重影響了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的人才質量。
一.目前高校財管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
第一,高校對于人才的培養方案比較單一,注重的大多是學生對于課本知識點的理解以及公式計算能力,涉及動手操作以及想象力創造力的情況不多。然而隨著科技水平的發展,現代化的革新技術越來越迅速,單一的培養方法早已經不能順應新的社會工作環境。而在課程設計方面,對于財務管理專業這種理論性比較強的學科,多數老師都偏重對概念性理論的講解及對知識點的梳理,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實踐教學的重要作用,不論是教學內容,教學體系還是教學形式都和當下企業所需要的不相符。而由于財管專業的知識框架結構體系比較固定,這就使得許多教師沒有時刻關注當前相關經濟動態以及相關衍生知識,導致無法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內容,再加上許多老師自身并沒有參加過企業工作,沒有企業工作經驗,自然就無法教會學生將方法論與實際情況有效對接,就更談不上靈活地使用各個知識點并與自身專業予以有效結合,使得實踐教學的執行更加的困難。
第二,不平等的資源傾斜問題。在目前各大高校重點專業排行中,除非是財經類院校和小部分其他院校財管專業是重點專業,在大多數學校里財務管理專業很少能夠設立為重點專業,這就導致得不到很好的資源。而在各院校內部,財管專業也很難得到各個方面資源的傾斜,這種情況在理工農醫學院以及專業性很強的院校中尤為顯著。與此同時,學校屬性不同也會影響資源的分配,和研究型或者名牌高校相比,一般的應用型院校得不到太多的社會關注,能夠得到的國家財政資助也相對較少,而財務管理專業和其他專業相比可以得到的經費,政策資助等各種資源就更少了。比如在順應財務共享這個大環境中,一些高校可以開展財務共享類的實訓課程,可由于建立財務共享實驗室的高成本,導致許多高校在一定時間內都無法達到標準,不能開設相應課程。而這種資源的傾斜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校能夠建立的課程體系,會使一些課程無法順利開設,可能會導致教學方式一直比較單一,教學形式更是枯燥、單調,長此以往便會很難調動學生積極性,也就無法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的問題,從而會影響教學質量。
二.財務管理課程體系的優化
第一,增強財務管理專業的特色,強化實踐教學。對于目前存在的缺乏實踐,培養方案單一以及財務管理專業特點不明顯的情況,一是學校應在財務管理學科以及教學的設置上更偏重于實踐,為社會更多地培養應用型的人才,更加注重對于應用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可以通過校內增加相應實訓課程,校外增設專業實習的形式,讓學生將平時在課程中習得的理論知識與工作實踐內容聯系起來,逐漸打破以往學生對運用知識的能力的僵化,使其掌握一些可能遇見的實際問題所對應的方法論,遇事能夠正確、快速的解決問題。實踐能夠讓學生熟悉財務管理專業的大環境,了解工作崗位目標和實際工作流程,對未來的工作內容形成初步認識并在實踐中不斷加深自己的見解。二是在制定課程體系的時候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必須結合學校自身的屬性和以往教學計劃的實際執行程度,因地制宜,不盲目地追隨名校方案,不一味地模仿名校的課程體系。與此同時,對于師資力量的提高給予重視。首先老師是實行和推動課程體系的參與者,是各種教學活動的組織者,也是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直接執行者,所以對于教師的選拔尤為重要。其次教師需要在課程教學方面加入更多的案例教學,把各種特色典型案例應用到實際課堂中,擴展到企業實踐中去,以便更好的培養財務管理專業的應用型人才。三是要對財務管理專業與其他財經類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區分,需要體現出財管作為獨立學科的不同之處,在設立課程的過程中,不僅要明確會計知識對于財管專業的基礎作用,也需要在良好的會計基本核算技能以及熟練使用會計軟件之外對于財務管理知識進行深入的學習,比如在企業財務管理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決策問題和深入分析一個企業的管理經營狀況,對其整體財務狀況進行診斷、找出問題,糾錯提出建議等。
第二,結構層次化,能力多元化。一是在課程體系不斷完善的基礎上,多邀請財務管理領域的學術專家以及國外教授來校開設講座,請他們帶來不同國家的典型案例,在財務共享趨勢的大背景下使學生接觸到多種多樣的實際案例,不斷地擴大知識領域,開拓全球化的視野及思維,吸收到更加多元化的,豐富的理論知識。只有通過不斷加強專業知識的輸入以及,才能培育出具有人文精神,未來發展觀以及全球化創新能力的優秀的企業家。而這些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持續性的長期過程,從入學貫穿到大學畢業始終。不管是對于理論知識的輸入到運用知識的掌握,還是對創新思維的開發到創新能力的逐步形成,在大學生活的四年中有重疊和交叉,也有明顯的區分。二是要在保證學習了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的基礎之上,對于專業選修課,可以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課程讓學生自主選擇,以便之后在踏入社會,進入不同行業,不同領域時可以更好地適應財務工作。對于專業選修課的課程安排可以先對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進行了解,根據學生的興趣,不同地區的經濟特色以及不同行業的發展情況等設置專業方向課,比如金融行業的財務管理,服務業的財務管理,制造業的財務管理,星級酒店財務管理等。
第三,對于資源傾斜問題可以選擇一些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的解決辦法,比如當成本不夠無法達到建立財務共享實驗室的條件時,可以選擇先開始類似課程,比如云ERP財務流程等課程,或者可以改革優化一些傳統課程,例如在會計電算化中加入云技術等,于此同時,對于確實需要的資金可以向學校如實進行反映情況,等到時機成熟之后再進行實驗室的配置。更重要的是,應該提高社會對于一般應用型本科院校的關注度,希望國家對于普通院校以及像財務管理專業這樣的邊緣性學科也給予一定的關心。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目前國內很多高校的課程體系仍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對于人才的培養有著嚴重的影響。因此,高校應該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以及當下大環境發展的實際需要對于財務管理課程的體系不斷優化改革,引進先進的發展理念,努力構建出一套合適的,系統的教學體系,切實提升財務管理專業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周紅霞,肖敏慧. 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計[J]. 《高教學刊》,2019.07.
[2]魏玉平,葉姍.企業財務轉型背景下地方高校財會專業實驗教學改革與創新途徑[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8(10):15.
[3]柳艷,曾秋梅. 財務管理專業開放式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思考[J].《實踐.探索》, 2018.01.
作者簡介:
朱曉佳,女 ,出生年月:1981年4月,籍貫:黑龍江,學位:碩士,職稱:副教授,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項目來源: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 “高等學校財務管理專業教學質量提升研究”課題
(黑龍江工業學院 ?15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