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波
摘 要:本文簡要闡述了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意義,提出了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提高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有效性的途徑。
關鍵詞: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質量管理
質量是建設工程管理的核心內容之一,是關系到建設工程項目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環境生態效益的關鍵管理要素。建設工程項目由于投資大、周期長、涉及面廣,質量問題一旦發生,不但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更會危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因此,加強建設工程項目的質量監督意義重大。本文基于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實踐,就其管理的有效性進行一些探討,以期能夠為相關研究提供一些參考與借鑒。
1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意義
建設工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具有投資大、周期長、涉及面廣等特點,由于項目參與各方主體的利益存在多樣性,對工程質量的目標追求具有差異性,使得建設工程項目質量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復雜性。為了確保社會公眾的利益在工程項目中不被侵害,必須要實施工程項目的政府監督管理。建設工程項目政府監督管理,是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體系的最高層次,具有公正性、權威性以及強制性,是以保障國家和社會公眾利益為基本出發點,依據建設工程相關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對建設工程項目參與各方的質量行為進行監督管理,是一種具有強制性的執法監督。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建設工程項目增長迅猛,同時也使得工程質量問題突顯。要確保建設工程項目的質量達到最基本的要求,單純依靠項目參與各方主體的自我管理以及自律是難以達到良好的成果輸出的,諸多事實已經證明,缺乏有效監管的建設工程項目,其質量往往難以滿足要求,只有加強建設工程質量管理,完善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體系,尤其是充分發政府的強制性執法監督作用,才能有效確保工程質量達到預期的目標。
2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存在的問題
2.1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水平滯后于新技術、新材料的發展應用
建設工程是資金密集型的領域,同時也是技術密集型的產業,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十發快速,這在很大程度上對于其質量的監督管理的有效性形成了挑戰。從技術的角度來說,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在建設工程項目中的應用實效,設計、施工企業相較于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管理機構,更具有知情優勢,也就是所謂的信息不對稱,這就造成了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滯后于新技術、新材料的發展應用。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管理是以建設工程質量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強制性的標準作為依據進行的一種執法性監督管理,在沒有國家強制標準可以依據的情況下,對新技術、新材料應用質量進行監督管理的有效性將大打折扣。
2.2工程質量監督管理難以與企業的質量管理形成合力
建設工程項目的質量管理是一個涉及多方主體的系統性工程,政府監督管理雖然是質量監督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最高層次的質量監管,但建設工程項目的質量形成有其內在的規律和特征,是項目參與多主主體綜合作用的結果,任何一方均對項目的整體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工作實踐中,一個突出的問題,政府質量監督管理沒有與企業自身的質量管理形成合力,基本還是屬于各自為戰。從本質上來說,質量管理是建設工程項目各方主體的核心管理內容,是企業內在的需求;而政府質量監督管理對于企業來說則是外在的質量要求。通過外在的政府質量監督管理促進企業的自我管理水平提升,是確保建設工程項目在質量形成過程中滿足要求的重要方面,但事實上,政府質量監督管理多數時候是一種事后管理,只有在建設工程項目質量形成之后才能發揮作用,在質量形成過程中對于企業的質量行為促進作用并不是很明顯。
2.3工程質量監督管理人員素質、職業修養有待進一步提高
建設工程項目政府質量監督管理是一種具有強制性特征的執法監督管理,這對從業人員的職業修養、道德品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從本質上來說,企業與質量監督管理機構之間存在著一種博弈行為,這種博弈行為是基于二者在建設工程項目對于質量目標的追求存在不同。企業需要平衡質量、進度以及成本等工程要素之間的關系,質量目標并不是其唯一目標;而質量監督管理機構是嚴格依據質量標準來進行監督檢查的,目標單一而明確。在工程實踐中,一些企業為了通過監督檢查而采用不正當手段的行為,這對工程質量監督管理人員的職業修養與道德品質提出了挑戰。
3提高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有效性的途徑
3.1加強對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研究
科學技術的發展在當前時代可謂是日新月異,在建設工程領域,新技術、新材料依托科技的飛速發展,在工程項目上的應用日益增長,尤其是一些新型的環保型、節能型技術、材料的應用,由于缺乏相關國家標準,對其質量的監督管理存在一定難度。新技術、新材料應用要形成統一的標準,必然要有一定的空窗期,這是無法改變的,但也并不意味著只能等而沒有作為,加強對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研究,無疑是政府質量監督管理機構職責中的應有之義,只有如此,才能工作實踐中提高工程質量管理的整體有效性。
3.2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應與企業的質量管理形成合力
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機構應著力改變傳統的工作思路與方法,要以促進企業的質量管理為基本工作方向,而不是將已經形成的質量結果作為監督管理的唯一著眼點。從建設工程項目質量形成的過程來說,政府的質量監督管理并不參與到實質的工程質量形成過程中,設計、施工等各個環節都有相應的主體來開展質量管理活動,最終質量的形成是由這些主體的質量行為來決定的。也就是說,從本質上來說,要提高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有效性,確保工程質量,關鍵還是要提高項目參與各方主體的質量管理水平,規范其質量行為。只有從源頭上加強質量管理,才能切實提高企業監督管理的有效性。
3.3加強人員職業道德培訓,確保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落到實處
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機構應加強人員職業道德培訓,著力提升質量監督管理人員的職業修養與責任意識,應讓所有質量監督管理人員都充分認識到,質量監督管理工作是確保工程建設項目質量的最后一道防線,是建設工程質量管理體系的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涉及到國家及社會公眾利益及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工作。要加強責任意識,在工作實踐中嚴于律己,杜絕人情關系對工作的不利影響,從而確保質量監督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于威.建設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管理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6(30):22-23.
[2]張霞.建設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管理的幾點思考[J].價值工程,2013,32(34):77-78.
[3]郭漢丁,張印賢,郭漢剛,崔子豐.建設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管理研究綜述[J].建筑經濟,2008(04):46-49.
(豐縣建設工程檢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