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杰


摘 要:在演示實驗的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是都是主體,但教師是主體中的主體。物理課的成功與否,跟實驗做得好壞有直接的關系。而演示實驗的教學在實驗教學中又扮演了重要角色。
關鍵詞:中學物理;演示實驗;改進
物理本身就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所以演示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就不言而喻了。傳統的實驗只是簡單地解決問題,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會產生很多新穎的未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對現有的實驗進行創新和改進,不斷優化[1][2]。
為什么要對現有的實驗進行改進呢?這并不是為了求新而創新,是由實驗遇到的新的問題和不足而引發的不斷改進和優化,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作為一名物理教學的一線工作者,我深知現在的中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興趣不濃、動力不足等許多現實問題。用傳統的方法進行基礎理論教學,實驗教學環節還很薄弱,創新改進意識淡薄,實驗則依附于理論課,對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并無幫助。教師在施教的過程中,因太看重分數與成績排名,很多時候直接將結論拋給學生,學生沒有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只知道用用公式做題目。高效率的課堂要求我們對現有的實驗進行改進、優化甚至是創新。本文針對幾個中學物理的演示實驗做出了些改進,僅供大家參考。
一、浮力產生原因的演示
浮力是初中物理八年級的學習內容。由于八年級學生的平均年齡在十三歲或者十四歲,他們對身邊的事物充滿新奇感,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初中生的心理特點,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用實驗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再輔以物理知識的講解,逐步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物理,運用所學解釋生活。但是“浮力產生的原因”這一知識點卻沒有相應的實驗教具來輔助教學,筆者設計了如下的小實驗。
1、器材
小口徑玻璃瓶,食用醋,蘇打粉,天平,氣球,細線。
2、實驗設計及演示方法
在玻璃瓶內部裝適量的醋,將氣球套在瓶口上方。氣球的開口處與瓶口的連接處用細線扎好,使之密封。事先在氣球內放入適量蘇打粉,且不讓蘇打粉進入到玻璃瓶中。接著,將整個裝置放在天平左邊的托盤上,調節天平至平衡[3]。然后將氣球內的蘇打粉倒入玻璃瓶中,因為化學反應會產生氣體[3]。于是,氣球會膨脹,體積變大,此時天平失去平衡,左邊托盤翹起[3]。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
3、實驗現象解釋
實驗現象中,盛有砝碼的托盤下沉,盛有玻璃瓶的托盤上翹,蘇打粉與醋酸進行化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氣體是氣球膨脹。再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過程中,左邊托盤上的總質量滅有發生變化,所以,可以說明玻璃瓶受到了浮力作用。
4、小結
由于物體在空氣中受到的浮力很小,所以學生對氣體的浮力作用的認識會出現偏差。利用這個裝置,將氣體的浮力作用可視化,通過半定量的方法加深理解。在蘇打粉沒有倒入玻璃瓶之前,可通過天平讀出總質量;倒入后,讀數變小,可以讓學生定量地感受到空氣浮力的大小[3]。
二、聲音的傳播實驗
1、原實驗原理和方法
蘇教版八年級物理第一章第1節“聲音是什么”中有這樣一幅圖,如圖2所示。
教材中設計這樣一個實驗是為了證明聲音可以在液體中傳播。可否再優化呢?
通過多次實驗發現,鈴鐺在水中搖晃不易聽到鈴鐺振動的聲音,甚至由于鈴鐺里的小錘受到水的阻力,無法撞擊鈴鐺壁,鈴鐺根本無法發聲。如果劇烈搖動,水和手之間拍擊發出的聲音遠遠大于鈴鐺發出的聲音,所以該實驗是無法完成的。如果教師不假思索地在課堂上演示這個實驗,很容易造成課堂效果差,學生迷茫的后果。由此可見,課本上的實驗裝置未必合理,教師不能照本宣科,在課前應認真備課,把課堂上要做的實驗先做一遍,以保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改進方法
那么怎樣才能很好地驗證聲音可以在液體中傳播呢?我們可以把音樂賀卡里的發聲器取出,打開開關放入系有細繩的小塑料瓶中,并在小瓶中加入適量的重物,密封好,再將其放入水中,使小瓶處于懸浮狀態。發聲器發出的音樂聲證明了聲音是可以在水中傳播的。同時,用賀卡的發生器和塑料瓶這樣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來做實驗器材,讓學生有改進課本中實驗的意識,更可以培養其創新思維[4]。源于生活的現象對學生而言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雞蛋懸浮的演示
1、教材分析
雞蛋懸浮實驗是滬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九章第三節中的實驗。該實驗的操作步驟是先把雞蛋放入清水中,雞蛋會沉在水底,然后慢慢向清水中加入食鹽,隨著濃度的增加,水中的雞蛋會慢慢地浮起來,當雞蛋懸浮在水中央的時候就停止加入食鹽。但是,雞蛋的重力和浮力絕對相等,是很難做到的,靠每隔幾秒鐘向水中添加少許食鹽來調節水的濃度,很難實現和維持雞蛋的懸浮[5]。通過這個實驗,我們可以很直接地體會到,物理實驗不是一定要許多高大上的實驗器材,我們應該就利用手邊的材料,滲透“生活處處皆物理”的觀念。但很少有教師能成功做出這個實驗,基本都是倒入了一整袋鹽也達不到想要的效果,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我在實習的時候,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課后反思時,我便想,為何不反其道而行之呢?
2、改進
其實,我們可以逆向思考試試。在這個實驗當中,假如我們事先調配好足以讓雞蛋懸浮的濃鹽水,再緩緩加入清水,這樣一來,稀釋的是上層鹽水,雞蛋所受浮力隨即減小,于是下沉。雞蛋在沉入下層更濃的鹽水的過程中,容易得到一個平衡點[5]。
3、啟示
在實驗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從各個方面分析實驗,對需要改進的實驗進行分析與評價,盡量把它存在的問題都找出來,逐個分析,從列舉的缺點中鑒別出關鍵,并作為改進創新設計的目標。在明確需要克服的缺點之后,就要有的放矢地發揮創造性思維,以獲得較完善的方案,最終得到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實驗。
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能感覺到某些實驗的不足之處,也有要改進創新的念頭,可卻不知從何下手,最后只能放棄。其實越是出現問題,越能反映問題。我們在平時操作時出現的問題,往往也是出題者常會考的問題,所以說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更應該針對出現的問題,設計可行的改進方案 [6]。
四、結語
在強調核心素養教育的今天,物理實驗教學的地位在不斷上升。但是據了解,教師迫于各方面的壓力,對于實驗教學的執行力很低。一線教師應該著眼于此。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必須從思想上重視演示實驗教學,平時也要多動手做實驗。
參考文獻:
[1]陶洪.物理實驗論[M].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郝冠軍.利用初中物理實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新課程(中學),2014(6):43
[3] 萬東升.天平為什么會失去平衡.《物理通報期刊》.2006年
[4] 沈俊妮,周延懷.美國高中物理教材的學生實驗分析與借鑒.《學科教育期刊》.2004 年
[5] 楊繼誠.初中物理教學中一些實驗的可行性改進.《學周刊》.2013年
[6] 吳同華.從尋找“不足”中進行實驗創新——缺點列舉法在實驗創新中的運用探析.《物理教師》.2013年
(江蘇省木瀆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