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云龍
摘 要:基于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機制構建的意義分析,提出在具體的實踐教學活動中如何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機制的構建,為國家培養德才兼備的綜合型人才提供一些建議。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學生管理
一、引言
大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希望,其思想道德水平、政治覺悟水平,及道德理念都影響著中國整體的社會道德建設和法制建設,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國的社會穩定和祖國的長治久安,因此一定要加強大學生的管理,提高其專業素質和道德水平。
通過大學階段對思想道德教學,讓學生對未來社會和祖國有更加準確和清晰的認識,能夠在未來擇業、討論社會熱點問題等方面有自己比較中肯的和正確的看法,不容易受到外界思想的蠱惑。然而由于目前我國高校對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不夠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流于形式,不能很好地深入學生內心,致使其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因此要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機制。
二、思政教育模式下實現學生管理的意義
(一)符合未來社會發展需要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未來國家不僅需要某一專業的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備的綜合型人才。某一專業的大學畢業證可以為大學生撬開良好就業工作的大門,但是學生要想在工作中走得更加長遠、能夠有所發展則需要具備良好的道德水平,能夠在工作中處理好與同事、領導之間的關系,能夠用自己的德行說服他人,只有這樣才能是符合企業需要和社會發展的人才。
此外,隨著我國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加深,越來越注重城市的文明建設,城市的文明在于每一個人都能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大學生作為受過我國高等教育的人才,在社會中扮演著頂梁柱的作用,通過其的道德水平提高不僅可以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而且可以對他人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引導作用,從而促進社會的文明建設。
(二)搶占大學生思想領地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隨之而來的不僅有國外先進的思想,也有一些不良之風逐漸影響著中國的文明建設。當今社會與建國初期的社會風氣已經略有不同,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在社會中“金錢至上”、“唯利主義”和“享樂主義”等觀念不斷深入。受這些觀念的影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情誼變得越來越淡薄,金錢成為人們做事情的唯一標準和動力。為了糾正社會風氣,避免大學生受不良風氣的影響,高校應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和育人教育,用這種理念來提前占領學生的思想領地,促使學生在思想意識和形態上更加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高等教育作為多數大學生進入社會的最后一段學習經歷,其思想教育工作對學生未來的思想觀念和工作方向起著一定的決定性作用。雖然我國目前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綜合而言其還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多數思想教育工作仍然內容空洞,流于形式,不能吸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高校應當注重通過思想教育實現對學生的管理,促進教師,學生和高校管理者之間的有效互動,運用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來傳輸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思政教育模式下高校學生管理水平的提升路徑
(一)課程思政——實現跨學科管理
課程思政最早是由上海市市委提出來,并受到國家教育局各方面的高度認可。課程思政是指在教學環節中,思想道德教育不應只局限于思想道德等相關課程,而是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想教育,把思想教育與學生的專業教育相結合,通過專業素質和專業知識的提高來影響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在課程思政的指引下,大學各個專業老師應當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摒棄傳統教學觀念,明白思政教育在學生未來就業中的重要性,只有老師發自內心地重視思政教學,其才會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進行教學內容擴展,引入思政教育,不把思政教育當作是思政教師和輔導員的職責,而是每一位專業教師的共同責任,從而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
大學老師自身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覺悟以及道德水平,才能更好地將相關的知識傳輸給學生。為了提高高校專業老師自身的思政水平和思政教育水平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利用國家會議加強對專業老師的思政再教育。國家每次重要的文件都是通過會議的形式進行傳達,尤其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此關鍵時刻,大學可以組織專業老師進行會議精神學習,并組織大家在一起討論,為國家培養出真正符合未來發展需要的、綜合性的本專業人才。
其次,在大學內定期組織思政教育講座。大學內的專業思政教育教師,學校可以利用這一資源邀請具有豐富授課經驗的思政專業老師定期向專業老師傳輸思政教學經驗。兩者通過討論的形式,探討如何將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更好地結合在一起,通過相互之間的討論會使老師迸發出不一樣的靈感,從而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更能協調好兩者關系,將思政教育貫穿于教學活動。
再次,舉行不同專業的思政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為了實現專業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真正地將專業教學與思政教學融于一體的能力,可以進行模擬教學演練。
(二)系統教學——構建思政育人教學體系
為了構建思想政治協同育人機制,要構建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首先,在思想政治專業課上強化老師的育人教育內容講解。目前學校專業思政教師關于德育教育的講解目標、和講解內容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在講解目標上,尚不能把德育教育看作是學生一生品行和性格的基礎,只是把德育教學看作是學校的一門課程和人物,只需要完成教學目標即可;在講解內容上比較空洞,只是傳授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或者書本上的知識點,不能夠有效地拓展和辨析,使學生能夠真正地理解其內涵,從而轉化成自己做事的行為標準和為人的處事原則等,例如在講解社會主義信仰的時候,是否把社會主義信仰與資本主義信仰進行有效的區別、把社會主義的階段和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講解清晰,關系著學生未來進入社會對社會主義理想的堅定程度,以及他們對中國這個大家庭的熱愛和信仰程度。
其次,注重大學選修課中思政教學。目前在整個大學教學體系上不注重相關德育的選修課,即使有由于上述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原因也只是選修課人數較少,不能起到應有的傳播知識、強化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目標。因此,學校管理者應與相關思政老師進行溝通,創新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再次,關注學生心理健康。隨著當今社會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更新,我們可以看到更多的關于大學生因為自己心理問題而造成的悲劇,如2020年北京大學女生因為感情問題自殺的新聞,如果在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時候能夠很好地跟輔導員、老師和同學分享,得到他們的關心,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這樣的悲劇就不會出現,同時如果有這樣心理問題的人走向社會,不管能力多強,因為心理問題,他未來也不能夠真正成為國家所需要的人才,因此思想政治育人協同系統構建要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尤其是當今套路貸、PUA等社會熱點問題都聚焦大學生,老師要格外針對這些問題與學生進行交流。
(三)創新方式——豐富思政教學內容
為了豐富教學內容,老師可以在思政教育與育人協同機制構建上,引入互聯網資源。老師可以在課前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備課。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可以引入時下比較流行的微課,微課以時間短、主題突出為其主要特點,在課程開始前,老師可以選擇本節課所學的內容,進行以該主題為核心的微課制作,在微課內容篩選上要考慮學生對以前知識的掌握情況,在此基礎上盡量融合本節課所涉及到的一些新的法律相關規則或社會熱點話題,與此同時整個微課內容盡量這樣不僅可以在學習開始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吸引學生的好奇心,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感。
參考文獻:
[1]傅春長.淺談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的有效融合路徑——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協同育人研究》[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20(05):98-99.
(湖北財稅職業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