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課題以益陽市農村留守婦女為研究對象,以實地調研為基礎探究農村留守婦女體育參與率提升的現實基礎與發生機制,通過調查益陽市農村留守婦女體育運動參與的現狀,提出可行性的解決路徑。
關鍵詞:農村留守婦女;體育參與率;益陽市;健康中國
360大數據中心發布的2017年春節“空城指數”報告顯示:從全國范圍來看,江西、湖南是外出打工人群的主要來源地,排名前2位。農村留守婦女人數不斷增多,因此,是解決農村留守婦女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徑,是維持家庭和諧、社會穩定的有效手段,是落實健康中國國家戰略的重要基礎。
1.1 研究對象
以益陽市資福鄉留守婦女體育鍛煉現狀為研究對象,以益陽市資陽區迎風橋鎮,赫山區龍光橋鎮,沅江四季紅鎮,大通湖區千山紅鎮,安化馬路口鎮留守婦女為調查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針對本文研究的需要,查閱有關農村婦女體育鍛煉現狀的資料和文獻,對益陽市留守婦女體育參與率現狀進行分析。
1.2.2 訪談法
根據研究的需要,對益陽市部分留守婦女進行訪談交流。
1.2.3 問卷調查法
根據調查需要,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制定一份關于《益陽市留守婦女體育鍛煉現狀》的調查問卷。聯系益陽市婦女主任,將問卷調查表和其他鄉鎮發放的宣傳調查資料一同發放到留守婦女手中。共發放問卷1000份,回收980份,另20份因丟失破損無法收回,有效問卷為955份,回收率98%。
1.2.4 實地考察法
利用假期時間對益陽市各體育鍛煉地進行走訪考察,了解留守婦女體育鍛煉參與的現狀。
1.2.5 數據統計法
對調查收集來的數據采用EXCEL進行統計、分析處理,提煉和整理。
2結果分析
2.1 ?益陽市農村留守婦女的基本情況
對于“農村留守婦女”這個概念本文主要采用葉敬忠等人將農村留守婦女定義為丈夫外出務工時間長達六個月以上的且年齡為18歲一55歲的留居農村的己婚婦女。通過實地訪談以及實地調查發現益陽市農村留守婦女群體由90后、80后、70后占主體,她們留守原因主要是為了照顧孩子兼顧照顧老人,希望更多的陪伴使孩子用知識改變將來的命運。她們平時閑暇時間較多,平時最多的業余活動就是農閑的時候大家聚一起聊聊家常,或是做點手工針線活之類的,玩玩字牌,打打麻將,輔導孩子作業、看手機、看電視等方式來度過。她們交往圈狹小、情感長期處于壓抑、生理需求無法及時得到滿足、存在著較強的生活壓迫感、孤獨感等心理問題。同時長期留守在家使她們收入在家庭、社會中比值都下降,導致留守婦女社會地位呈下降趨勢,夫妻之間的社會化差距存加大。
2.2 益陽市農村留守婦女體育鍛煉的現狀分析
2.2.1 農村留守婦女對體育鍛煉參與的認知
從表2中可以看出,留守婦女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人數偏少,基本上是高中及以下學歷,文化層次的差異導致體育運動參與的意愿出現較大的差異。訪談得知20-29歲的留守婦女家里小孩較小,需要顧小孩,沒有過多的時間去鍛煉,40-49的人群,生活基本穩定,家里需要照顧的人相對較少,生活沒有壓力,她們的積極性最高,精神最飽滿,從而她們就能空留出大把的供休閑娛樂的時間。此外,她們也開始意識到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狀況大不如以前,健康養生意識逐漸變得強烈,她們敢于去嘗試新的生活方式。
2.2.2 留守婦女體育鍛煉類型
依問卷調查統計來看,農村留守婦女的主要鍛煉方式是散步,其次,隨著廣場舞的興起,在農村越來越多的留守婦女也參與其中。但有小部分的農婦認為,農活可以代替體育鍛煉,因此選擇其他鍛煉甚至不參與。從問卷統計看可以,一周參加一次到三次體育鍛煉的農村留守婦女的比例占了67.5%,說明還是有一部分能堅持鍛煉的農村留守婦女體育人口,她們有健身鍛煉意識,只是因為田間勞作勞動強度較大、自己閑暇時間不固定、場地不夠、缺乏專門的指導員等原因導致她們不能堅持參加體育鍛煉。
2.3 留守婦女參與體育鍛煉的動機
訪談與問卷調查顯示,增強體質、鍛煉身體為目的的農村留守婦女占39.79%,減肥塑身的婦女占19.27%,娛樂消遣的占16.76%,社交占10.89%。從研究數據表明,較年長的農村留守婦女試圖通過參與體育鍛煉來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中較為普遍,以促進社會交往的人基本是青年留守婦女,她們希望能建立一個比較廣泛的交往圈,通過多人的交往來消除生活中的乏味感。
2.4 影響留守婦女參與體育鍛煉的因素
訪談與問卷結果顯示,缺乏專業的教練員是影響農村留守婦女堅持參加體育鍛煉的最大原因,占比95.49%。其次就是天氣條件,場地器材少,場地太遠,要做家務照看孩子沒時間等因素也是不參加體育鍛煉的重要原因。
2.5 農村體育場地設施情況
據調查,益陽市調查的5個鎮公共體育設施一共有72個,對各鎮體育專員的訪談中得知,場地設施較好的,占25%,勉強可以使用的設施僅占23.61%,不能使用的和被占用的占51.39%,農村的體育設施資源僅48.61%的可以正常投入使用,從表6中可看出體育場地設施資源相對匱乏,保證農村體育場地設施的充足是留守婦女積極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的最基本的條件之一,一旦缺乏所需要的體育器材等設施,留守婦女對體育鍛煉健身活動的積極性,會因無法被滿足而下降。
3 提升益陽市留守婦女體育鍛煉參與率的對策研究
3.1拓寬資金的投入渠道,發展經濟發展水平
近幾年來,益陽市經濟發展迅速,經濟總量不斷增加。但是益陽市經濟發展相對于湖南省來說,整體排名相對落后,農村經濟更加薄弱,在市、鄉鎮政府有限的資金內,預留部分資金作為用于留守婦女體育鍛煉的發展基金,充分調動留守婦女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開展適合農村留守婦女體育鍛煉的項目,讓有鍛煉意識的留守婦女,有鍛煉的場所,充分挖掘本村體育健身方面的優秀人才,讓留守婦女的健身可以和創收相結合,一旦留守婦女的體育鍛煉有了收入,那留守婦女的體育活動將會真正地持續發展起來。
3.2 鼓勵留守婦女積極參與體育鍛煉
利用農閑時節,可舉行鄉鎮農村婦女體育運動會,設立陽光健康體育文化節,通過充分發揮農民的創造性和創新精神,自制器材,自建場地,給留守婦女創造更多的參與體育運動比賽的機會和條件,組織開展以婦女為主的群眾喜聞樂見、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鼓勵全鄉鎮婦女積極參與其中,并給予適時地獎勵,開展富有地方特色的體育運動,如鄉鎮特色體育運動會、廣場舞大賽、腰鼓大賽、舞龍舞獅、親子運動會等等,實行獎勵制度,充分帶動留守婦女參與體育鍛煉和健身活動的熱情以及積極性,這將有助于豐富留守婦女農村文化生活,有助于樹立農村婦女新形象,豐富其農村生活,拓寬交友范圍,推動農村體育的發展。
3.3 培養留守婦女健康體育意識,加強對婦女健身知識的宣傳工作
相關職能部門加強對婦女參與體育鍛煉知識的大力宣傳。通過印制宣傳冊、利用板報和開展留守婦女知識講座活動的宣傳、通過自媒體等通訊設備,開展體育健康知識專題宣傳,強化留守婦女的健康意識。
3.4完善農村公共服務供給體系,完善農村教育保障,完善農村醫療保障,健全組織管理機構。
益陽市農村公共服務的供給主體單一,農村公共服務比例失衡,公共服務的供給水平和服務質量有待提高。豐富農村群眾的文化活動。要針對留守婦女的特點,開展不同類型不同形式的多樣性文化活動。并將留守人員問題納入精準扶貧中去。
農村留守婦女體育形式可以與農村中、小學體育相結合,由專職體育教師傳授基礎體育技能,解決社會體育指導員缺乏等問題;解決體育鍛煉場地及鍛煉設施等問題。其次大力引導留守人員參加醫療保障制度,推進醫療保障形式的多樣化,完善農村社會救助,建立統一溝通社會救助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政府發揮其統籌協調領導作用,培育發展農村體育的社會公共組織。
4 結論
4.1. 益陽市留守婦女參與體育鍛煉程度較低,健康意識薄弱。
4.2益陽市留守婦女進行體育鍛煉缺乏專門的組織管理和專業的技術指導。
4.3益陽市留守婦女可進行體育鍛煉的項目偏少。
4.4 不同年齡段的留守婦女在鍛煉的動機和項目的選擇上存在差異。參與體育鍛煉的動機多為鍛煉身體。
4.5. 農村體育場地的分布以及體育健身器材的匱乏 ,降低了農村留守婦女進行體育鍛煉的積極性。經濟的發展阻礙了對當地體育鍛煉的建設。組織管理機構的不健全,促使留守婦女體育鍛煉具有隨意性。
參考文獻:
[1]王金玲主編.中國婦女發展報告[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2]全國政協社法委調研組.關于農村留守婦女兒童權益保護情況的調研報告[J].中國婦運2012(3):40-43.
[3]白光斌,高鵬飛.“十一五”以來我國農村體育研究述評與展望[J].體育與科學,2012(5):105-108.
2018年度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課題,課題編號XSP18YBC237,
作者簡介:
王國民(1977-),男,湖南城市學院,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1.湖南城市學院 ; ?2.益陽師范藝術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