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琪
摘 要: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帶動了數字信息技術的快速進步,為普惠金融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居民在金融方面的素養對數字普惠金融的影響是最直接的,也決定了數字普惠金融在居民消費中的受歡迎程度,從而對數字普惠金融的推廣與普及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數字普惠金融;居民消費水平;結構優化
自從我國推出了發展普惠金融以來,國家就把普惠金融工作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習主席曾經指出:要建設普惠金融體系,不斷加強中小型企業及偏遠地區的金融服務,推進金融扶貧的精準度。普惠金融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1}。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情況下,大數據等一些新興的數字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普惠金融由傳統的結構模式向數字化方向的改革與創新。
1、數字普惠金融對居民消費水平的影響
數字普惠金融是數字金融與普惠金融的合體,包含二者的特點與功能,數字技術的推動是實現數字普惠金融的主要表現形式。數字普惠金融具有支付便捷的特點,對消費者流動性的約束也較弱,使整體的消費水平有一個量的提升。數字普惠金融通過數字技術的推動,使支付方式更加的簡單快捷,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費需求。以支付寶為例,支付寶做為第三方支付平臺,為消費者提供了安全、簡單、快捷的支付方式,在支付模式上為互聯網消費提供了技術支持{2}。智能手機是科學技術的產物,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可移動的支付形式大大縮小了居民的購物時間與支付時間,為休閑娛樂提供了更多的空間,進一步地刺激了居民消費,使消費者產生更強烈的消費欲望。數字普惠金融對消費者的流動性約束較小,大大提升了居民的消費水平。數字普惠金融通過大數據進而平衡了借貸雙方信息不平衡的情況,大幅度降低了金融服務的所需成本;數字技術的應用與提高,拓寬了金融服務的服務領域,還讓一些被傳統金融剔除在外的群體享受到了應有的金融服務,比如借唄、花唄、京東白條等,打破了消費者流動性的束縛,解放了那些被約束、被限制的潛在消費力,提高了居民的整體消費水平。
2、數字普惠金融對居民消費結構的影響
首先,數字普惠金融使消費者的預防性儲備降低,增強了財富儲備。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為消費者提供了很多的理財產品與理財業務,比如大家熟悉的財付通、余額寶等平臺。互聯網的理財機構,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理財空間,相對于傳統的儲蓄財富,互聯網的理財平臺會為消費者創造更多的財富。貨幣基金業務與支付平臺是無縫銜接的,既滿足了消費者對儲備不同時間的需求,大數據數字保險業務還為消費者的財產消費安全提供了安全保障,與此同時,還大大降低了消費者因風險太大而不選擇相應理財產品的概率,使居民的消費達到了從量變到質變的轉化,優化了消費者的消費結構。其次,數字普惠金融還使消費者的消費熱點發生了轉變,促進了服務與消費結構的優化。數字普惠金融通過數字技術使商業格局與商業服務方式也發生了改變,為消費者打造了一個優良的商業環境,提供了新的商業服務與消費品,并通過微信、支付寶和京東等平臺來使消費者與商家的線上交易得以實現與完成,既滿足了居民的低層次消費,也可以很好的為居民高層次的消費的預算提供約束服務,為居民提供便捷的支付方式,以供消費者在線上就可以購買發展型與享受型的商品,從而也優化了居民的消費結構。
3、數字普惠金融對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與結構優化的作用
根據數據顯示,居民收入差距的擴大對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和消費結構的優化都存在不利的影響。依據相關資料,居民的消費傾向決定著居民的消費率。居民的收入決定著居民的消費傾向,收入降低,消費傾向也會隨之降低,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居民的消費水平。居民收入的差距不斷拉大,使部分消費者的生活需求也有所降低,致使消費水平得不到提升。根據有關專家的邊際消費傾向遞減理論,收入高的人群對高端的消費是呈遞減傾向的,收入低的人群沒有較高的預算支出,導致高端消費缺失,這也就說明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會對消費結構的優化起到阻礙作用。數字普惠金融把數字技術和金融服務聯系在一起,可以有效地縮小居民的這種收入差距,解決了信息不均衡的現象,使金融服務的成本與要求降低,突破了傳統金融服務地域性與階級層面的限制,使被以往金融服務不接納的農村居民也成為了數字普惠金融的服務對象。不但可以讓農村的居民提高消費性的投入,增加目前的收入,還可以提高教育類投入的增加,使其未來的收入也隨之提高。數字普惠金融在促進社會經濟增長的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縮小城鄉間的收入差距。因此,數字普惠金融可以通過縮小城鄉間的收入差距來提升居民的消費水平,使消費結構了也得到了相應地優化。相關資料證明,產業結構的優化不但可以提高居民的消費水平,還可以對消費結構進行優化。近幾年,我國游客對海外的需求量增加,成為了關注的焦點。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的進口消費品已經占了總消費品平均值的百分之四十二,并呈現出上升的趨勢。供不應求與產品質量差是致使我國居民海外消費的主要原因。通過事實證明,要不斷地創新產業結構,提升產品質量,進而來彌補我國居民消費者對高端產品的需求,優化產業結構。商業模式的創新可以使產業實現升級與優化,特別是對信息技術行業、制造業與服務行業的整合,拓寬了商品渠道,拓展了服務空間,也擴大了居民消費者的消費范圍,線上線下的有機合作,大大提升了商品的交易率,使居民的消費需求也得到了提升。數字金融對產業結構的升級主要是通過對資源的優化配置來實現的{3}。數字普惠金融業務的開展,主要是通過大數據等數字信息技術對貸款企業進行監督與資本投放量觀察,從而對金融服務程序進行簡化操作,使資金得到最大化的分配與利用,使信貸資金在產業間的配置更加的合理化。數字普惠金融要想實現對產業的優化升級,就要從技術創新方面入手。數字普惠金融具有普惠性的特點,這個特點不僅為企業融資拓寬了渠道,還大幅度降低了企業自身的融資成本,為企業的融資提高了時效性,也為中小型企業在技術創新領域的融資貴、融資難等問題起到緩和作用,為企業實現技術創新起到了巨大的推進作用,最終實現產業結構優化的目的。數字普惠金融對產業結構的優化,是為了能保證為居民消費提供高品質的產品與服務,釋放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潛在能力,促進消費水平的整體提高,進而實現消費結構的優化。也就是說,數字普惠金融可以通過優化產業結構的方式來提高居民的消費水平,優化消費結構。
4、數字普惠金融對居民消費水平提升和結構優化的措施
4.1對落后地區加強數字技術建設
在我國比較落后的地區要加強數字金融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落后地區的資金扶持力度,增加財政支持,建立健全的數字化網絡設施,保證絕大多數的居民能順利地接到數據信息,可以享受到十分方便的數字金融服務。相對于落后地區而言,所覆蓋的范圍較小,還要不斷地投入人力、物力、財力等基礎成本來進行運營,而取得的普惠金融的效果卻不是很理想的{4}。因此,用數字普惠金融來代替傳統的金融,不但能加大落后地區的覆蓋面積,還大大減輕了政府相關部門的財政負擔。對于這種情況,我國的政府部門要加大在落后地區的數字普惠金融建設,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務平臺,安排專業的人員來指導人們開通與使用數字普惠金融服務,加強金融設施的全面建設與發展,從而提高居民的消費水平,優化居民的消費結構。
4.2完善數字普惠金融體系
對于數字普惠金融體系制度的完善,有利于金融體系與制度能更好的實現可持續發展,推進金融體系的快速進步,合理地利用金融組織機構與各項制度,把金融資源合理地統籌規劃,并根據相關的分配制度與分配要求,發放到各個金融發展較慢的地區,使各個地區的金融能夠得到均衡的發展。把金融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實現金融資源由城鎮向農村地區的流動,為我國整體金融進步提供一個公平發展的平臺,加強我國數字普惠金融的基礎設施建設,使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斷縮小,進而提升居民的消費水平,優化消費結構。
4.3提升數字普惠金融的服務水平
數字普惠金融所面對的群體是大多數的低收入者、融資困難的中小型企業,為他們提供金融方面的服務和幫助,所以,要想充分發揮數字普惠金融在居民消費水平與結構上的作用,就要以中小型企業及困難群體的實際需求為依據,不斷地對數字普惠金融的產品與服務進行創新與發展,研發出多樣化、內容豐富的數字金融產品,提高服務水平與服務效率,讓每個層次的居民都能享受到數字普惠金融帶來的服務與幫助,進而不斷提升居民的消費水平,優化消費結構。
4.4擴大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經濟效應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促使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要緊跟社會經濟發展步伐,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還要不斷地深化與拓展,以帶動地區經濟的發展與城市化建設的發展為基本前提,充分發揮數字網絡信息化的優點,實現數字普惠金融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的普惠效應,進而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把農村剩余勞動力逐漸向其它產業轉移,積極鼓勵開拓新型高新技術產業的創新與發展,以實現產業結構的平衡發展為最終目的。在以城鄉經濟統籌的發展為大前提下,使數字普惠金融充分發揮其強有力感染力,拓寬相關產業對外貿易的渠道,使居民收入大大增加,進而提升了居民的消費水平,優化居民的消費結構。
4.5提升消費者的數字普惠金融素養
由于我國的居民收入差距較大,所以消費觀念也就大不相同。基于這種情況,針對不同群體要采用不同的數字金融普及方法{5}。根據群體的特點,做出具有針對性的數字普惠金融的普及教育。對于收入低的消費者,要深入地開展現場數字普惠金融知識的教學,其教學內容也應符合低收入者的消費理念,可以適當地添加一些圖片,使數字普惠金融知識更易于理解;加強低收入者的心理輔導,打消對新型技術的害怕心理,開展數字技能的教學,在提高低收入者數字技術的同時也提升數字普惠金融的素養。對高收入者,為其介紹好的理財產品,看清發展趨勢,使其原有資金最大限度地增值,保證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與利益。
5、結束語:
從我國目前的居民消費情況與消費結構來看,居民的金融消費水平普遍偏低,且存在的差異性也較大,因此,要不斷地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以居民的消費水平與優化產業結構為導向,加強數字普惠金融的宣傳力度,大力發展數字的信息技術,使人們能靈活掌握并運用到實際的生活消費當中。在這種金融背景下,要全力加強對數字普惠金融的建設與發展,進一步推動我國金融事業的進步。
參考文獻:
[1]江紅莉,蔣鵬程.數字普惠金融的居民消費水平提升和結構優化效應研究[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20,40(10):18-32.
[2]陸地. 中國城鎮居民區域收入分布差異的消費效應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8.
[3]梅洪常. 居民消費增長和結構優化路徑分析[J]. 中國工業經濟, 2008(08):38-47.
[4]張軍強. 我國居民消費結構優化的路徑與對策研究[D].
[5]馬香品. 數字經濟時代的居民消費變革:趨勢、特征、機理與模式[J]. 財經科學, 2020.
(中山市東升光旭實業有限公司 ? 廣東 ?中山 ?528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