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五一技師學院位于重慶市巴南區,是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直屬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該學院歷經兩次遷址,見證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進程。1951年,學院肇始于重慶江北三洞橋“公營重慶市搬運公司五一機器制造廠”失業工人培訓班。1955年,隨著“五一機器制造廠”擴大為“重慶五一技工學校”,搬遷至沙坪壩150畝的石油路校區。21世紀以來,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學院在校生規模突破7000人。2019年,學校搬遷至巴南600余畝的龍洲灣新校區,開啟發展新征程。
辦學榮譽篇
重慶五一技師學院是一所集學歷教育、職業培訓、高技能人才培養、技能鑒定、競賽基地建設為一體的國家重點技工學校、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2009年,經重慶市政府批準,成為重慶市首批技師學院。近年來,學院創建了全國首批“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全國首批職業訓練院試點單位、世界技能大賽美發項目中國隊集訓基地(第42屆、43屆、44屆、45屆)、世界技能大賽汽車技術項目中國隊集訓基地(第42屆、43屆、44屆、45屆)、世界技能大賽管道與制暖項目中國隊集訓基地(第44屆、45屆)等多個國家級項目,首創中職學校“優秀在校生公費出國留學”項目(2016-2020)并被納入“巴渝工匠2020”計劃。2018年,學院獲批重慶市高水平中等職業學校項目建設單位。2019年,學院獲評教育部“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辦學質量篇
加強隊伍建設,打造一流師資隊伍。學院現有在職教職工312人,其中專任教師249 人,中高級職稱教師占比31.3%, “雙師型”教師占比59.4%。現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人,全國技術能手6人,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1人,全國職教先進個人1個,全國模范教師1人,重慶市學科帶頭人6人,重慶五一勞動獎章6人,十大巴渝工匠1人,重慶市崗位學雷鋒標兵1人;獲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3個,市級技能專家工作室1個。2018年,學院組織教師參加全國首屆技工院校教師職業能力大賽,獲得4個一等獎、1個二等獎,總成績同業最好。
立足區域經濟,增強服務能力。對接區域產業發展需求,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養的世賽選手取得2金4銀4優勝獎;培養的學生獲得國際技能大獎9個第一,國內技能大獎5個第一。大力搞好學制教育,每年為經濟社會發展輸送適用的各類技術技能畢業生1000余人,畢業生就業率達99%,對口率達76%,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滿意度保持在94%以上。堅持做強社會培訓,挖掘培訓潛力,創新培訓方式,開展線上線下培訓,開通“技能培訓直通車”送技下鄉,每年為企事業單位或個人提供技能培訓與鑒定30000人次,培訓合格率95%,學員滿意率98%。
辦學經驗篇
一是加強黨建工作,固本強基筑堡壘。全面加強黨建工作一直是學校工作的重要內容。學院以深入推進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為抓手,營造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以創建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基層黨組織為目標,切實加強作風建設,提高教學服務水平。5年來,3次被重慶市人社局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教職工被市人社局評為“優秀共產黨員”55人,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13人。
二是堅持立德樹人,促學促教正風氣。深入貫徹“嚴謹治學、誠信育人、厚德強技、開拓創新”的質量管理方針,大力建設“五一”校園文化,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技能一流、善于育人、樂于奉獻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成為學生錘煉品格、學習技能、創新思維、愛國奉獻、職業規劃的引路人。2018年,學院獲得“第六屆黃炎培職業教育優秀學校”和“中職學校校園文化特色學校”稱號。
三是深化校企合作,多方聯動提效能。大力創新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實施路徑,形成項目式、技術式、共建式、生產式等多種校企合作模式。適應市場產業集群發展需求,建設汽車技術及市場專業群、智能舒適家居專業群、智能制造專業群、人物形象藝術造型專業群,初步形成了企業群和專業群良性互動局面,對行業新技術、新工藝、新機器、新產品、新趨勢做到了早知道、早引進。
四是改革培養模式,正標強技建體系。依托世賽集訓基地,制作在線世賽技能包14個,匯編世賽技術標準2個,引進國際化技能人才培養理念,修訂專業培養目標,重構課程體系,推進模塊化教學模式,實現課程標準對接職業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崗位規范。人社部“技工院校對接世賽標準深化美發專業課程改革”項目落戶學院。優秀畢業生進入長安汽車集團等單位工作,有的入職即享受企業認定的技師待遇,有的被選入長安汽車集團首席技術工作室。
五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晉升加薪搭平臺。全面實施“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的薪酬激勵制度,搭建“學院培訓—企業鍛煉—市級培訓—外派交流—國家級培訓”5個平臺,打造“普通教師—一體化教師—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名師”5個梯級,已有9名教師成為世賽國家級集訓教練,3名教師成為世賽項目金牌翻譯。教師獲得國家級獎勵105個,獲得市級獎勵133個。
六是完善質量管理體系,持續改進重適用。建立運行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并通過中國檢驗認證集團重慶有限公司認證審核。為實現教學和行政管理全面規范化,并做到持續改進,學院嚴格執行3年一次的質量管理體系換證審核,每年一次的第三方機構的監督審核,一年兩次的內部審核和不定期的教學行政工作抽查。2017年,學院將質量管理體系換版為ISO9001:2015版。學院是重慶地區最早獲得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職業院校。
辦學特色篇
一是校企全方位合作。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建立了行業、企業、學校合作機制,形成校企利益共同體,部分專業實現了校企共同招生招工、共商專業規劃、共議課程開發、共組師資隊伍、共創培養模式、共建實習基地、共搭管理平臺、共評培養質量的目標。建筑設備安裝(輻射冷暖)專業入選教育部校企合作典型案例。正逐步探索校企股份制合作、引企入校等多種校企合作模式,做到校中有企、企中有校。
二是人才高端化培養。高級工及以上培養層次的在校生規模占在校生總數的70%。加強一流專業建設,美發專業、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建筑設備安裝(輻射冷暖)專業成為強勢特色專業,先后成為“世賽”國家隊集訓基地。建立技能大師工作室3個,并承擔技師研修等工作。引進世賽金牌選手擔任教師,組織技能大師工作室負責人進課堂,發揮優秀技能人才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累計選送優秀學生55人和優秀教師7人出國深造,培養具有國際化技能的人才。
三是教學標準化發展。根據國家職業分類大典,按照國家職業標準和企業崗位規范等,編制世界技能大師美發項目、汽車技術項目、管道與制暖項目培訓包,開發主干專業技能人才培養標準和一體化課程規范,形成技能人才培養標準化體系。探索在校生學歷提升辦法和職業資格、職業技能等級考核評價辦法,落實推進“雙證書”制度,提高雙證率。
四是辦學多元化模式。堅持辦學功能多元化,面向城鄉各類勞動者大力開展從初級工到高級技師等不同層次的職業技能培訓,積極承擔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技師培訓等政府補貼性培訓和企業職工培訓任務,為構建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提供服務。大力推動新型學徒制,企業導師帶徒和學校指導教師帶徒并舉,校企聯手,以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為企業培養適用的技能人才。
展望未來篇
2019年,學院搬遷入住巴南新校區。新校區投資9.6億元,占地600余畝,建筑面積16余萬平方米,可容納在校生10000余人。綠化面積27萬平方米,綠植200余種,喬木10000余株,綠化率近70%。美麗嶄新的校園,承載的是美好而崇高的技工教育理想。
一個學院一座樓,項目帶動促發展。5號樓汽車工程學院的世賽汽車技術項目,9號樓現代服務學院的世賽美發項目,8號樓機械工程學院的世賽管道與制暖項目,以及7號樓電氣工程學院的智能制造產教融合示范項目,全部以一流的師資、一流的技術、一流的設備凸顯學院高端引領的辦學特色。
綠色生態宜康養,產教融合共發展。學院東區位于銅鑼山下,內含一片湖,空氣清新,多方合作打造全國首個國家級“中國(重慶)康養高技能人才培訓示范基地”。西邊面朝渝南大道,環接高檔小區,人來車往,繁華熱鬧,校企合作打造的2號樓車輛改裝工作室、3號樓聶鳳技能大師工作室、美發沙龍、智能舒適家居實訓基地,全部對外開放。
青峰入云水清淺,兩道四路風景美。沿校園中軸線,強技大道攀登延展,曲河蜿蜒而下;櫻花路、桂花路、黃桷蘭路、銀杏路垂直交匯;黃葛大道環抱校園。整個校區美麗的輪廓猶如彩繪的玉“圭”,象征著學院的標準化辦學。
公園設計綠滿園,青林翠竹花常在。校園共建草坪100 000平方米,大小景觀錯落有致,蓮池勻散其間。春有粉紅的櫻花;夏有米白的黃桷蘭;秋有淡黃的桂花;冬有金黃的銀杏。生活苑區以桃、李、桂、柚、梅、杏、榴為主題,寓意著“桃李滿天下,春暉遍四方”。
繁花綠樹掩映著一座座紅色的建筑。重慶五一技師學院花園式的育人環境,演繹著現代技工教育的大美、精致和柔性。
(重慶五一技師學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