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恒年 阮紅
摘 要:新課標提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倡導“學生為中心”,不同以往的應試教育,把學生的技能培養放在首要的位置,學習過程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性,以合作、體驗等方式完成。同時,教學方式上要求創新,要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學生主導課堂,提倡以生為本,以發展為本。本文就如何以“學生為中心”構建互動課堂這個問題,做簡單探討。
關鍵詞:新課標;“學生為中心”;互動物理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06-0075-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6.069
傳統的教學課堂以教師為中心,物理課堂也不例外。一直以來,物理課堂都是“教師講學生聽”,是一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方式對學生來講太被動,消磨了學生對物理學習的熱情。在素質教育下,這種局面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要求教師要構建一種全新的、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為實現高效的物理課堂打下基礎。
一、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物理作為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實驗是其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在物理課程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做實驗的意識,并把這種物理實驗意識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激勵學生自己做實驗,根據物理課本的教學目標與要求來做一些與課程相關的操作實驗,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他們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對學生給予適當的指導??紤]到物理學科的特殊性,教師還應當積極參與到學生的物理實驗中去。針對學生存在的疑問或者困惑給予一定的解釋與說明。尤其是對他們實驗中的操作以及不到位的地方進行適當的指導,這是十分有必要的。例如,在教學“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這節課時,教師就可以選擇在實驗室里上課。在實驗室,學生可以邊聽課邊做實驗,通過親手操作,會對“凸透鏡成像”的原理理解得更加透徹。另外,由于學生剛接觸一些新鮮事物,可能會覺得陌生,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進行自主探究,親身實踐。
二、實施先學后教模式
這種教學模式是讓學生自學之后,教師根據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教師還可以采用當堂練習的方式,鞏固本節知識點,讓學生在參與中體會學習帶來的喜悅。因此,在課程設計及安排上,教師首先要立足于教材,把先學后教模式應用到物理課堂中,讓學生有一個輕松、和諧的課堂環境,健康全面的發展。對于物理課堂中的大多數案例,教師就可以采用先學后教模式。首先,要引導學生該怎么學,該學什么,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接著,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先學,自學過程中將所遇到的問題做好記錄,及時反饋給教師;然后教師做好學生問題的收集,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提高課堂效率;最后,為了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我們還要設計當堂練習環節,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通過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授課,進而為學生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鼓勵學生探究性學習
物理是一門邏輯性非常強的學科,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逐步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被強調得比較多,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并在實驗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智慧找到學習物理的樂趣。例如,在教學“科學探究摩擦力”這節課時,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對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所掌握。所以,教師首先要結合實際生活,引導學生對可能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做出自己的假設,然后讓學生設計實驗來驗證自己的觀點。這種教學模式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另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學生物理思維的形成打下基礎。
四、開展學習小組
由于素質教育的推行,“以生為主”成為了教育教學的重中之重。教師可以應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來落實這項重點。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優點在于能夠在教師和學生之間搭建起一座交流互動的橋梁。同時,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性學習,學生也可以從不同方面來聽取他人對同一個物理問題或案例的不同解析,從而拓寬自己的思路,還有利于培養自己的發散性思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將知識內容拋給學生,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充分掌握相關的知識內容。教師可以將所學習的物理知識融入到問題中,對于分歧,大家可以分析交流,指出不妥之處。這種小組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模式,對學生物理課程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文獻:
[1]周平.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初中物理課堂[J].新課程學習(下旬),2014(5).
[2]張瑞清.構建互動課堂,實現初中物理有效教學[J].新課程導學,2013(17).
[責任編輯 杜建立]
作者簡介: 吳恒年(1974.12— ),男,漢族,甘肅武威人,中學一級,研究方向:中學物理教育教學。
阮紅(1979.6— ),男,漢族,甘肅武威人,中學一級,研究方向:中學物理教育教學。
課題項目: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課題《互動式課堂教學模式在農村物理課堂中的應用探究》(課題編號:GS[2018]GHB116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