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英輝 于其飛
〔內容提要〕 我國工程咨詢業自上世紀80年代發展至今仍面臨不少問題。本文結合我國工程咨詢業發展現狀,從工程咨詢的涵義、國際化發展、智能建造、政策環境、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 工程咨詢 全過程 建筑業
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中首次提及“全過程工程咨詢”。當前,我國工程咨詢行業“橫向有差距,縱向有進步”。橫向上,我國與歐美、日本、新加坡等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縱向上,國內工程咨詢機構的國際化程度和工程咨詢水平較以往有較大提升。全過程工程咨詢,英文名稱為“Life Cycle Project Consulting”,也可將其直譯為“全生命周期工程顧問”。早在上世紀90年代,歐美國家便涌現出了多家大型工程顧問公司,其共同特點是企業規模較大,具有全球性的網絡組織架構;規劃設計能力突出,可提供以設計為主體的全過程咨詢服務;信息整合處理能力強大。受國際上工程咨詢行業的影響,在上世紀90年代,我國結合國情創建了監理、招投標、造價等一系列專業公司,至今也得到了長足發展,產生了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等為代表的典型工程咨詢案例。但目前我國工程咨詢行業仍未完全解決碎片化、片面化的問題,在概念界定、標準制定、政策環境、服務范疇、人才培養等方面仍存在問題。
一、我國工程咨詢行業所面臨的問題
1.相關概念混淆。三十多年來,雖然國家相繼發布了多項政策文件解釋工程咨詢的問題,但時至今日對于全過程工程咨詢的概念與具體的服務內容仍沒有權威的解釋。對于“監理”一詞,我國對其的解釋也并不準確,監理并不等同于工程咨詢,監理只是工程咨詢諸多服務中的一項。實際上,無論是“工程咨詢”還是“監理”,其業務活動均最早出現于工程咨詢業發達的歐美國家。在概念問題上,我國更應該注重與國際接軌,在經濟秩序(economic order)、社會秩序(social order)等語境下,回歸全過程工程咨詢的本質涵義。
2.與發達國家差距明顯。以與日本的差距為例,日本得益于其PC(Precast Concrete)工法的施工技藝,使建設工程咨詢的效率明顯提高。日本工程咨詢單位可以為發包人提供全過程的工程咨詢服務。同樣,在新加坡高度發達的預制精裝模塊(PPVC)技術應用的背后,工程咨詢業發揮了強大的作用。此外,歐美的建筑咨詢行業也呈現資金報酬水平高、資格準入制度和責任制度嚴格、政府文件相對規范的特點。目前,我國工程咨詢行業在發展環境、行業規范、技術水平等多方面與發達國家都有不小的差距。
3.智能建造對工程咨詢提出新要求。目前,新一代的信息技術與工程建造系統融合形成工程建造創新模式,這也體現在技術基礎、領域技術、業務特征、產能目標四個方面,而業務特征則體現為數字鏈驅動的工程建造全生命周期一體化協同與智能決策。我國的工程咨詢行業也將面對這些挑戰,設計、招投標、采購、施工等一系列建設階段的咨詢任務將向著協同化、一體化邁進,智能建造給工程咨詢行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并存。
4.政策制度和行業規范不夠健全。2019年,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于推進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對相關概念和規范再次作出闡釋,但仍缺乏實質性的指導內容。以政府行政管理部門為主出臺的工程咨詢行業管理辦法和規范,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產生了積極效果,但對市場經濟規律和社會規律的順應和體現不足。如德國建筑師和工程師服務酬金條例(HOAI)中規定,顧問工程師提供的服務內容,既包括基本數據及資料準備、規劃和初步設計、深化設計、審批設計、施工圖設計等基本設計服務,也包括工程施工招標發包、招標發包工作、施工監控驗收和相關的設計、工程管理工作、保修期的工程巡查和建檔以及相關的設計、工程管理工作等設計延伸服務。該規定體現了市場對工程咨詢服務范圍的真實需求,有利于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而我國的政府規范中,實際上只包括了基本設計服務,并未體現設計延伸服務,不利于行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此外,社會組織也沒有充分發揮其在我國工程咨詢制度建設中的作用。
5.高水平工程咨詢人才不足。一是人才數量不足。隨著國家多項區域發展戰略的提出,建設工程領域對工程咨詢人才的需求增加導致供需缺口。二是人才質量不高。雖然工程咨詢業務各有側重,但是學科交叉特征明顯,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由于供給層面的專業分割等原因,工程咨詢人員專業能力的碎片化和專業局限性嚴重,從事全過程、智能化、國際化咨詢的能力不足。
二、對策與建議
1.以國際化的視角看待全過程工程咨詢。德國的建筑工程師酬金條例(HOAI)中,包括工程招標發包、施工監控驗收、工程管理等設計延伸工作的酬金高達48%,這使得設計人員同樣需要掌握一定的施工知識,以實現設計和施工的有機結合。美國AECOM設計公司致力于為全球150多個國家提供建筑設計、建造、投資、運營管理的服務。其開設了城市設計、地區經濟、產業經濟、工程設計、交通設計、生態可持續發展等多個部門,可以為建設項目提供系統性的全生命周期咨詢服務。目前,在全過程工程咨詢領域具有絕對優勢的仍是部分歐美國家,我們應借鑒其國際經驗,注重設計在全過程工程管理中的作用,重視培養企業大型項目管理的能力和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服務能力。
2.以裝配式建筑咨詢為突破口,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的建筑預制化能力極高,裝配式建筑是其建筑的常規施工模式,與之對應的是標準化、精細化的工程咨詢。我國的裝配式建筑相比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具有巨大的成長空間,應以裝配式建筑為突破口,推行標準化、精細化、智能化的工程咨詢服務,提升工程建設水平。
3.提升智能建造工程咨詢水平。面對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對建筑業提出的挑戰,我們可以通過多學科融合、風險識別與防范、智能平臺建設等途徑不斷提高工程咨詢的水平,以項目為驅動向產業鏈高端發展。如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項目,許多技術難題并沒有國際經驗可尋,但通過設計咨詢團隊的自主創新,構建BIM協同設計咨詢平臺,最終圓滿完成設計和建造任務,該項目成為我國基于智能建造的高水平工程咨詢的里程碑式案例。
4.轉換政府角色。政府應實現“定、調、讓”。“定”是指政府基于國際經驗和慣例,明確工程咨詢的內涵和外延,澄清“全過程工程咨詢”“工程顧問”和“工程監理”等相關概念之間的區別和聯系,進而以國際化視角下的全過程咨詢為導向建立政策框架;“調”是指做好市場秩序監管和宏觀調控,重點在遏制價格惡性競爭,制訂指令性和指導性的工程咨詢服務菜單框架,特別是處理好工程設計咨詢的服務菜單與國際接軌的問題,并以此建立“服務—報酬”匹配的定價機制,推動我國工程咨詢的高質量發展;“讓”是指借鑒德國等發達國家做法,由行業協會主導制訂行業標準和規范,讓行業標準規范更順應市場規律。
5.培養國際化、全過程、應用型的工程咨詢人才。工程管理專業教育上,加強全生命周期工程項目管理的理論和實踐能力的教學培養;工程造價專業教育上,從偏重概預算能力培養向強化全過程經濟分析轉變;房地產開發與管理專業教育上,從偏重微笑曲線的兩端向兼顧中間轉變;建筑設計與土木工程等技術性專業上,在打造專業核心能力的同時,加強經濟管理法律等知識能力培養。目前,雖然學界對未來工程咨詢團隊中領袖的最佳專業背景存在爭論,但是毫無疑問兼具經濟管理法律素養能力的建筑設計和土木工程人才的培養將順應未來工程咨詢行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作者單位:沈陽建筑大學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梁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