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嬌
摘 要:現如今在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針對古詩詞的教學一直都是小寫語文教師遇到的難題,這主要是因為古詩詞會涉及到很多的知識點,這其中包括有詩人詞人的背景介紹,詩詞的創作背景,以及詩詞所涉及到的中心思想等等,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找到適合的教學方法,那么在課堂教學中這些內容就會讓學生感覺到十分的枯燥乏味,反倒是容易因此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古詩詞教學成為整個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基于這一點,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針對古詩詞的教學更需要注重的是教學方法的創新,直接將理論集合實踐的教學方法才能夠有效的推動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改革。
關鍵詞:小學;古詩詞教學;教學方法
眾所周知,在當前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新課標對于古詩詞的教學是十分強調的,這主要是因為古詩詞作為我國的傳統文學的一種形式,古詩詞所涉及到的很多知識點都跟我國的古代傳統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加強對于古詩詞的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對于古詩詞的認識和理解,可以幫助學生加強對于愛國精神的認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因此基于這一點,在小學階段開展古詩詞教學是十分有意義的事情,而如何有效的改變古詩詞教學中長期存在的枯燥乏味的情況,這則需要的是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創新教學方法,掌握有效的教學手段,以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創新來推動古詩詞教學質量的提高,將理論教學跟實踐學科結合起來,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古詩詞。
一、配樂詩詞朗誦,激發學生閱讀欲望
在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中,我們十分強調的是閱讀教學,語文作為一門語言,閱讀或者說讀就是語言學習的關鍵所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古詩詞教學更需要引導學生去進行閱讀,古詩詞在古代其實就類似于現在的歌曲,因此針對古詩詞的教學則可以通過配合相關的音樂來進行朗讀,音樂帶給學生的是一種舒緩,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聽一聽音樂本身就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加上音樂跟詩歌的搭配可以最大程度的起到烘托氣氛,形成詩歌環境的效果,因此能夠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參與古詩詞學習的興趣。比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古詩詞三首》,這其中有一首《漁歌子》,這首詞在教學的時候就可以通過結合音樂的方式來進行教學,通過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給學生播放一段符合意境的音樂來幫助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真實感,讓學生能夠在音樂的伴奏下加強對于古詩詞內容的理解,同時這樣的伴奏教學還能夠給學生帶來一種參與音樂學習的興趣感,讓學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提高對于古詩詞的興趣,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欲望,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說是達到了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最大成都的激發了學生參與古詩詞的閱讀興趣。
二、講述詩詞故事,引導學生進入情境
相較于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古詩詞的教學很多小學語文教師還是沿用的傳統教學方法,即在教學的過程首先對詩人詞人進行基本的介紹,然后在對古詩詞的創作背景進行介紹,最后開始引導學生研究古詩詞表達的具體內涵和思想,這種情況下學生沒有發揮出自己的想象力,他們的想象空間被不斷的壓縮了,這樣的情況下學生自然接受的效果就很差,甚至會因此產生了對于古詩詞學習的抵觸情緒。要知道在我國很多的古詩詞本身其實是擁有著十分磅礴的情懷的,無論是愛國之情還是思鄉之情,這些情感凝聚成了這樣一首古詩詞,因此針對古詩詞的教學更多的是將古詩詞本身的內涵展現給學生,如何展現呢?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在開展古詩詞教學的時候熟練地運用到講故事的方法,從而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真正的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古詩詞帶著意境去影響學生,去激發學生參與學習和想象的積極性。比如在小學語文中有一首《四時田園雜興》的故事,這首詩其實內容上很好理解,但是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通過創新的故事教學法則可以更好的將詩詞的內容展現出來,這首詩江蘇的就是農民伯伯農忙時期的辛勤耕作,而在農閑時期就生活的很恬靜安逸,這首詩帶給人的就是一種對于生活的深入體會,而教師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可以極大的豐富詩歌的內容,幫助學生加強對于古詩詞內容的深層理解和感悟,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對于古詩詞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達到一舉多得的教學效果。
三、描繪詩詞藍圖,盡情發揮學生想象
在小學階段開展語文的古詩詞教學其本身就是希望通過古詩詞所營造出來的畫面感來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因此基于這一點,在開展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時候教師要積極的推動古詩詞畫面感營造,從而摒棄掉傳統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諸多問題,通過改變傳統的死板教學方法來展現古詩詞中蘊含的古典美以及民俗美,讓小學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真正的去感受詩詞的內涵和內容。基于這一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于古詩詞的教學就更需要考究方法,掌握有效的教學手段了。以小學語文古詩詞中的《漁歌子》為例,這首詩內容展現極其豐富,讀起來就給人一種躍然紙上的畫面感,因此在對這首詩進行教學的時候,小學語文教師就需要朱逐字逐句的去幫助學生加強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比如那句“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這兩句不僅點出了主人公的環境,還給人一種極具畫面感的印象,而“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一句則將詩人形象躍然紙上,那種形單影只但是從容不迫的形象十分的鮮明,因此在進行這樣的古詩詞教學的時候,語文教師一定要積極的推動詩詞內容的形象化教學,從而加深學生對于古詩詞的印象。
總結
綜上所言,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針對古詩詞的教學一定要掌握方法,要注重對于學生心理的把控,最大程度的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運用配音來推動詩歌教學形式的多樣性,運用情境結合的方式來加強對于詩歌的內容展現,通過畫面感來提高學生的理解,加深學生對于古詩詞的印象。
參考文獻:
[1]沈舒于. 小學古詩詞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與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8
[2]馬曉霞.初中文言文教學再思考[J].文學教育(下),2019(01):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