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曉曉
摘? ?要:家庭是幼兒成長的有力依托,構筑愛、溫馨和快樂的家庭氛圍,開展優質的親子游戲,增進親子交流,可有效促進幼兒成長。疫情下,正是宅家的幼兒和家長開展親子游戲的最好時機。鏈接幼兒的真實經驗與發展需要,挖掘疫情中的教育契機,激發家長智慧,開發構建親子游戲課程,發揮游戲對幼兒成長的價值,讓幼兒在積極的情緒體驗中感受親子陪伴的快樂與溫情,進而學習尊重他人,悅納自己,敬畏自然,啟迪智慧,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關鍵詞:疫情;親自游戲;開發;自主學習;感情
家庭是幼兒成長的有力依托,構筑愛、溫馨和快樂的家庭氛圍,開展優質的親子游戲,增進親子交流,可有效促進幼兒成長。疫情下,正是宅家的幼兒和家長開展親子游戲的最好時機。鏈接幼兒的真實經驗與發展需要,挖掘疫情中的教育契機,激發家長智慧,開發構建親子游戲課程,發揮游戲對幼兒成長的價值,讓幼兒在積極的情緒體驗中感受親子陪伴的快樂與溫情,進而學習尊重他人,悅納自己,敬畏自然,啟迪智慧,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一、基于家庭生活,進行游戲開發,共享童真童趣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一個兒童的早期保教經歷就是他的人生經歷,同時也是面向未來人生的準備。”因此,應探索基于家庭生活的親子游戲開發,甄選優質游戲資源,構建親子游戲資源庫,促進家園合作共育,助力幼兒在游戲中的學習和成長。
(一)生活游戲化,寓教于樂
OECD報告書(2004)指出:“保障每一個生活在當下的幼兒過有意義的生活,讓他們未來的人生充實而精彩。”“幼兒園教育應當讓幼兒在現實的快樂和滿足的生活中,不知不覺地踏上教育為他們鋪就的通外未來的大道。”以幼兒為本,將教育自然融入生活,讓生活充滿驚喜和樂趣,實現寓教于樂。
1.創意音樂游戲,促進習慣養成
疫情下,病毒防范指向良好生活衛生習慣的培養,將生活環節科學安排、游戲化設計,通過有節奏、朗朗上口的歌謠吸引幼兒模仿、參與,助力習慣養成。我們對耳熟能詳的《小星星》《兩只老虎》《粉刷匠》等歌曲進行改編創作,培養勤洗手、戴口罩等衛生習慣。“兩個好朋友,手碰手(手心搓一搓)你背背我,我背背你(手背搓一搓),來了一只小螃蟹,舉起兩只大鉗子(兩手交叉搓一搓),我跟螃蟹點點頭,螃蟹跟我握握手”“我不出門呆在家里,快樂游戲,快樂游戲,勤洗小手,戴上口罩,講衛生,不生病!”“出門要防護,口罩戴起來。分清正反面,白色朝里面。雙手拉繩子,套到耳朵上,上下拉一拉,罩住嘴下巴。”同時結合視頻,制作幼兒喜聞樂見的歌謠:“我愛吃飯我愛吃飯,飯菜香,飯菜香,啊嗚啊嗚吃飯,咕嘰咕嘰喝湯,身體棒,身體棒!”“綠綠的青菜香甜的水果,有營養,有營養,多吃蔬菜水果,不吃飲料多喝水,不生病,身體棒!”朗朗上口、簡單易懂的歌謠、直觀有趣的動畫視頻,讓親子互動更具游戲性、趣味性、互動性,在唱唱跳跳、快樂游戲中,培養衛生習慣意識,建立公共衛生和健康飲食的觀念。
2.開發飲食游戲,進行食育滲透
家的味道總是和美食分不開,食物中蘊含著家庭的愛與感恩,能給孩子帶來發現美、創造美和愛的能力。我的美食我做主,整合健康和藝術,開啟食育之旅,讓食物的制作過程成為一種樂趣,讓食物成為一種了解文化的窗口,讓進餐成為一種享受。
我們鼓勵幼兒和家長一起尋找生活中的美食、動手制作美食、享受美食,獲得有關飲食的正確知識。結合元宵節,制作“元宵小老鼠”,感受濃濃的節日氛圍;了解拗九文化習俗,一起準備食材,動手煮碗坳九粥,和家人一起分享,感受濃濃的關愛;面團變變變,在爸爸媽媽手中,在小朋友的參與下,面團變成彩色小饅頭、各種口味的包子餃子,披薩面包端上桌,中西結合,世界萬千美食盡收眼底……生活中的食育,激發食欲,享受美食,感受家的溫馨快樂;幫助幼兒了解中國傳統的飲食文化,從情感上悅納健康食物;同時滲透健康科學的飲食觀念,達到健康養生的目的。
(二)游戲生活化,取材生活,創意無限
疫情下,宅家的游戲,必然和幼兒園不同,本著方便取材、創意游戲的思路,可利用生活中的材料進行游戲開發。
1.發揮家長智慧,創意運動游戲
基于生活,選擇安全、豐富又便捷的生活材料,將教育價值、教育意圖蘊含在材料和游戲設計中。如利用紙張、書本、枕頭、牛奶箱、玩具等家里可用的一切材料,替代運動器材設置障礙,開展繞圈跑、障礙跳等各項運動;媽媽的絲巾可以當大灰狼的尾巴,開展抓尾巴的游戲,躲閃防御,訓練身體的敏捷和快速反應能力;桌子椅子連起來,爬過小橋鉆進山洞,別有一番樂趣;書本和紙張創意擺在地上,模仿小青蛙跳荷葉,“荷葉”在哪,“青蛙”跳到哪,縱向跳、橫向跳、障礙調、直線跳、曲線跳游戲無處不在,運動無處不在,快樂無處不在。
2.挖掘生活材料,創意藝術游戲
教師巧用夾子、紙張、書本等隨處可取又可替換的材料設計并推送優質的游戲資源,吸引并鼓勵家長幼兒參與,不斷升級游戲挑戰。如“小夾子·大用途”系列游戲,尋找家中的各種夾子,開展創意夾夾樂的游戲:防燙夾夾娃娃、面包夾夾積木、茶具夾夾豆子……訓練手部控制能力、手指小肌肉的靈活性;除了手部運動,夾子搖身一變,晾衣夾制作成“病毒”夾于身上,扭扭扭甩甩甩,病毒病毒快走開,訓練肢體動作的力度和靈活協調性;各種小夾子夾一夾,夾在圓形上變太陽的光芒,半圓形變小刺猬,還可以變成小魚的大嘴巴……小夾子變成美工材料,激發創想,快樂無限。小豆子、小石子,裝進不同的瓶子里,進行聲音的探索;小小奶粉罐、牙簽罐、油壺、鍋蓋、鏟子……搖身一變當樂器,隨著音樂敲擊,開展別具一格的家庭演奏會;尋找生活中的顏色,形狀變變變,疊疊高大比拼、巧手創意滑滑梯……開動腦筋想一想,收集材料做一做,利用作品玩一玩,通過游戲,觀察生活,激發創想,即滿足不同年齡孩子的發展需求,又在多樣化的藝術游戲設計中,體驗創造的快樂和成就。
3.立足傳統文化,巧玩民間游戲
幸福童年需要玩具,但更需要陪伴。立足傳統文化,鼓勵家長帶領幼兒一起玩轉陀螺、抖空竹、踢石子、蹴鞠、捉迷藏、剪紙……重溫陪伴過他們童年的傳統游戲。過大年,怎能少了舞獅舞龍?披上小毯子,來首《喜洋洋》和《新春序曲》,寶貝當獅頭,爸爸媽媽跟后邊兒,可愛的小獅子出發啦!“秋千搖啊搖,寶貝笑啊笑”家里也能蕩秋千,洗衣籃里晃呀晃,還有爸爸的人體秋千,邊蕩邊將筆投擲進筆筒里;摔紙片、折青蛙、玩泥巴、吹樹葉、踩影子,還可以嘗試光影小劇場“唐僧騎馬咚那個咚,后面跟著個孫悟空……”重溫幸福的童年,給幼兒帶來不一樣的游戲體驗。
教育家杜威曾說:“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兒童本能的生長總是在生活過程中展開的,生活是生長的條件,生長是生活的內容,生活即是發展,發展、生長即是生活。這些親子游戲,極大豐富了幼兒的生活,家庭陪伴,溫馨有愛,其樂融融;親子游戲,傳遞積極的情緒體驗和情感,發現生活的美、感知生活的樂趣,悅納自己、感恩家人、親密互動、緊密連接,家庭生活充滿快樂和生機。
二、挖掘游戲資源,科學整合聯動,實現資源共享
1.挖掘家庭資源,助力游戲開發,實現資源共享
家庭中蘊含著許多優質的教育資源,當游戲積極性被激發,家長們萌發出許多創意,班級群里曬娃曬游戲成了交流的日常。但他們不經意的陪伴與游戲智慧,讓富有教育敏感的教師們發現這些資源的價值:首先,家長更了解自己孩子的需求,他們選擇的游戲更適合家庭、親子,更加生活化,帶來更多更廣泛的游戲視角;其次,家長之間的互動更無約束感,易引發共鳴。教師獨具慧眼,發現優質游戲并進行精致加工、推廣年段,實現更多更廣的聯動效應。
同時激發家長的智慧,挖掘家長的潛力,幫助家長幼兒成為活動主體。如“搶玩具”游戲,兩兩合作游戲PK,隨指令快速指五官,當聽到“××”(玩具)時,迅速取相應的玩具,最后誰搶到的玩具多,誰就是贏家,這個游戲可很好地訓練幼兒的傾聽、反應能力。全家PK樂趣多多,游戲不斷升級:“搶椅子”游戲加入快速跑的情節,“搶卡片”游戲加入顏色、形狀認知,“搶汽車”游戲,鍛煉幼兒的觀察分析等思維能力。由靜到動,由易到難,在不斷升級的游戲中,挖掘游戲最大的價值,獲得游戲的快樂和挑戰的成就,潛移默化地引領家長的育兒智慧,提升育兒理念。
2.巧借平臺推薦,生成系列活動,讓孩子做游戲的主人
挖掘資源,提供平臺,讓幼兒成為游戲推薦的主人,既提供鍛煉和展示的機會,又激發家長幼兒的主人翁意識和積極參與的愿望。我們不斷推出“明星寶貝游戲推薦”——家庭游戲大薈萃;“媽媽寶貝故事會”——繪本分享活動;“巧手達人”——創意科學游戲、藝術活動分享等,以幼兒為主體,通過幼兒的示范、分享和游戲推薦,帶動和激發大家探討、開發
游戲的積極性。同時及時整合游戲資源,生成系列活動——“小夾子·大智慧”“科學探索無極限”“爸爸媽媽智慧多·萌寶運動樂翻天”“秋千搖啊搖·寶寶笑啊笑”“搶一搶·誰最棒”等9個游戲系列,家長游戲智慧不斷迸發,家庭游戲資源不斷挖掘,游戲視角不斷豐富擴大,家長深度融合于云上游戲活動中,在家庭中承擔起教育者的角色,成為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引導者,真正實現幼兒主體,家庭聯動,資源共享。
3.創辦云盛宴,激發童趣創想,促進親子共融
我們利用生活和自然中的簡單材料,以游戲的形式開展藝術創作,打開幼兒探索生活與藝術的窗口,感受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受藝術的無處不在。豐富多彩的親子藝術節,讓生活多了許多樂趣,讓游戲多了更多創想、更廣闊的視角。
(1)童享美食家——我的美食我做主,利用繪本故事開啟美食之旅,餐前小點《水果蔬菜拼拼樂》,美味上午茶《三明治來了》,健康午餐《飯團變變變》,有趣的故事、親切的聲音、美妙的音樂、精彩的視頻,帶著幼兒一起制作美食,分享美食的創意,感受美食拼擺藝術,享受幸福“食”光。
(2)童趣創想家——大自然里歡樂多,親近自然是促進孩子身心發展的最佳途徑。理查德·洛夫曾說:“孩子就像需要睡眠和食物一樣需要和大自然接觸。”聚焦并挖掘大自然的主題,讓幼兒走進自然,親近自然,盡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賜,讓自然成為家庭游戲的重要元素,利用大自然的各種物品進行創意制作:石子、葉子、貝殼、樹枝、花朵、沙子……創意拼擺、快樂涂鴉、巧手制作、歡樂造型……家長慧眼巧引,孩子創意無限,呈現精彩豐富的視覺盛宴。
(3)童真美拍秀——童眼觀生活,“我的家”“春天的色彩”“家門口的風景”“一片葉子的創想”……用相機拍下最美最獨特的風景;記錄和爸爸媽媽的創意擺拍,感受家的溫馨和親子的溫情。
(4)童樂萌娃秀——云上舞臺不“疫”樣的精彩,創意造型秀,利用盒子、袋子、墨鏡、絲巾、發飾……各種材料裝扮自己;穿上自己最喜愛的服裝,白雪公主、消防員、蜘蛛俠……來一場云上創意造型秀;才藝小達人、小小歌唱家……孩子們自信、快樂參與,萌翻云空間。
開展豐富游戲的同時,注重互動形式和情感溝通,開啟空中云分享、空中云約會,變靜為動,打破居家時刻幼兒和同伴、幼兒和教師之間的時空阻隔,搭建起互動交流的線上平臺,感受快樂、分享美好,撫慰焦慮和孤單,獲得展示和肯定的溫暖和力量,體悟成長的快樂。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疫情背景下根據兒童的特點進行育兒指導,是教師育兒指 導能力的關鍵。教師要了解兒童的天性——游戲、 好奇。教師要讓家長相信兒童是真正的游戲高手, 給予家長對孩子游戲的理解和陪玩的技巧。教師 要讓家長理解兒童天生是好動的,幫助家長看到孩 子身體活動中蘊含的動作發展,理解兒童“破壞”性 行為背后的探究性學習,并讓家長知道采取怎樣的態度和應對方法來支持孩子的發展。 從而實現將外在要求轉化為兒童的內在需要, 以孩子無意學習的方式獲得我們有意推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牛文文, 吳采紅, 張勝. 疫情期間幼兒園線上家庭育兒指導的新嘗試[J]. 學前教育, 2020(4).
[2]裴文云, 丁珊珊, 張芬. "互聯網+"助力幼兒園疫情期間對家庭的在線指導[J]. 安徽教育科研, 2020(12):10-12.
[3]楊麗娟. 淺析兒童本位的幼兒園表演游戲指導策略--以中班表演游戲"喜羊羊和灰太狼"為例[J]. 山東教育, 2018(Z2).
[4]徐靜. 兒童為本:幼兒園戶外游戲活動指導新路徑[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01):281-281.
[5]羅云. 幼兒園角色游戲指導中的問題及有效開展的方法[J].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9, 000(005):38-38.
[6]盧秋蓉. 教師輔導,孩子"做主"——幼兒園角色游戲指導之我見[J]. 兒童大世界:教學研究, 2018, 000(008):P.254-254.
[7]吳杰. 讀《指南》再探幼兒園區域游戲教師指導策略[J]. 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 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