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海莉,郭 紅,張 明,袁夢杰,夏 蕾(.解放軍總醫(yī)院藥學部,北京 00853;.安徽蚌埠醫(yī)學院,安徽 蚌埠 33000)
糖尿病屬于內分泌代謝性疾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和/或其生物作用受損引起。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我國人民的疾病譜正發(fā)生顯著改變,高血壓、腫瘤、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正嚴重威脅著人民健康,成為目前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1]。30多年前我國糖尿病患病率為0.67%[2],2010年增長為9.7%,全國糖尿病患者近1億[3-5]。已有研究[6-8]表明,藥學服務對于提高慢性疾病(如哮喘、高血壓、血脂異常、結核等)的服務質量有重要意義。因此,本研究以糖尿病為例建立慢病管理機制,評價藥師干預下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效果,為藥師參與慢病管理提供參考依據(jù)。
選取2017年6月-2018年8月就診于糖尿病科門診及住院部的糖尿病患者(包括首診及復診)。診斷標準:采用國際通用的糖尿病診斷標準[2],以3∶1的比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為保障患者個人權益,由患者本人或授權家屬簽訂知情同意書后方可入組。本研究已得到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倫審第S2018-196-01號)。
納入標準:①確診為糖尿病且接受藥物治療;②意識清楚;③交流無障礙。排除標準:①妊娠、哺乳期婦女;②未接受降糖藥物治療患者;③圍手術期患者;④合并其他嚴重疾病如惡性腫瘤、冠心病及終末期患者;⑤不配合隨訪的患者。
1.2.1 建立檔案 健康檔案的內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進展情況、用藥情況、運動和生活方式,患者所用藥物品種、用法用量、血糖控制情況等。隨訪的內容包括:近期血糖控制情況、是否按時用藥、是否有規(guī)律性運動或者運動方式、是否出現(xiàn)不良反應或者不良反應經干預后是否改善。記錄日常用藥情況、糖尿病檢測的相關指標、藥品不良反應等信息。
1.2.2 藥學干預方法 藥師主動給予患者用藥提示,告知患者遵醫(yī)囑的重要性,結合患者的病情,藥師每天主動利用微信或者電話定時推送用藥信息。同時藥師對患者的初始藥物治療方案進行評價和優(yōu)化,根據(jù)采集的患者每周FPG、2hPG數(shù)值制定個體化的用藥教育方案,給患者普及糖尿病的發(fā)生、控制、進展等疾病知識,講解自我管理辦法、藥品治療原則、用藥注意事項、可能發(fā)生的不良反應及應對措施,并隨時解答患者的提問。對患者進行運動生活方式干預[9],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估算一天所需熱量,提倡改善日常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鼓勵患者控制體重,適量增加運動。有報道[9-10]顯示,通過調脂治療,糖尿病患者發(fā)生大血管病病變和死亡風險均降低。
數(shù)據(jù)分析依據(jù)《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入組患者自行利用便攜式血糖儀選擇指尖血進行自我血糖監(jiān)測,并記錄數(shù)據(jù),每3個月組織入組患者統(tǒng)一進行HbA1c的測定,并記錄數(shù)值。每月依據(jù)Morisky服藥依從性量表[2]對患者進行評分,評價患者用藥依從性。統(tǒng)計藥師干預6個月后患者FPG、2hPG、HbA1c、用藥依從性數(shù)值,記錄隨訪過程中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并為患者提供預防和處理不良反應的方法。通過比較干預前后指標的變化,分析藥師在糖尿病管理中的作用。
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采用卡方檢驗方法和雙側t檢驗,實驗組治療前后和對照組治療前后分別做差值,進行組間比較,以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研究共納入52例患者,隨機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40例,對照組12例。研究過程中,因患者自動退組、提供數(shù)據(jù)缺失共剔除11例患者(實驗組9例、對照組2例),實際采集41例患者數(shù)據(jù),其中男性31例,女性10例,年齡范圍14-77歲,平均年齡(48.81±15.10)歲。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性別、年齡、體重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各項指標的統(tǒng)計結果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患者基本信息統(tǒng)計情況Tab 1 Statistics of basic information in enrolled patients
干預后實驗組患者的FPG、2hPG明顯降低,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HbA1c無顯著性差異(P>0.05);對照組患者實驗前后的FPG、2hPG、HbA1c均無顯著性差異(P> 0.05);組間比較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FPG、2hPG、HbA1c實驗前后差值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2、表3。
依據(jù)Morisky服藥依從性量表,依從性評價得分結果見表4。實驗組干預前后依從性評分明顯提高,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對照組實驗前后依從性評分無統(tǒng)計學差異(P> 0.05)。
實驗組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15例,其中發(fā)生低血糖反應8例,胃腸道反應6例,其他不良反應1例。對照組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5例,且均為低血糖反應。詳見表5。

表2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血糖FPG、2hPG、HbA1c比較Tab 2 Comparison of the FPG, 2hPG, HbA1c of the pati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表3 實驗前后差值FPG、2hPG、HbA1c組間比較Tab 3 Comparison of the difference values of the FPG,2hPG,HbA1c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表4 實驗前后兩組患者用藥依從性評分統(tǒng)計情況Tab 4 Statistics of medication compliance of pati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表5 實驗組與對照組ADR發(fā)生率統(tǒng)計情況Tab 5 Statistics of the incidence of AD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藥師對糖尿病患者進行為期6個月的隨訪,患者在藥師干預后FPG、2hPG均明顯下降,患者依從性評分明顯升高,低血糖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下降。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為延緩病情進展及多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患者通常需要長期使用幾種降糖藥物進行治療[11-12]。研究[13-14]表明,藥師慢病管理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減少藥源性疾病的發(fā)生,促進安全、合理用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尤其對最終預防慢性并發(fā)癥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研究中,有如下兩點體會:1)患者的慢病治療需要藥師的參與,藥師的干預使患者加深了對疾病的了解,使患者對疾病的控制和進展情況有了明確的認識,增強了治療的信心。藥師的提示有助于患者養(yǎng)成自我監(jiān)測血糖的習慣,通過給予患者飲食和運動方面的個體化指導,使患者明確藥物、飲食、運動、血糖監(jiān)測等方面對血糖控制的重要性。2)藥師全程參與患者的治療,發(fā)揮了藥師的專業(yè)特長,有助于提高藥物治療效果,藥師通過參與慢病控制,增強了藥學服務的意識。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各項指標的組間比較中實驗組優(yōu)于對照組,但可能受樣本量較少的限制,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仍需藥師進一步完善藥學方案。通過建立慢病管理機制,給予慢性疾病患者綜合性藥學服務,可改善患者的生活滿意度,提高患者對抗疾病的信心,患者的各項體格檢查達標率均有所提高,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均顯示降低[15-18]。因此規(guī)范科學地對離院患者進行藥學干預和用藥教育,對于提高藥師在疾病治療特別是慢性病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