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 北京 100872)
社會科學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揭示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而學者們普遍采用的調查研究只能建立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無法驗證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1]。因此,實驗設計(experimental design)作為揭示變量之間因果關系的核心研究方法,得到了很多研究者的重視[2-3]。
為了探索組織中各種心理、態度和行為的內在因果關系,越來越多國外組織行為學研究者使用情景實驗設計來研究組織中的各種現象[4],國內也有部分學者在組織行為學領域應用情景實驗取得了一些實證研究成果,但目前還沒有學者對國內外組織行為學領域的情景實驗研究成果進行詳細的總結與介紹。因此,本文通過系統總結情景實驗法在組織行為學領域的應用現狀,并對其未來的發展及其在組織行為學中的應用前景進行展望,為研究者理解并廣泛地采用情景實驗進行研究提供幫助。
情景實驗(Vignette Experiment),最初被Rossi等[5]稱為因子調查(Factorial Survey),或因子調查實驗(Factorial Survey Experiment),是一種能夠同時操縱各種因子及其水平,以驗證單個因子對受訪者判斷的影響的研究設計。Jasso[6]在Rossi等[5]的基礎上,提出情景實驗還可用于研究積極的信念和規范的判斷等內容。此后,還有學者將因子調查稱為情景分析(vignette analysis),是一種要求受訪者從特定的角度來判斷呈現給他們的不同情景描述的實驗性設計[7]。Rungtusanatham等[8]則將情景實驗定義為基于情境的角色扮演實驗(scenario-based role-playing experiment),其中設計了不同版本的描述性情景,以向受訪者傳達關于自變量的特定水平的腳本信息。因此,情景實驗也被稱為情境實驗法(Scenario Experiment)。Aguinis 和Bradley[4]認為,情景實驗(experimental vignette methodology,EVM)是研究者向受訪者提供精心設計的和接近現實的情景,以評估意圖、態度和行為等因變量,從而增強實驗真實性,并允許研究者操縱和控制自變量。目前,Aguinis 和Bradley[4]的定義得到大多數學者[9-10]的認同。
根據前文對情景實驗的定義,本文在Web of Science——SSCI核心合集的“高級檢索”中,以情景實驗及其相關常見術語(“vignette experiment”or“vignette analysis”or“experimental vignette methodology”or EVM or“factorial survey experiment”or“factorial survey”or“scenario experiment”or“scenario-based experiment”)為主題,對《領導力季刊》《The Leadership Quarterly》、《組織行為學雜志》《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應用心理學》《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人事心理學》《Personnel Psychology》和《組織行為和人的決策過程》《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等5種國際組織行為學期刊進行檢索和篩選,得到了75篇實證文章;同時在中國知網(www.cnki.net)數據庫中分別以“情景實驗、情景分析、情境實驗法、因子調查實驗、模擬故事、情境故事法”為關鍵詞,在《心理學報》、《心理科學進展》、《心理科學》等心理學和組織行為學期刊中查找到11篇實證文章。本文以檢索得到的86篇(75+11)研究實例為樣本,對情景實驗在組織行為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和總結。
組織行為學研究重點關注個體在一定組織情景中的行為及其變化規律,而不同的組織情景可能會對個體行為產生差異化的影響。通過總結86個研究樣本,本文將組織行為學中使用情景實驗進行研究較多的主題分為領導力、工作行為、工作體驗和工作感受四大類。
領導力(leadership)一直以來都是組織行為學研究領域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主要研究領導對追隨者心理、態度和行為的影響[11]。在86篇實證文章中,有關領導力主題的文章有43篇,占總樣本的一半,是采用情景實驗法研究最多的主題,研究子主題涉及領導風格、領導有效性、領導原型化等內容。
1.領導風格
在領導力情景實驗研究中,領導風格是取得研究成果最多的主題,研究內容包括道德型領導、謙卑型領導、變革型領導、服務型領導等。首先,當以領導風格作為前因變量時,情景實驗可以預測某一領導風格不同水平變化對結果變量的因果影響。例如,Stouten[12]等使用情景實驗法操縱道德型領導的水平,以揭示其對員工偏離行為、組織公民行為(OCB)的因果影響,結果發現,高道德型領導會減少包括組織偏離行為在內的員工偏離行為,而低道德型領導對組織公民行為起到促進作用。我國學者李銳等[13]采用情境實驗,考察了仁慈領導與員工親社會規則違背之間的因果關系,結果發現,高仁慈領導比低仁慈領導更能使員工表現出更多的親社會規則違背。其次,當以領導風格作為結果變量時,通過情景實驗能夠考察某一領導風格或領導者行為發生變化的原因。例如,Decoster等[14]使用情景實驗探討自利領導的前因變量,發現員工對同事的OCB(OCBI)能夠減少自利領導,而領導者阻斷性壓力在OCBI與自私領導之間起到中介作用。
2.領導有效性和領導原型化
近些年來,領導有效性(leadership effectiveness)也是領導力研究的熱點話題之一,使用情景實驗法可以進一步驗證領導有效性研究的因果關系。例如,De Cremer和van Knippenberg[15]在早期的一項情景實驗法發現,高領導者自我犧牲行為和高領導者自信都對領導有效性產生更加積極的影響,并且兩者對領導有效性的影響具有交互效應。Eberly和Fong[16]也采用情景實驗法來操縱領導者的積極情緒效價和消極情緒效價,以探討追隨者對領導者不同情緒表達的認知和情緒反應,以及這些反應如何影響追隨者對領導有效性的感知。此外,van Knippenberg和van Knippenberg[17]通過一項情景實驗研究,發現領導原型化調節了領導者自我犧牲和領導有效性之間的關系,即更具原型化的領導者,其自我犧牲行為對領導有效性的影響更強。隨后,Giessner等[18]采用情景實驗法驗證了不同組織情景中領導原型化對領導有效性感知的影響,進一步豐富了領導原型化的情景實驗研究成果。
在組織行為學中,員工工作行為也是研究的主要話題之一。在86篇實證文章中,有關工作行為主題的文章有35篇,占總樣本的41%,主要涉及工作績效、建言行為和不道德行為等內容。這些工作行為很容易受到組織情景因素的影響,而情景實驗法可以研究個體工作行為在不同工作情景特征或工作資源中的因果變化規律,進而完善或規范員工工作行為。
1.工作績效
工作績效(job performance)在組織行為學中通常被認為是個體在工作中表現出的行為結果,即從工作行為的角度對工作績效進行界定。以往的橫截面研究發現,工作績效受到諸多情景因素的影響[19-20]。為此,Wang等[21]利用情景實驗進一步驗證家長式領導的三個維度與下屬工作績效之間的因果關系,發現威權領導對下屬績效具有負向影響,仁慈領導和經典家長式領導對下屬績效具有正向影響。楊陳等[22]通過情景實驗研究發現,謙卑型領導可以通過滿足員工三種心理需求來影響員工創新績效,另外通過滿足能力需求來影響員工任務績效。此外,He[23]也通過對兩個不同文化背景的樣本進行情景實驗研究,為證明互動公平能夠通過促進領導成員交換關系質量對員工的創新績效和任務績效產生影響提供了因果證據。
2.建言行為
建言行為(voice behavior)通常被學者們視為一種組織公民行為,并從角色外行為的角度進行研究,結果發現組織、領導和個體三個層面都有員工建言行為的影響因素[24]。這說明建言行為受環境因素和個體因素的影響,而應用情景實驗法能夠對環境因素和個體因素進行控制,以探究其和員工建言行為間的因果關系。例如,呂娜和郝興昌[25]通過情境故事法驗證組織公正與否和職位高低對建言行為的影響。結果發現,低職位員工在不同組織公正環境下,表現出的建言行為差異顯著;另外,在組織不公正的環境下,職位高低不同的員工,其建言行為也不一樣。Liu等[26]通過對142名MBA學生進行情景實驗,結果發現,同事的積極心境通過員工心理安全感知對員工的促進型建言行為產生影響。
在組織行為學中,工作體驗主要包括個體對工作的認知和個體在工作相關情境下主體意識所處的狀態兩個方面[27]。在86篇研究樣本中,有關工作體驗主題的文章有24篇,占總樣本的30%,研究子主題包括組織公正、工作家庭沖突等。這些工作體驗普遍存在于各種組織環境中,并影響著個體的工作行為和態度,而應用情境實驗可以操縱工作體驗的變化,以了解不同工作體驗條件下個體的反應。
1.組織公正
張松等[28]通過回顧發現,40多年來組織公正研究主要集中在分配公正、程序公正和互動公正三個方面,雖然多數研究都采用問卷調查法,但實驗法也逐漸得到國內外學者的關注和應用,而情景實驗可以操縱組織公平條件,以驗證不同組織公平環境對結果變量產生影響的因果關系。例如,王燕等[29]等利用模擬故事(scenarios)研究了在分配不公正條件下,程序公正和互動公正對退縮行為的影響,為驗證組織不公正與效果變量間的關系提供了因果證據。除了研究個體消極行為,學者們更多地采用情景實驗研究各種組織公正環境對員工積極行為的影響。例如,De Cremer和Van Hiel[30]通過情景實驗發現他人的程序公正經歷也會對合作行為產生積極影響。
2.工作家庭沖突
工作家庭沖突(work-family conflict)是由工作和家庭兩個層面的某些不可協調的角色壓力所引起的角色間沖突,對個人和組織都產生了消極的影響。Nohe等[31]的一項元分析發現,工作家庭沖突中存在不同形式的沖突,都對結果變量產生影響。通過情景實驗能夠有效的操縱工作家庭沖突形式,進一步提供工作家庭沖突影響的因果證據。例如,Siegel等[32]通過對美國42名兼職MBA學員進行一項情景實驗發現,高工作家庭沖突會導致員工較低的組織承諾,而程序公正則對兩者之間的反向影響關系起到調節的作用。Zhao等[33]基于工作家庭沖突的來源歸因視角,在中國背景下進行了一項情景實驗。結果發現,對家庭角色的威脅中介了工作家庭沖突與工作滿意度之間的關系。
工作感受即個體在工作環境中體驗到的情感,其中情感主要以情緒(emotions)或心境(moods)等形式進行體驗。在86篇實證文章中,有關工作感受主題的文章有21篇,占總樣本的24%,具體的研究主題包括情緒、滿意度、心境等。這些工作感受受到工作環境、工作事件等情景因素的影響,而情景實驗通過情景設計控制情景因素,以考察工作感受在不同組織情景中的變化規律及其對相關變量的影響。
1.情緒
情感事件理論(affective events theory)指出,情緒是個體對工作環境中事件的反應[34],說明情緒具有情景性。以往研究者對個體情緒進行調查研究時,很容易受到其他組織情景因素的干擾,導致結論的內部效度降低,而應用情景實驗可以對組織情景進行控制,排除其他干擾因素,收集特定工作情景的情緒變化數據并進行分析。首先,應用情景實驗法可以探究引起變化的原因。例如,De Cremer[35]利用情景實驗探究影響追隨者情緒變化的原因,發現領導者自我犧牲行為對員工情緒具有積極影響,高專制領導則具有消極影響。同時,當領導者表現出低專制時,領導者自我犧牲行為對員工情緒的積極影響更加突出。其次,通過情景實驗法能夠考察情緒變化的影響效果。例如,Kouchaki和Desai[36]通過多項情景實驗發現,與處于中立狀態的人相比,那些焦慮的人在情況允許時往往表現出不道德的行為。
2.員工滿意度
從綜合性的角度來說,組織中的員工滿意度是員工對工作以及工作環境的一種情感傾向,正如員工工作滿意度通常被描述為對工作的一種情感反應[37]。因此,作為基于情感的變量,員工滿意度與情緒、心境等變量一樣,會隨著工作情景的變化而發生改變。如前文所述,Zhao等[33]通過操縱工作家庭沖突的高低水平,利用60名已婚人士來研究工作與家庭角色間沖突對個人工作滿意度的影響,結果發現高工作家庭沖突會降低員工的工作滿意度。此外,Palanski和Yammarino[38]通過一項情景實驗研究,發現領導者高水平的言行一致會大大提高追隨者對領導者的滿意度,進而對追隨者的工作績效產生積極影響。
隨著組織行為學領域對因果關系研究提出了更加嚴謹的要求,情景實驗已經成為國際組織行為學領域揭示因果關系的前沿研究方法。與實驗室實驗、實地實驗相比,情景實驗借鑒了實驗法與調查研究的優勢,操作相對簡單,同時結合諸如問卷星、MTurk或Qualtrics等成熟的在線調查平臺,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取樣和開展調查,極大降低了實驗成本。因此,組織行為學研究者,尤其是中國學者,在組織研究中應更多使用情景實驗,深化因果關系。同時,組織行為學研究者應該注重將情景實驗與實地研究、追蹤研究以及其他實驗法等研究方法相結合進行多重研究,以提高研究結果的解釋力和可推廣性。此外,組織行為學研究者還可以進一步擴展情景實驗研究的主題。例如,工作場所偏離行為與組織公民行為一樣,也是一種組織成員自發的行為,但該行為是一種消極的工作行為,因為其違反了組織的規范、政策或制度,對組織和組織內部成員的福利構成了威脅。張燕和陳維政[39]指出,采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工作場所偏離行為?會造成共同方法偏差問題,所以研究者可以結合情景實驗法在內的多種研究方法,提高工作場所偏離行為研究結果的有效性。其他類似的研究變量,如反生產工作行為、工作場所不文明行為等也可以采用情景實驗開展更加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