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聯邦學生大會提出,中小學生應該獲得更多日常生活的知識,使他們在“進入社會”時具有良好的適應社會的能力。聯邦學生大會希望學校教育在納稅、資金管理、健康保險、房屋住宿等各方面填補課堂知識的空白,長期目標是將生活主題固定在課程體系中。
經濟青年教育協會也關注了這方面的問題,而且在今年已組織了多次“未來日”的活動,活動邀請了一些專家,幫助學生了解相關專業問題。該協會還倡議,未來的上課方式改變為,高年級的學生,即16歲以上的青少年,用工作坊的形式開展學習。設有十一、十二和十三年級課程的學校都可以參加。聯邦學生大會計劃從2020年開始,與全德國的500所中小學校共同實施這個項目。
有的聯邦州對此表示認同,例如巴登—符騰堡州文教局表示,理想情況是:學生在相對較小的年紀,就能從學校課程中獲得“商務、職業和學業規劃”(WBS)方面的知識。通過這些課程,學校也可以傳授給學生更多經濟類基本知識和日常生活知識。巴登—符騰堡州教育科學聯合會(GEW)也認為,中小學生學會承擔責任是一件積極的事情。前提是學校必須教授他們獲得這些知識的能力。教師無法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生活中每一種情況的解決辦法,因此學校應該盡快負擔起這項職責。
(中國駐德國大使館教育處曹昱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