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銀
摘? ?要:在初中歷史課程教學中,應當基于素質教育,進行教學模式創新;引導學生主動投入歷史課程學習,幫助學生掌握歷史課程的重點內容和難點內容,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積極探討,并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本文將就此方面展開探述。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程;素質教育;創新模式;探述
初中歷史課程教學,不僅要引導學生了解中國歷史與外國歷史的基本知識,還要基于素質教育,大膽進行教學模式創新,充分開發學生的潛能,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歷史,從而提升學生的歷史素質,使學生具備一定的歷史意識,形成一定的歷史情感。
1.優化課堂導入環節,激發學生課堂參與度
初中歷史課程課時有限,教師必須抓緊時間,上好每一節歷史課。要上好歷史課,又必須優化課堂導入,激發學生的熱情,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歷史課學習。
例如,在上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上第24課《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時,教師可以這樣進行課堂導入。教師先向學生們提出第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看過電影《大決戰》嗎?”學生們會異口同聲地回答:“看過!”教師接著向學生們提出第二個問題:“既然大家都看過《大決戰》,那就請大家談一談,你們喜歡《大決戰》中哪一段情節?為什么喜歡這段情節?《大決戰》中哪些畫面讓你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注意,初中生的情感非常豐富,因此,教師在提問時應當提出帶有情緒色彩、可以調動學生情緒的問題)。學生們會開動大腦,認真回想《大決戰》中的畫面,然后積極踴躍地回答教師的提問。這些回答自然是五花八門,有的學生會說《大決戰 遼沈戰役》中,國民黨軍隊排成整齊的方陣,一步步走向塔山陣地的場面非常震撼人;有的學生會說《大決戰 淮海戰役》中,支前民工隊在夜里被飛機轟炸,到了白天,婦女、孩子頭戴白頭巾,繼續推著小車前進的場面非常感人。——這樣,教師就調動起了學生的情緒,活躍起了課堂氣氛,激發起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2.創新課堂教學手段,彰顯教學重點難點
要上好歷史課,就必須引導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歷史課程的重點內容和難點內容[1]。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應當主動創新課堂教學手段,并充分運用教學手段來彰顯教學的重點內容與難點內容。
仍以《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為例,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四場戰役。這節課的教學難點是分析國民黨政府垮臺的原因。教師依靠傳統的教學手段(口頭語言、板書、教材)很難在短時間內讓學生掌握這些重點、難點內容,因此,教師應當創新課堂教學手段,使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大決戰 遼沈戰役》、《大決戰 淮海戰役》、《大決戰 平津戰役》、《大進軍 大戰寧滬杭》、《開國大典》中的精彩片斷,這樣可以在短時間內向學生輸入大量視覺信息,激活學生的形象思維,使學生對這四場戰役產生感性認識。
然后,教師使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另一組視頻,包括《開國大典》中,南京街頭的乞丐擋住副總統李宗仁的轎車,敲著車窗乞討;《建國大業》中,上海黑幫頭子杜月笙大搖大擺、威風凜凜地闖進大廳,向蔣經國告發孔令侃;《建國大業》中,肥頭大耳的孔令侃坐在珠光寶氣的房間里,傲慢的對蔣經國說:“我是商人,不是慈善家!”電視劇《杜月笙》中,杜月笙手下的黑幫流氓在大街上橫行霸道、打人踢人的畫面。歷史記錄片《檔案 瘋狂的金圓券》中,上海市民拿著成堆成捆的金圓券去搶購商品,商店柜臺上的金圓券堆成了小山。在這組視頻播放完畢后,教師要組織學生們討論:“同學們,剛才你們看到的這些畫面,都是歷史上發生過的真實事件。現在,我請大家把這些鏡頭、這些歷史事件串聯在一起,再仔細想一想:這些事件反映出1948年的國民黨政府出現了什么的問題?”學生們經過認真思考,會認識到1948年,在國民黨政府統治下出現了嚴重通貨膨脹,民不聊生,乞丐敢攔著副總統乞討;而國民黨政府包庇下的特權公子孔令侃卻可以依仗權勢大發橫財,國民黨政府包庇下的黑社會老大杜月笙可以無法無天。然后,學生們會意識到1948年的國民黨政府已經無法發展經濟,也無法解決自身的腐敗,必定走向垮臺。
3.創設課程教學情景,引導學生參與探討
教學情境,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所處的客觀環境。教學情境可以對學生施加影響,使學生產生一定的情感反應,繼而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主動探求知識[2]。有教育學家認為:要營造良好的教學情景,就需要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在學生與學生之間展開頻繁、密集的互動。——要上好歷史課,就需要教師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
仍以《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為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互相提問,互相回答;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向自己提出問題,并回答學生的提問。有的學生會問:“老師,為什么宋美齡要包庇孔令侃?”教師可以這樣回答:“原因很簡單,宋美齡沒有生育能力,孔令侃又是她的侄子,還認她作干娘。”這樣,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參與探討歷史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4.強化歷史課堂環境,促進小組合作學習
要強化課堂環境,教師還可以采用小組教學法,根據先進生與后進生搭配、女生與男生搭配的原則,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組織各個小組開展合作學習。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團體協作能力,同時使學生互相幫助,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3]。
在上《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時,教師可以把學生們分成不同的小組,要求各個小組分別去學習教材,分析人民解放軍勝利的原因與國民黨軍隊失敗的原因,并提出本小組的看法。這樣,就可以引導學生認真思考歷史發展的內在規律。
基于素質教育,在初中歷史課程教學中創新教學模式,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投入歷史學習。因此,這方面的問題值得進一步深入思考。
參考文獻:
[1]張佰成.新課改后初中歷史教學的思考[J].才智,2020(05):13.
[2]況克英.淺論初中歷史的引導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2):204.
[3]苑文青.新媒體時代初中歷史影視教學研究[J].中國新通信,2020,22(02):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