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
摘? 要:勞動教育作為德智體美勞素質教育背景下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具有深刻的教學意義,針對我國的幼兒教學實際教師需要樹立勞動觀念、滲透勞動技能和培養勞動習慣,針對幼兒身心發育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有效的教學設計,從而適應幼兒成長需求朝著真善美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成長目標;幼兒;勞動教育;實施策略
勞動教育作為德育教學的重要分支對幼兒的終身發展具有持續性的影響,旨在培養幼兒的勞動習慣、端正勞動態度和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能,從而尊重勞動人民認知到勞動的重要意義達到基礎教育的基本目標,推動幼兒的身心健康快樂成長。熱愛勞動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已經被融入到來血液中,自理自立、自信自強的獨立生活能力是我國一直推崇的精神品質,在幼兒基礎教學階段進行勞動教育潛移默化增強了幼兒吃苦耐勞、樂于助人的良好品德。因此,在幼兒基礎教育階段教師必須更新個人認知,滲透基本的勞動內容、普及勞動知識和提升勞動技能,逐步推動基礎的勞動教育整體質量得以全面發展。
一、更新幼兒勞動教育理念,高度重視勞動教育
勞動教育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的勞動教育處于被忽視的地位,缺乏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限制了幼兒勞動意識的提升,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全面發展已經成為主旋律,為此教師可以更新教學理念創設高效的教學模式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側重于培養幼兒的勞動習慣、提升勞動技能從而推動幼兒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成長目標下幫助幼兒增強對勞動的基本認知具有引導性的功能,教師要不斷整合學資源創設教學條件以豐富勞動教育模式提升勞動教學質量。
例如,在幼兒園的整個教學階段中教師應當結合日常的學習生活活動開展勞動教育,滿足幼兒身心發展的基本需求賦予勞動教育的真正內涵。像在幼兒的游戲環節中教師可以貼近實際生活來創設勞動教學課堂,進行充分詳細的教學準備工作促使大部分幼兒積極主動參與游戲教育,比如教師設計主題為“寶寶美食城”的扮演式教學活動,要求幼兒分別扮演服務員、廚師、保潔人員等等,在多樣性的實踐活動中來體驗勞動的艱辛從而從內容深入增強對勞動的深刻認知。
二、科學有效滲透勞動內容,樹立勞動光榮觀念
幼兒勞動教育質量的衡量標準就是是否具有勞動觀念,端正幼兒的勞動態度必須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針對幼兒處于形象思維的發展提升階段教師要在整個的教學活動中滲透勞動教育內容,通過科學引導和詳細解答有利于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幼兒的勞動理念。提供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可以促使幼兒的理解能力提升,在勞動體驗過程中幼兒會明白勞動的不易,從而尊重勞動人員珍惜勞動成果,借助幼兒園團隊性質的綜合實踐活動有利于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和培養幼兒的集體榮譽感,整個勞動教育過程中必須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以進行科學引導。
例如,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勞動水平教師可以設計趣味性的教學活動,體驗勞動樂趣感知勞動艱辛以培養良好的勞動習慣。像在幼兒園的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組織“種植植物”的教學活動,為幼兒分發植物種子要求幼兒按照科學的引導進行種植、觀察和照料,要求幼兒負責自己的植物進行從種植、生根、發芽、成長一系列的觀察和照料,體驗農民伯伯勞動的艱辛從而從內心深處提升對勞動的重視程度,教師還要依據幼兒的勞動實際進行教學活動的教學活動的靈活調節以增強勞動教育成效。
三、創設趣味勞動教學氛圍,培養幼兒勞動技能
針對幼兒各個年齡段、不同班級體進行勞動教育必須進行因材施教和分層教學,發揮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學兩方面的資源優勢來創設一個輕松自由的課堂教學氛圍,促使幼兒積極主動參與到勞動教育環節可以提升勞動技能。家園協同的有效教學可以增強幼兒的勞動情感推動勞動實踐,借助幼兒園的家長會、面試訪談等活動旨在達成共識以推動勞動教育的順利進行。家庭和幼兒園要創設自由自在的勞動教育實踐平臺,鼓勵幼兒強化訓練以提升勞動技能同時促進自信心、獨立性和堅持等心理品質的全面增強。
例如,為提升勞動教育的有效性教師需要和家長保持密切的聯系,使得雙方共同認知到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從而采取持續性的教學引導方式,發揮家園共育的教學優勢提升幼兒的勞動技能。像在幼兒園教學關于“學做簡單家務,幫助父母減輕負擔”的勞動教學內容后,家長必須配合教師編的教學工作要求幼兒通過洗碗、拖地、擦桌子等活動參與到家庭生活中,發揮勞動教育的情感引導作用以逐步提升幼兒園的勞動教育水平。
總而言之,在基礎階段的幼兒教學過程中重視勞動教育具有重要的價值,需要教師加強認知采取科學有效的引導方式來種下“勞動最光榮”的種子,不斷滲透和普及基本的勞動內容、勞動技能促進幼兒勞動觀念的塑造,圍繞核心素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目標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 陸曉文.對幼兒自理能力培養的一點體會[J].新課程(上旬刊),2015,(6):204-205.
[2] 吳玲.陳鶴琴幼兒勞動教育思想探要[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1):13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