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明
摘 要:在我國對外開放力度的加大下,多元化的文化對大學生產生了深刻影響,這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對于高校思政教學也產生了深刻影響,既有挑戰,也帶來了新的機遇。本文針對文化多元化背景對思政教育的挑戰進行了分析,探討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學的創新路徑。
關鍵詞:文化多元化背景;高校思政教學;創新路徑;研究
在高等教育中,思政教學具有重要意義,作為高校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思政教學的質量直接關乎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塑造。近年來,在各類因素影響下,我國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格局,給思政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為了提高思政教學的質量,需要主動應對文化多元背景挑戰,充分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
一、文化多元化背景對思政教育的挑戰
1.削弱教育主旋律
在多元化文化的影響下,少數大學生的思想狀態出現了偏頗,在西方不良思想的影響下,他們的政治信仰、思想觀念出現了動搖,將思政教育視為形式主義,給高校思政教學帶來了新的困難,也削弱了思政教育的主旋律。
2.影響教育主陣地
對于一個國家而言,文化是重要的軟實力,對于綜合國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決定性作用,近年來,各類思想的滲透對大學生的思想、行為造成了不良影響。大學生本身對新生事物具有好奇心,在多元文化影響下,其本身的價值觀、人生觀也受到了影響。因此,在多元文化的滲透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主陣地也受到了影響。
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學的創新路徑
1.整合教學內容
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要提高思政教學質量,發揮出思政育人的作用,需要從內容上著手,創新、整合教學內容,發揮出思政教學的優勢價值。具體來看,需要主動滲透我國傳統優秀文化。在我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教育內容,將其與思政教學結合,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容,還能夠讓學生具備正確的價值觀,讓他們吸收借鑒傳統文化的精髓內容,促使其主動完善自身力量,提高政治素養,學習古人的為人處世、待人接物之道,主動規范自身行為。如,在傳授關于成才觀的內容時,即可應用中華傳統文化為學生傳授“國家興旺,匹夫有責”的概念,引入古人的事跡,循序漸進讓學生知曉,要主動學習,成為國家需求的優秀人才。在傳授關于價值觀的內容時,通過傳統文化的滲透,讓學生知道,不管處在什么樣的環境中,都要堅守自己的初心。在此類內容的滲透上,要講究方法,避免采用填鴨式的說教方式,否則,很容易導致學生出現逆反心理。
2.優化教育環境
面對多元化的文化背景,還要為學生優化現有的教育環境,引導學生主動接收新的理念和知識。具體來看,既要為學生滲透關于中華傳統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內容,也要包含西方社會的文化、思想等內容,借助校園廣播、學校宣傳欄、影視作品等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讓學生順應文化多元背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傊咝K颊處熞盐蘸媒逃鲃訖啵皶r發現學生思想上出現的問題,充分發揮出優秀文化的作用和價值,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教育引導。
3.理論與實踐融合
在高校思政教學中,實踐與理論的地位均不容忽視,通過實踐,可以豐富理論內容,幫助學生對多元文化內容有更深了解,為了促進理論、實踐的深度融合,需要豐富實踐活動的內容。如,節假日,帶領學生進入紅色教育基地、文化古跡、當地博物館等,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對各地文化有深入了解。每次實踐活動開始前,都要為學生制定完善的活動計劃,明確各個階段的活動計劃,要求學生全程記錄,針對實踐活動的特殊要求,均要提前說明,實踐完畢后,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整理實踐報告。
4.應用信息技術
進入了信息化時代后,信息技術對于高校教育界產生了深遠影響,也改變了傳統的育人模式,實現了線上與線下教育的深度結合。在新的歷史時期下,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應對多元文化的挑戰,也要發揮出信息技術的作用,創新思政教學方法。如,推進微課教學法,應用一個個豐富多元的小視頻來為學生傳遞教育內容,讓他們有更多的渠道接收相關正面教育。在課堂教學前,提前為學生發布相關視頻內容,要求他們完成課前預習,課堂上,帶領學生分析、討論。如,在關于中美文化內容的講解時,即可結合時政熱點為學生制作出微課視頻,讓學生通過視頻制作來對中美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在課堂上,討論中美文化的差異,讓學生可以客觀看待兩國文化,在課后,為學生推薦相關的紀錄片,讓他們通過自主學習來進一步延伸所學內容,可以從多個角度來看待各國文化。
三、結語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要發揮出高校思政教育的育人作用,教師必須要意識到多元文化帶來的挑戰和機遇,明確多元文化與思政教學的關系,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多個方面來改變傳統的思政教學模式,滲透優秀傳統文化,吸收外來文化,促進實踐、理論之間的深度結合,并充分發揮出信息化教學手段的作用和價值,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多種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其文化自信,優化學生的精神面貌,讓他們能夠真正成為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張瑜.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學改革探析[J].山西青年,2017,(6):284.
[2]吳玲妮.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學改革探析[J].青春歲月,2017,(10):77.
[3]李敏,陳琳,文燕,等.“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網絡培訓平臺的建設與研究[J].時代農機,2019,(9).134-136,138.
[4]孫曉峰.“互聯網+”視閾下“網紅”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影響效應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