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玥
摘 要:民族聲樂是一種表演藝術,它融合了傳統藝術以及演唱技巧,植根于民族語言中。它的歌唱是對傳統民間藝術精髓的延續和繼承。同時,它對流行音樂也有一定的參考。在民族聲樂演唱中,正確使用咬字和吐字技術可以充分表達歌曲的情緒,并最終促使聽眾理解歌曲的內容,從而打動聽眾的內心。本文即著眼于此,結合民族聲樂演唱的風格和特點,分析了民族聲樂演唱中咬字和吐字的原理和技術要點,以供參考。
關鍵詞:民族聲樂;演唱;咬字;吐字;要點
前言: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古老國家。中國人民通過勤奮和智慧寫下了中國聲樂發展的歷史。經過不斷的發展和創新,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聲樂演唱藝術。中國民族聲樂演唱的藝術主要在社會和人民中。它具有濃郁的中國氣息和民族特色。中華民族聲樂的藝術結晶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古老文化。它在人們中間穿梭,具有無限的藝術智慧和創造力。這種力量將我國民族聲樂的發展推向了高潮,并為民族音樂創造了強大的動力。本文的主題是討論和分析民族聲樂,著眼于咬字和吐字在民族聲樂演唱中的重要性以及在聲樂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
一、聲樂演唱中發音的基本特點
1. 優美的意境
歌手的聲樂演唱體現了一種音樂場景的藝術境界,這是美的表達。聽眾聽完后,不僅可以回憶起聲音的美,還可以有身臨其境的體驗,親身體驗藝術的美。在我國傳統的藝術美學中,藝術表現形式的成功通常取決于藝術觀念的真實感和高度。在傳統聲樂理論中,意境包含在魅力中,而魅力來自意境。
2. 優美的唱腔
民族聲樂演唱主要基于語言,而演唱的美在于,歌手根據演唱技巧和審美習慣對歌唱進行美化和點綴。優美的唱腔反映了歌手的個人情感。為了反映聲樂演唱中的相應魅力,歌手需要仔細弄清楚聲調,然后在演唱中生動地反映出本民族語言的獨特音韻。
3. 多元化的演唱個性
我國歷史悠久,土地廣闊,資源豐富,具有多民族的文化背景。每個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歌唱風格。我國的南方有風景秀麗的山水。該區域的聲樂演奏的主要特征是柔和細膩的特征。我國北方聲樂演唱的主要特征是較為粗狂高昂。就民族語言的影響而言,我國不同民族在唱歌中都使用自己的民族語言,與此同時,不同民族的歌手歌唱特點也不同。
二、聲樂演唱中咬字吐字的重要性
如果想完美地演唱一首歌曲,則必須有正確的聲音表達方式。但是,僅靠正確的發聲方法是不夠的。最完美的聲樂演唱離不開咬字吐字。只有清楚地表達每一個字,才能充分體現作品中表達的情感。在演唱聲樂的過程中,聲音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好的演唱作品不僅要充分反映自身具備的演唱技巧,而且要充分理解歌曲的內容,情感表達和主要思想,然后將作品表達出來,從而形成良好的聲樂作品。語言和音樂的結合是聲樂藝術的最突出特征,無論是哪個國家或民族,這兩者都是必不可少的。聲樂藝術是唱歌藝術,是人類的一種獨特藝術形式,但是聲樂藝術不能與語言分離,即咬字和吐字。咬字和吐字在聲樂演唱中的重要性體現在演唱方法和情感表達這兩個方面。但是,不同的語言由不同的語言組成,不同國家的語言標準也不同,不同地區的語言也有自己的差異。民族聲演唱中的咬字和吐字主要用漢語進行研究。所謂的吐字是在一定唱功的支持下,在字聲的控制下準確地抓住字頭,字尾的咬字方法,清晰準確地唱出每一個字。所謂的咬字基于字聲的需要,通過控制發聲器官,設定發音姿勢,來準確而清晰地發聲。漢語咬字和吐字在聲樂演唱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民族聲樂演唱中的咬字與吐字的原則
1. 連貫
除間歇和休息外,音樂表演應連貫性,唱歌和歌詞也應保持連貫性。在民族聲樂的咬字吐字中,每個字結尾和開頭之間的過渡應是順暢自然的,并且歌詞之間應確保一定的完整性和連續性,并且不應因過分追求清晰度而引起歌詞內容分散。在進行演唱的過程中,要確保演唱的內容完整清晰,字和字的連接和轉換應連續進行。
2. 清晰
演唱民族聲樂時,觀眾必須在短時間內清晰聽到歌詞的含義,理解歌詞的含義,咬字和吐字的清晰程度非常關鍵。要衡量藝術表演水平和演唱水平,取決于咬字和吐字是否清晰。咬字和吐字是每一個民族演唱者必備的基本技能。
3. 共鳴
在民族聲樂演唱中,咬字和吐字的協調控制是共鳴的基礎。在咬字中,應控制咽腔的咬字吐字的穩定發揮,以確保每一個字能引起聽眾的共鳴,與此同時,歌詞也需要更好地反映歌曲的意境。
4. 咬字與吐字的形象性
(1)咬字
應強調咬字,咬字就是對于每個字的字頭和字尾都能做到準確把握。字頭是為了強調咬字施加的聲音效果。字頭應增強口腔肌肉的摩擦力,以確保咬字非常清晰。在字之前,應準確找到口腔的內部關閉位置,并且字應具有相應的情感迸發,以確保每個字聲音都清晰而響亮。應當指出,咬字不是笨拙機械的發出一個字,而是確保字與字之間連貫演唱產生的巧妙方法。咬字的基礎是字必須為正,然后應用橋筋,以便準確,靈活地調動字頭發音中涉及的口腔肌肉。
(2)吐字
在民族音樂演唱中,語言是基礎,與字的常規發音不同。每個字的連貫性成為歌聲最重要的點。要觀察聲音是否圓潤,取決于每個字的發音是否流暢、連貫和準確。字尾是唱歌中豐富多樣的音色的基礎。在吐字尾時應放松并擴大,并且音調應呈圓形。“圓”用于聲音共鳴。“字是骨頭腔是肉”,“腔”可以理解為字尾,字尾是音節中開口最大,情感最豐富,最容易引起共鳴的部分。
結語
總結起來,在演唱民族聲樂時,對字的掌握應堅持聲音和情感的原則,并應掌握咬字和吐字使用特定的方法來培養良好的文學和藝術素養,向聽眾展示這首歌的情感含意,并引起聽眾的情感共鳴。
參考文獻:
[1]高玉潔.淺談我國歌曲演唱中的咬字、吐字[J].音樂時空,2014,(27):131-133.
[2]趙苑琦.論科學發聲中的呼吸訓練[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06)
[3]周敏.聲樂教育家林俊卿“咽音”發聲法理論與實踐[J].美育學刊.2020(01)
[4]簡林海,鄧濱濤.聲樂演唱中影響呼吸的重要因素探討[J].普洱學院學報.2019(06)
[5]畢洪旋.談演唱好歌曲的關鍵——咬字與吐字[J].大眾文藝.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