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媒體的出現和發展,出現了一種新式的“被”字結構。本文將新式的“被”字結構與傳統的“被”字結構作對比,分析了新式“被”字結構的構式義,以及其在理想化認知模型下的認知突顯理據。
關鍵詞:認知語言學;“被X”;構式
引言
隨著網絡媒體的發展,人們的交流愈加頻繁。大量新詞語產生并充斥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其中有一種“被X”構式生命力頑強,從網絡空間滲入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語言學界對“被”字結構早有研究。但傳統意義上的“被”字結構指的是被動式,是受事主語句中的一種。它是指在謂語動詞前面,用介詞“被”引出施事的結構,表達的意義一般是遭受、蒙受的意思,指在施動者的行為之下,受事的狀態得到了改變,這里受事所遭受的動作或者行為多數帶有遭受、不如意的語用色彩,少數是如意的和中性的。新式的“被X”結構不僅在搭配上與傳統結構有所差別,而且產生了新的構式義。
一、新舊“被X”結構對比
1. 傳統“被”字結構的特征
傳統的“被”字構式通常都是表示被動的動詞后面加施動者再加及物動詞,而表示被動的象征詞后面的施動者一般都能夠省略不寫。傳統的被字構式所表達的語言意義一般為遭受、蒙受的意思,這里被施動者所遭受的動作或者行為都不是積極或者其心甘情愿承受的。例如“潛逃者被依法逮捕。”“麗麗被試卷上的題目難倒了?!睆恼Z言認知學角度上講,這些被動結構的動作接受對象是事情的承受方,而施動者是事情的施加方,動作是兩者之間的橋梁。由此可見傳統的被字構式的一般動作為:動作的執行者進行該動作的實施,而動作的接受者處在一個被動的心理狀態或現實狀態下接受這一動作或者行為,并因此而發生了形態或者結構上的變化。
2. 新式“被X”構式的特征
“被 X”的大量使用開始于“被自殺”一例。2007年,曾多次到北京舉報當地政府違法占用耕地、修建豪華辦公樓問題的市民李國福返回阜陽市當天被潁泉區檢察院帶走,隨后被拘留、逮捕。2008年,李國福在安徽省第一監獄醫院死亡。檢察機關出具的調查結果顯示,李國福屬于自縊身亡,但其家屬不認可李國福自殺的結論,網民也懷疑李是被殺。部分網民為了嘲諷這種現象,提出了李國福死于“被自殺”的說法。自此之后,人們開始大量使用“被自殺”這一結構來表示違背受動者意愿的言行,由于這一結構簡潔明了,又基于漢語固有的結構和詞語,因而表義功能十分強大。
新型“被”字構式上偏離了傳統的結構與模式,例如近幾年流行起來的新型“被”字構式后面接的并非及物動詞,更多的是不及物動詞、形容詞或者名詞。例如“被就業”“被增長”等這些均為動詞后接不及物動詞的形式;像“被民主”“被小康”等,均為動詞后接名詞的類型;再如“被幸?!薄氨黄骄?等均為動詞后加形容詞的形式。新型“被”字構式的突出特征不只表現在被字后面所接的詞的詞性有所變化,還表現在其后的施事賓語常常被省略這一現象上。
這種一反常態的組合與搭配更加突出了受事者面臨所遭受事情時的無奈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施事者一方的諷刺與不滿的心理。此外,在新型“被”字結構中,其后還可以跟表示狀態但不常用在被動結構中的一些及物動詞,而這樣連接與原意卻不盡相同,例如“被參加”,原本是用在主動句中表達主動的一種情況,這里充分地表現了說話人處在一種不知情的狀態中,而被別人替代做某件事。
二、認知視野下的“被X”構式的理據分析
1. “被X”的構式義分析
對于“被X”構式的構式義,主要強調受動者的被強迫和被欺騙,但是這樣的分析可能混同了兩個不同認知域范圍內的“被X”構式。“被X”構式存在于行域和言域中,并分別表現出不同的句式語義特征。
在行域之中,“被 X”結構表示的是某人不愿意做某事,但被某方強迫不得不做某事。在這種情況下,受動者的行為是已然的,而結構所強調的是受動者的被迫性。再來看言域的情況,所謂的“X”其實是“說成是 X”,即“被就業”其實是“被說成是就業了”,“被全勤”其實是“被說成是全勤了”,而“被幸?!眲t是“被說成是幸福的”。當然這里的“說”是廣義上的言語行為,可能是言語上的表達,也可能是思維上的認為。不難看出,這一類“被 X”構式實際上表現了所述事件的未然性,受動者是被欺騙的角色。
因而,我們在這樣的視角下再來審視“被 X”的構式義可能就更為清晰一些,行域中的“被 X”表達的是主體的被強迫,而言域中的“被 X”表達的是主體的被欺騙;行域是不愿做而必須做,事件是已然的,言域是沒有做而被說成做了,事件是未然的。當然和其他語言現象在三域中的表現一樣,這中間可能會出現交叉現象,或是一些語料可能會有兩解的情況,但這樣的總體趨勢是明顯的。
2. 新型“被”字構式的認知突顯理據
新型“被”字構式所突顯的主要為“被”字和原有的認知區域之間的相同點(內容多為消極意義)。盡管新型“被”字構式偶爾也會傳遞一些積極意義,但是這種情況很少出現。 例如,陜西某小學的“被捐款”事件,當地某一商貿樓發生了重大火災,損失慘重,當地政府要求所有事業單位的員工對其捐款,進行災后重建工作,因此小學學校給學生家長發信息要求每個學生都要捐款。按道理講,捐款是一個主動的、憑個人意愿、自發的一種公益活動,而在這里變成了政府的一項規定,大家都要按照規定去“執行”,因此捐款變成了“被捐款”。這里“被”字結構的運用進一步突顯了捐款人接受這一動作時的被動與無奈,同時也突顯了行為人被動接受這一動作時流露的不滿與憤懣之情。
三、結語
隨著網絡語言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語言形式得到豐富與發展。新型“被”字構式隨著其自身的使用范圍不斷拓寬,對其的研究與分析也逐漸得到重視。本文從語言認知角度出發,對新式“被X”構式進行了探究。這種構式是在理想化認知條件下對傳統“被”字結構原型的拓展。從認知語言學角度來講,認知突顯是新式“被X”構式中最主要的理據,他影響人們到對新式“被X”構式的理解。新型被字構式之所以能夠出現并得到廣泛傳播,很大程度上在于其自身的認知理據。
參考文獻:
[1]任鳳梅.新“被”字構式的語義特征及認知動因[J].安徽文學,2013(11):101-103.
作者簡介:鄒青青,女,延邊大學朝漢文學院2018級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