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
摘 ? 要:籃球是高中體育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也是深受學生喜愛的一項運動,學生在籃球機能上的一些不足阻礙了籃球能力的發展。本文,筆者就根據自身教學經驗,淺談下高中體育籃球教育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體育;籃球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以及素質教育觀念的深入人心,體育課程也逐漸受到了人們的重視。籃球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以及廣大的受眾。對籃球運動的熱愛,貫穿老中青群體。國家政策上也明確支持學校開展籃球教育,但就目前來說,我們的籃球教育尚存在諸多的問題。本文立足高中階段,論述了筆者關于高中籃球教學開展的幾點思考,意在提高高中學校的籃球教育質量和水平,培養更多的籃球人才。
一、規范籃球動作,扎實籃球基礎
細節決定成敗,任何一個籃球動作都需要進行耐心的打磨。籃球動作看似簡單,其實卻包含著諸多的細節。教師在教學時要認真的給學生講解、示范這些細節,以規范學生的各種籃球動作。
拿投籃動作來說,關于投籃手的持球,我們投籃時持球是用手指的指腹這個部位去控制球,手掌和球之間留有一條縫隙,盡量不要讓手掌心碰到籃球。這樣能夠減少手平移對球產生滑動從而失去對球的控制。同時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食指放在球的最中心的位置,所以整個投籃過程中食指也成了在投籃時與球接觸時間最長的手指。投籃出球時的慢動作(一般投籃出手首先是大拇指離開球,然后是小手指,再依次是無名指和中指,最后食指離開球)。因此,手在球上的位置就是:食指的角度與球垂直,其他四指的位置則稍稍向右偏移一點,整個手在球上的方向是稍向右偏,但一定保證食指的垂直方向。
另外,手臂放平,肘部的位置與球框垂直,持球后從正面看上去呈T型。輔助手不參與發力,只是引導投籃。出手時,確保食指指向籃筐的正中心,并且在球出手之后,盡量保持投籃姿勢1秒左右的時間,以增加整個投籃動作的穩定性。在NBA中許多球員出手后都會保持出手姿勢,比如科比、杜蘭特等。投籃時的目標是籃筐前沿,眼睛要盯著籃筐的前沿看,盡量避免去看球。理論上來說,投籃弧度越高,命中率一般都會增加。這是因為籃筐暴露在球面前的面積增大了。在投籃時,我們的持球手稍稍平移一些距離,防止自己的視線被持球手干擾造成距離判斷誤差。另外,頭部和身體肩膀都保持正對籃筐,不要歪斜。投籃時要屈膝,并且腳尖正對籃筐,兩腳之間距離基本與肩同寬。投籃時手肘內收,鎖住關節,以增加投籃穩定性。在跳投時,一定注意是在身體上升的過程中出手,切勿在下降過程中出手,以避免投籃線路偏短。這些細節的東西一定要給學生展示到。
二、注重力量訓練,提高身體素質
籃球是一項非常依靠身體天賦的運動,腿部力量好,就能跳得高,就可以毫無顧忌的跳起來投籃。因此,在高中籃球教學中要注重力量方面的訓練,一來能夠提升學生籃球能力,二來也能夠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對于任何一名打籃球的人來說,基礎力量是提供人體持續做功能力、爆發力、反應速度和移動速度等身體素質的前提與支撐因素。如果一名球員的基礎力量不夠深厚,在后續的各項素質發展中(爆發力、速度、靈敏)將會受到極大的制約與束縛。尤其是對于身心發展已經趨于成熟的青少年和籃球初學者,基礎力量訓練尤為重要。我們將基礎力量訓練劃分為:上肢力量、腰腹力量以及腿部力量。練習的方法與種類有很多。以下筆者主要給大家介紹兩種常用的基礎腿部力量練習,非常適合高中生。
第一種,負重半蹲。負重半蹲主要有兩種方式:后蹲與前蹲。這兩種方法主要的區別在于杠鈴的位置不同:后蹲時,放在頸后斜方肌上方;前蹲時,將杠鈴放在頸前三角肌上方。
杠鈴片的重量建議在自身體重的30%-40%(不計算杠鈴桿的重量)。比如一位70公斤重的隊員,左右安放各一個10公斤的杠鈴片進行初次的練習即可。每次訓練可練習4-6組,每組8-12個,每組間歇時間:45s-60s。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前蹲還是后蹲,與健美、塑型不同的是,籃球基礎力量訓練要求在練習的過程中是保持勻速(中速)進行的,而不像健身的朋友是快起慢落,或者塑型的人是慢起慢落。
第二種,后退步走。在上一個練習的基礎上,將原地的后跨步改為持續性的后退步走。難度也會因為速度的提升而有所增加。剛開始此練習時,每組走25米即可,3-4組。一段時間的訓練過后,可將距離增加至46米左右,組數可變成5-6組。此練習可增加下肢的肌肉耐力與力量,有助于提高肌肉在長時間內持續發力的能力。有一個傳統的思路需要做出改變,無論是哪一部分的基礎力量訓練,處于初級階段的運動員盡量減少負重練習。整體性的自重性訓練越來越受到國外體能訓練師的青睞,畢竟保護好學生的身體健康是首要的職責。
總而言之,教師要合理的安排籃球教學內容,制定科學的籃球教學策略,使學生在獲得興趣的培養和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沈文璽.高中籃球教學的有效措施探討[J].成才之路,2017(33):57.
[2]高振超.如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籃球興趣[J].青少年體育,2017(11):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