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佩玲 陳忠樹
摘 要: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破舊立新必然有諸多困境需要面對,但只要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從高校學生的實際出發,不斷學習新媒體的特點必然能走出困境,戰勝挑戰。本研究采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研究方法,調查我校校園文化建設中面臨的一些問題,分析存在問題的原因,通過分析希望能對我校及其他同類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有所啟示。
關鍵詞:新媒體;校園文化建設;出路
一、新媒體環境下校園文化建設面臨的問題
目前我校校園文化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于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必然給校園文化建設帶來沖擊。我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面臨新的困境。首先問題是存在于校園內的學校整體文化氛圍不強,文化教育缺失,在校生普遍存在思想問題、思維方式、眼界習慣等文化教育問題,其次問題是有作為大學生素質課程開展的文化類課程,開展的形式仍為大班教學的模式,限制時間和空間,更為主要的是禁錮思想開發,對于大學生的發展來說是不利的。最后作為應用型高校建設只重視應用專業的培養,忽視了人才基本文化的養成,校園文化沒有起到引領作用。
二、新媒體環境下校園文化創新方法和途徑
高校校園文化在高校有著諸多的體現,潛在于高校課堂上和外露于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活動中。比如利用微信功能的公眾號文章推送、后臺開發小程序,利用平臺將相關要點傳遞給大學生學習探討等等。主要體現在:
1.教學模式的變革
(1)打破傳統教學方式以及傳統座位形式,開展“沙龍”模式,大學生上課從一個傾聽者被動接收到主動質詢提出疑問的轉變,各個小組間成員在圍成一圈交流探討。今年我們自發組織了班級開展類似活動6次,收到了較為理想的效果。
(2)通過網課、視頻指導,制作小視頻分別教會常用技巧,定期發布有代表性的文字與影音,在大學生所熱衷的例如抖音等熱門自制視頻APP內發布并能夠與所觀看者互動。受疫情影響,今年我們部分課程實行了網絡授課。
(3)線上云交流群文化課堂,與對大學生因材施教,更好的契合大學生專業所對應學習的知識與能力,管理員定期上傳學習文件及優秀文案,群內大學生成員有效率地查閱文件資料并及時提出疑問及獨特見解,在線隨時溝通。今年我們實行了線上線下課程,效果明顯。
2.校園思想文化的建設
(1)建設文化走廊,自主制作文創專屬logo、宣傳主橫幅標語、富有特色海報、獨特宣傳傳單,制作新奇獨特校內展板、創新文案評比,獨樹一幟的宣傳及文案彰顯文創魅力,要求具有實用性、創意性、美學價值等,并在學校公示以資鼓勵,激發大學生的熱情以及積極性,同時也能夠鍛煉培養大學生動手能力以及創新思維。我們自發組織設計了文化創新的圖形、圖形、文字等材料,受到了眾多同學的歡迎。
(2)系列志愿服務活動,策劃公益活動,增強歸屬感與責任心,文創建設的前提是在道德的基礎之上,志愿活動奉獻愛心、豐富經歷生活體驗,也是高校學子學習且鍛煉的機會。去年舉辦志愿活動3次,有一定的影響,同學們也都獲益匪淺。
(3)組織高校學生參觀各地文創產業園,如由監獄改造而來的合柴1972、合肥罍街、黌街、音樂小鎮等,感受獨特文化并從中尋找靈感,再以感想中提出創新性提議,以當今時代發展為主線,通過創新的形式展現出時代的脈搏,更符合新興青年的呼聲與愛好。
(4)借助青年志愿者聯合會和攝影社拍攝公益短片的拍攝,并邀請學校有關領導、新聞媒體協會等參加,引起大學生的重視以及提高文創在大學生的熱度,能夠使大學生在專注中更加嚴謹,在細致中更加出色優秀。
三、推動校園文化創新發展的主要因素
1.思想文化創新。思想在行為發揮起到主要的支配作用,其創新體現在思維方式的轉變,從根源把握時代的脈搏,線上“互聯網+”云形式的新觀念與線下組織相結合,促進新時代校園文化思想“大爆炸”。
2.師資力量創新。其包括名師講堂形式的創新以及課本教案的編纂,師資力量的提升與教學方式改革更新換代,融合新媒體教學內容,打造高校大學生所喜聞樂見的新型知識結構框架。
3.校園氛圍創新。環境對于大學生行為的督促及引領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力,古有孟母三遷體現出周圍環境對于人發展的重要性,而營造良好校園氛圍正是所在校園文化的詮釋。
四、新媒體環境下校園文化建設的價值和意義
校園文化是展現學校風貌,同時也是在校學生最直接接觸的、影響最深遠的。因此,高校文化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對高校現狀進行分析,找出問題所在,并提出重點訓練內容,采用線上和線下相互配合模式,利用新形式創新發展新平臺,對于高校文化水平的提升有實際價值和意義。
1.創新性。在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的學習方式方法都有很大的改變,本項目以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喜愛的形式組織高校學生融入,擬用“沙龍”談話,創立QQ群指導交流、微信公眾號、抖音推送等形式,創新傳統思考方式,營造規范環境,幫助大學生探討文化創新角度。
2.實用性。結合專業知識,如土木專業BIM領域構造文創實物圖、營銷專業編輯創新且富有吸引性的文字等。契合各專業以文案等形式形成稿件,充分利用所學知識立案研究,培養能力作為大學生的基本素養之一,對大學生學業和就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當今網絡的普及,很多大學生學校更多的依賴于網絡信息,這也導致了目前大學生掌握知識和想象力的缺失。而高校文創的建設,既加強大學生對于專業的學習,又充分調動了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目前高校采取文創形式提升校園魅力與氛圍,勢必為校園的整體精神風貌帶來改善與提高,同時作用反饋于社會發展,由此促成極好的良性循環。契合各專業以文案、創意設計、圖案定制等形式營造濃厚且豐富的校園文化氛圍,打造專屬校園特色文化并接軌市場影響推動社會的前進,以安徽新華學院為試點并推廣其他高校,力使同類高校文創水平所有發展,重塑校園文化的引導作用。
參考文獻:
[1]學校文化建設應該處理好四種關系[J].程偉.當代教育科學.2018(09)
[2]新媒體時代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J].程羅德.西部素質教育.2019(05)
作者簡介:陳佩玲(1999.8-),女,安徽新華學院城市建設學院工程管理專業在讀,研究方向:文化創新,工程管理。
基金項目:安徽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訓練計劃項目,名稱:高校文創建設一以安徽新華學院試點,編號:20191221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