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高校后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整個國家及各級各類組織的一項重要任務。高校后勤系統也不例外,也必須加快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加快推進高校后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高校后勤系統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需要。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行動綱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無疑也需要高等教育、高校后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因此,加快推進高校后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國高校后勤系統貫徹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必然要求。
加快推進高校后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落實教育部關于深化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精神的需要。2019年3月31日,教育部孫堯副部長在中國教育后勤協會換屆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要“繼續深化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要認真總結后勤改革,努力將改革經驗與成果固化為政策法規和規章制度,堅持社會化改革方向,堅持全國一盤棋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推進改革,研究和完善政策支持措施,適時出臺推進深化后勤改革的政策文件”。可以看出,未來時期,教育部將通過加強法規和制度建設,進一步深化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為此,認真總結提煉高校后勤系統已有的成功經驗,加快推進高校后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于助力教育部制訂出臺深化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各項政策制度,無疑十分必要。
加快推進高校后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適應高校后勤新形勢、新變化的迫切需要。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我國高校后勤系統在國家層面形成了“政府宏觀調控、市場提供服務、學校自主選擇、行業規范自律、職能部門監管”的治理體系,在高校層面形成了“甲乙方”為主的治理體系。但是,目前,一方面由于國家有關政策調整,高校后勤原有的“乙方”已無法生存,導致“甲乙方合并”日益增多;另一方面,近年來進入高校為師生提供后勤服務的社會企業日益增多,有的省70%以上的高校由社會企業提供后勤服務。這些新變化無疑對原有的高校后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戰。如果不積極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以應對,極有可能引發高校后勤治理能力“弱化”“退化”甚至“虛化”,進而導致高校后勤出現治理“空檔”“失靈”甚至“停擺”。因此,這就要求高校后勤系統積極適應新形勢,加快調整現有治理結構,加快構建現代治理體系,加快提升現代治理能力。如此,才能充分發揮高校后勤系統的保障功能,確保新時期我國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