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勁勁
基于個案的高職資助助學筑夢實踐分析
任勁勁
銅陵職業技術學院]
文章通過剖析一位身體殘疾且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案例,提出高校資助工作應該是助學筑夢,智創志堅。在經濟資助幫助其完成學業的同時,應注重學生發展的資助,利用其智力優勢,幫助其樹立遠大志向,通過自身努力,實現自我價值,回饋社會。
資助工作;助學筑夢;資助育人;大學生
教育精準扶貧是國家扶貧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現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國家資助政策應該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應助盡助”,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把黨和國家的溫暖落到實處,絕不上一個學生因貧輟學。
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中,習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來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質、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任重而道遠,需要落實培訓青年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培育和踐行社會之一核心價值觀為核心,重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積極在資助學生群體中開展“誠信、勵志感人、責任感”教育工作。
葉某,男,2015級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出生在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譚家橋鎮一個普通農民家庭,患有小兒麻痹癥。自2015年9月入學開始,葉同學呈現出一些特殊表現:①身體殘疾,自小受到嘲弄較多,導致自信心不同,封閉內心,不愿意接觸他人。②電子商務專業比較火爆,招生形式較好,自己與同學之間學習成績差距較大。③混合宿舍,人際關系復雜,且有極不友好室友,對葉某傷害較多。④戶籍所在地為旅游城市,發展較快,但是父母年事已高,沒有技術,經濟收入偏低。葉某想要幫忙家庭解決經濟困難,但是苦于身體不好,內心矛盾,非常苦惱。
此案例中,葉某由于經濟困難,生活壓力較大,又由于自身殘疾,在就創業過程中遇到一定困難。所學專業較為熱門,與同學成績差距較大。扶貧先扶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傳統的資助大都局限在物質援助和經濟上的幫扶,對于學生的心理或者技能的幫助較少。對此本案例中的學生需要經濟資助與發展資助齊頭并進。
1.細節中關愛,服務中成長
在軍訓期間,考慮到葉同學身體狀況,班主任根據政策,主動替葉同學辦理了免訓申請,同時鼓勵他離訓不離場,在訓練場地為大家服務,引導他積極和同學相處,打破內心自我封閉的藩籬。
葉同學雖有小兒麻痹癥,但殘疾程度尚未影響日常生活,考慮到葉同學原宿舍就在二樓,且本人不愿在同學中享受特殊關照。如果刻意為其安排在一樓特殊寢室,受特殊的對待,反而會引起其他同學的注意,引起葉同學的反感,使同學友誼摻雜同情或其他情緒。所以,在寢室安排上據此維持學院既定安排,不予特殊照顧。但在后期走訪中發現,葉同學所在的混合寢室有一同學極為不友好,對葉同學做了極其不尊重的事情,該事情對葉同學傷害較大。班主任了解事情之后,第一時間走入寢室主動關懷。此時葉同學已經瑟瑟發抖,又氣又惱不愿回憶屈辱的事情。但經私下了解,班主任已知道事情來龍去脈,主動匯報系部領導,由系部出面聯系對方系部書記,班主任,要求過錯方即刻道歉,協調雙方,防止矛盾激化。并在事后安排心理輔導老師介入,進行心理輔導。
在軍訓結束之后的班干部競選中,班主任與其深入交談,讓其意識到心理咨詢工作的重要性,鼓勵他戰勝心理障礙,積極競選班級心理委員,為班級同學服務。通過走上講臺自薦,班級民主評議,最后葉同學成功當選班級心理委員。負責組織班級新生的心理普測,密切關注班級同學動態,主動溝通心理咨詢導師等工作。
2.扶貧先扶志,助學要筑夢
扶貧先扶志,在解決貧困學生生活困難的同時,需要學生改變觀念從思想上意識到貧困并不可恥。要對自己有充分的信心,相信借助國家政策,憑借努力一定能夠戰勝眼前困境。要心懷夢想,充滿勇氣,不斷創新。
開學之初,葉同學由于好面子,認為申請資助就會貼上“貧困生”標簽,加上聽周圍同學說資助申請手續繁雜,一直沒有申請助學金。班主任通過翻閱檔案和走訪寢室,發現葉同學經濟困難。在了解到他沒有申請資助的真實想法之后,向其詳細解讀國家政策和學院貧困生認定辦法,并協助他辦理了相關手續。最后成功申請到國家助學金。
當了解其家庭符合國家精準扶貧條件,并沒有申請成為建檔立卡學生之后。班主任主動向其宣傳國家精準扶貧政策,鼓勵他克服困難,積極申請。最后,其家庭確定成為當地在檔在冊的精準扶貧對象。考慮國家助學金只是學生單純的享受國家助學款,而助學貸款能夠提高學生資助自助的能力。班主任又向葉同學詳細說明了國家資助系統的構成,引導其申請國家助學貸款。從受助到自助,以后如果有機會,能夠幫助別人。在助學的同時,提醒其不要忘記夢想。
3.智隨志走,志以智強
由于葉同學性格比較敏感,國家助學金給其很強的“貧困生”的心理暗示。為此,班主任積極在保護受資助學生自尊的前提下,鼓勵學生樹立“人窮智不窮,缺錢不缺志”的信心。鑒于葉同學是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班主任老師結合專業背景,在群體教育的基礎上,對葉同學進行重點引導,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落到實處。通過校園文化、課堂教學、專業實踐等平臺,結合專業背景和葉同學個人特點,為其制定個人成長規劃方案:在校學習電子商務專業知識,幫其申請網絡創業培訓機會,利用旅游城市背景,做好鄉村電商平臺。在校期間,葉同學認真學習,從不遲到早退,無故曠課,各門功課全部及格。在網絡創業課程培訓期間,打磨專業技能,學習電商實操技能。在實習期間,借助農村電商培訓機會,構建供銷渠道網絡。家庭經濟困難的受資助學生積極進取,自強自強,勵志感恩,用知識武裝頭腦,用智慧裝扮人生。
經過對葉同學的特殊關注,持續教育,堅持引導,葉同學基本克服了自卑敏感的心理,變得積極主動起來。并且在校期間學習認真努力,獲得一次文明學生,一次“三好學生”稱號。并獲得網絡培訓合格證書。實習期間,自創鄉村電商平臺,銷售特殊旅游農產品。
精準扶貧現在已經上升到國家公共管理層面,教育扶貧是其中的重要構成部分。傳統意義上的貧困通常是指物質缺乏導致的生活困難和窘迫,獎、勤、貸、助、補、減“六位一體”的資助體系提供的僅僅是經濟上的幫助,對貧困生特殊的成長環境及行成的特殊心理并沒有給予必要的關愛與激勵。[1]但是,受資助學生由于經濟原因或者個人缺陷往往在心理上存在劣勢地位,高校資助工作需要注意,對貧困生的資助不僅僅需要進行經濟上的資助,還需要進行人文資助、發展資助。工作中必須改變學生對“資助”、“貧困生”傳統的認知偏差,樹立精神脫貧的意識。在工作中必須堅持全面關愛、重視服務、立足發展、促進和協的科學化幫扶原則。[2]在學生資助工作過程中,要通過各種方式了解學生思想,精準對焦,引導學生自尊自強,勵志成才,報效祖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群體教育基礎上應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培訓學生利用自己智力優勢進行創新創業,回饋社會。
[1]陳勤.身殘志堅,愛助飛翔——一則貧困生資助育人案例.[J]教育發展縱橫,2017(4):363.
[2]李剛,秦麗,“志智雙扶”視域下校園資助育人工作探析.[J]廣西教育2017(6):30-31.
安徽省優秀青年人才一般項目(項目編號:gxyq2018207)
(責任編輯:盧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