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
關鍵詞:減稅降費 ?問題策略
我國的經濟發展不斷向前,企業間競爭也日益白熱化,其中企業成本高低的較量則已經被視為最重要以及最直接的手段。我國政府也為充分釋放企業活力,以積極的稅收政策為導向,實施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措施。其主要功能就是政府財政收入做“減法”,用來換取企業更多的效益以及取得更加長足的發展,從而促進財政增收完成“加法”。
2019年減稅降費各項工作得到了持續開展和不斷深入,對企業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當年企業應繳納的稅費不斷地減少,使得企業在稅負方面的壓力得到了較大程度的釋放,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一)提高企業的投資和償債能力
減稅降費政策的實施,對于企業來說最直觀的好處在于,企業在稅收方面產生的成本將會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在政策實施之前,企業的稅收負擔及行政費用方面的支出,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企業的發展。但通過“減稅降費”能夠減輕企業的負擔,這樣企業的支出變得更少,成本也相應的變低。通過節省下的這部分資金,企業可以將其投入到投資回報價值相對較高的項目中,這樣企業不僅可以提高當前的盈利情況,還為日后樹立良好的形象吸引更多的投資創造機會。企業可支配的資金越來越多,就可以更好的用以支持企業的生產和提升企業的償債能力,謀求企業更好的發展。
(二)提升產品的出口率
因為減稅降費政策的實施,中國企業的生產成本得以減低,使得國內產品在國際市場中能夠“輕裝上陣”。對于一些同行業內其他國家的企業來說,“減稅降費”是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中具有競爭力的原因之一。主要在于外國企業制造產品的成本相對中國產品更高,而成本越高就表明企業會為了增加營業利潤而調高企業產品的定價。減稅降費政策執行之后,中國產品成本降低會在國際市場上形成一定的優勢空間,相較其他產品會增加競爭能力,故此產品的出口率也會得到相應的增加。同時企業節約的成本還可以提升企業的創新力,企業可以利用這部分資金來開發一些新型的產品,于更大程度提高中國產品的出口率。
(三)促進企業長期發展
減稅降費政策是我國政府給予廣大納稅企業的紅利,并且在企業實施過程中大力宣傳和指導。該政策以降低企業稅費負擔為手段,提高企業投資和債務清償能力,最終達到優化市場經營環境的目的。在借助于政府扶持之后,企業將會以健康的面貌進入到良性的可循環狀態中,促進企業發展越來越好,得到的發展機遇也會越來越多。例如:節約的稅費可以支持企業從勞動密集型結構向知識密集型結構轉型,符合我國當今的國情、戰略和技術發展趨勢。另外,政府優惠政策中包含了很好的社會保障收費降費內容,該內容下調企業社保費用的繳納比例,是最為直接的降費措施,不存在難理解、難應用的問題。企業可以以節省的費用來支持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工作,以此來引入、培養、挽留高精尖人才,為企業的長期發展保駕護航。
好的政策必定要接受實踐的檢驗,而我國在這一方面尤為重視,自實施以來,政府各級機構一直注重走訪調研工作,對政策實施的考驗一直沒有停止。“減稅降費”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經受住了的考驗,對社會的不斷進步、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但是在“減稅降費”實施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問題,使得政策的積極作用不能最大程度的發揮,限制了政策發展的腳步。
(一)政策確認條件繁瑣
我國在制定每一項政策之時,均會對執行范圍有所限制,只有符合規定條件的企業才擁有享受優惠政策的權利。“減稅降費”是一項范圍很大,涉及面很廣的國家性政策,所以擁有很多確認符合政策的條件,不利于政策的實施。在減稅降費政策地方化的時候,所要確認符合政策的條件更是變得十分瑣碎。企業存在認定標準高、耗費時間長、成本效益不對等和風險系數高等原因,造成了貫徹執行減稅降費政策諸多障礙。這就等于抬高減稅降費政策門檻,減少了享受優惠條件的企業,制約了企業的發展。過多條件的確立使得優惠政策體系較為復雜,增加了納稅人的遵從成本,違背了實施減稅降費政策最初的本意。
(二 )新個人所得稅實施過程中的問題
新個人所得稅的修訂是“減稅降費”中重要一環,同時也是普惠措施最廣泛的內容。此次個人所得稅修訂不僅提高了扣除費用標準、增加了專項附加扣除的內容、同時也變更了個稅的征稅模式,最終追求的結果就是減輕家庭負擔,提高人民幸福指數。但從現在的工作成果中看,新個人所得稅在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的困難,沒有達到預想的目的。比如修訂后的個稅制度仍以個人而非家庭為納稅主體,還不能全面真實地反映納稅人的綜合應稅收入和能力的問題。個人所得稅征管措施不完善,納稅人的納稅意識差,難以對納稅人的基數進行直接的管控。所以應著重加強對個人所得稅的管控力度,考量與個人征信系統進行結合,力求解決在實施階段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在實行減稅降費的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難,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政策的實施。所以就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結合實際提出以下建議。
(一)認真貫徹國家優惠政策
首先,應將財政收入與稅收收入進行獨立,加大中央財政對優惠政策執行的支持力度,以填補政策實施后各級政府的財政缺口。因為有了國家資金的補充,可以幫助完成各級政府先前所確立的工作任務,各級政府也不會變相的削減優惠政策。然后,各級政府成立“減稅降費”學習小組,集中學習減稅降費政策的內容。這樣可以保證國家所制定的政策可以逐層傳遞,能夠更好的實施減稅降費政策。其次,增強政府工作人員的責任心,保證減少稅收減低收費高質量的完成。通過這些措施,能夠很好的完成“減稅降費”,更好的落實國家制定的優惠政策。
(二)建立完善的減稅降費政策
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科學的減稅降費政策,可以解決政策確認條件繁瑣的問題。政府要降低減稅降費的門檻,制定出符合實際的政策,對確認政策的條件應該準確,不可過于繁雜,也不可含糊其辭。要從實際上降低企業認定的標準以及減少企業認證的時間,促進更多企業的發展。建立起完善的制度,工作人員各司其職,使減稅降費的優惠政策體系簡單化,但同時也要保證工作過程中的正確性。最后,應該加強各個地方的溝通與交流。制度的完善也應該包括外來企業享受政策的確認條件,建立起國家的統一市場,保證減稅降費政策實施能夠達到宏觀的預期效果。
(三)修復稅收工作中的漏洞
企業在平時運轉中要堅決抵制偷稅漏稅的行為,我們可以通過媒體、網絡、電視、報刊等渠道宣傳。也可以設點在納稅意識薄弱的人群和地區,通過口頭宣傳的方式,來提高大家的納稅意識。政策執行過程中要提高政府監管的執行力,輔助與相應的法律法規,要做到征管工作有法可依、違法必究。好的政策的實施需要更好的執行力來作為基石,要建立起一支技術強硬、廉潔奉公、執行力強的稅務隊伍,來為稅收工作提供保障。
本文從對企業的影響、實施困難和應對策略三方面進行總結歸納,從企業角度對相關管理機構和減稅降費政策的發展提出了一點思考和建議。最終表明:減稅降費政策調節市場經濟環境、降低企業生存發展壓力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應加強政策的執行力度和寬度,更大程度地發揮其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楊燦明.減稅降費:成效、問題與路徑選擇[J].財貿經濟,2017,38(09):5-17.
[2]郭慶旺.減稅降費的潛在財政影響與風險防范[J].管理世界,2019,35(06):1-1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