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寧
關鍵詞:大學生 ?職業培訓 ?就業競爭力
面對高校畢業生的迅猛增長,就業壓力已成為每個大學生面臨的嚴峻考驗。在校大學生在完成學歷教育的同時,必須注重對職業操作技能的培訓,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從行業和企業就業崗位出發,進行職業訓練,提高職業適應能力,加強職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大學生就業困難的產生并不是單獨形成的,首先,當前我國高校過度標準化、統一化的教育培養模式,只注重對大學生的學歷教育,缺乏職業技能培訓,導致大學生職業技能與企業及社會的需求嚴重脫軌;其次,供需不平衡的加劇也使得就業形勢更加嚴峻。高校畢業生的逐年遞增,競爭壓力增大;另外,大學生的學歷教育能夠契合企業崗位的需要,但職業技術能力與企業的能力素質模型不匹配,職業技能培養模式的滯后與不斷變化的產業結構無法銜接,造成大學生無法勝任企業工作,加劇大學生就業局勢的惡化。
職業培訓是直接為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對要求就業和在職的勞動者進行培訓,其目的是提高自身素質以及職業能力。目前,我國的職業培訓主要有基本素質培訓、職業知識培訓、專業知識與技能培訓和社會實踐培訓等。當前大學生的就業競爭主要是人力資本的競爭,加強在校大學生職業培訓無疑是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以及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從實際情況出發,結合企業需求把職業培訓融入整個大學生的發展戰略和人力資源的發展規劃中,對進一步加強在校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具有深遠意義。
(一)加強對職業培訓重要性認識
大學生職業培訓是提高職業素質的重要途徑,是大學生求職過程中的一條重要道路。當代大學生在校期間不僅要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還要關注社會及企業需求、重視實際技能的培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職業培訓與學歷教育一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就業能力并不是簡單的參加幾次培訓就能提高。另一方面,高校應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大職業培訓宣傳力度,引進先進教學設備,把大學生的職業培訓工作盡快提上重要議事日程。
(二)科學、合理布局職業培訓規劃
職業培訓的目的是提高在校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大學生擇業態度的改善、職業素質能力的提高,都依賴于有效的培訓規劃的形成,因此科學培訓規劃的制定,有利于進一步加強職業培訓。為適應社會發展、勞動力市場以及大學生需求的不斷變化,社會及高校在認真分析企業對人才素質、規模、能力要求的基礎上,針對大學生的特點合理安排培訓內容、時間、方法、師資,制訂出既滿足大學生當前就業需要,又符合其整體發展的職業培訓規劃。合理的職業規劃不僅能為學生提供優質職業培訓服務,還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素質能力的需求。
(三)注重培訓方式,建立有效的培訓管理體制
傳統的培訓方式“培訓老師講,學員聽”枯燥乏味,無法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嚴重影響職業培訓質量。所以必須改變過去陳舊的教學模式,借助研討會、現場觀摩、實際操作等方法,調動學員的積極性,變被動培訓為主動參與,從而取得滿意的培訓效果。另外,加強職業培訓與行業、產業、企業之間的緊密互動,校企合作保持密切聯系,形成良性互動,并建立起產學研于一體、產教融合的培訓管理機制,將社會生產、經營、服務的崗位需求及時反饋到培訓內容當中,進一步提高了職業培訓的質量和效果。
綜上所述,加強大學生職業培訓是一項集社會、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為一體的系統工程,并非一日之功,更不可能立竿見影。面對就業的嚴峻形勢做好新時代背景下的職業培訓工作,通過科學的規劃管理,完善培訓內容,以滿腔的熱忱、科學嚴謹的態度積極探索積累經驗,進一步加強大學生職業培訓工作,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何玉新.淺談“穩就業”形勢下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培訓的意義和路徑[J/OL].科技資訊:1-2[2019-11-28].
[2]練洪洋.讓職業院校成為就業培訓主戰場[N].邵陽日報,2019-11-2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