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健康長壽,既應保持身體適度運動,又應努力做到“心靜如水”。美國一項新研究稱,大腦神經過度活躍與壽命縮短具有關聯性。動物實驗表明,抑制大腦神經活動可以延壽。
為探尋神經活動與壽命之間的關系,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遺傳學和神經學教授布魯斯·楊克納帶領研究團隊,對數百位志愿者捐獻的遺體大腦進行基因表達規律檢測分析,參試者死亡年齡從60~100多歲不等,生前未患過阿爾茨海默病等認知障礙。結果顯示,相較于壽命中止在60~80歲者,活到85歲以上的長壽人群,大腦中與神經興奮相關的基因普遍不活躍。隨后,研究人員通過對小鼠、線蟲及人類腦組織的進一步分析,發現一種叫做REST的蛋白可以抑制神經興奮。在動物模型實驗中,阻斷REST或其等效物可導致更高強度的神經活動和動物早亡,而增強REST則會出現相反結果。
該發現提供了神經系統活動影響人類壽命的第一個證據。楊克納教授表示,REST蛋白會出現在健康老年人的大腦中,保護大腦不受神經退行性疾病的侵襲,百歲老人腦細胞中的REST蛋白明顯更多。該研究目前尚處于初步階段,但它為延緩衰老和延長壽命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也為治療老年癡呆癥、躁郁癥等神經疾病提供了參考。
肥胖已被確認為多種癌癥的風險因素。來自挪威卑爾根大學全球公共健康與基礎護理學院的特恩教授團隊,針對肥胖程度、肥胖開始時間及肥胖持續時間與患癌風險的關聯性進行了一項新的研究,確認中青年時(40歲之前)超重或肥胖,會顯著增大患癌風險。
研究團隊歷經42年,對挪威、瑞典、奧地利3個歐洲國家、6個地區的22.1萬人進行追蹤調查。研究人員對參試者進行身高和體重監控,運用多種方法計算他們的體重指數,并結合國家癌癥患者登記信息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在調查期間,有2.8萬人被診斷出癌癥,其中有9761例與肥胖有關,占比約35%。體重指數越早突破30的肥胖者,患癌風險越高。具體來說,40歲之前超重(體重指數大于25)或肥胖(體重指數大于30)的參試者中,女性患上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增加70%;男性患上腎細胞癌的風險增加58%,患結腸癌的風險增加29%。此外,這些參試者患上與肥胖有關的其他癌癥的風險也增加了15%。
研究人員指出,肥胖是一個全球性問題,這項新研究為預防體重增加、降低癌癥風險的策略提供了更加具體的方向。
近日,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食品科學、營養學及神經學專家研究發現,腹部脂肪增加和肌肉減少會影響老人頭腦靈活性。
研究者從英國生物銀行選取4000多名老人為對象,測量了他們的肌肉、腹部脂肪和皮下脂肪重量,分析它們在6年中與流體智力(一種以生理為基礎的認知能力指標,如知覺、記憶、運算速度和推理能力等,它會隨年齡增長而減退)的相關性。結果顯示,腹部脂肪多會讓老人的流體智力變差;相比之下,肌肉多能起到保護作用。
這項發表在《大腦、行為與免疫》雜志上的研究提醒老年朋友,平時不要久坐,吃得別太油膩,避免腹型肥胖并保持鍛煉增肌,能有效預防認知功能衰退,保持大腦靈活。
口腔衛生與身體許多部位的健康狀況都有聯系。韓國梨花女子大學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經常刷牙可以有效降低房顫和心衰的風險。
研究人員從“韓國國民健康保險系統”中選取了16.1萬名40~79歲的參試者,他們沒有房顫或心力衰竭的病史。在參試者接受例行體檢時,研究人員收集了有關他們身高、體重、疾病、生活方式、口腔健康和口腔衛生行為等方面的信息。在10.5年的中位隨訪期內,有4911人(3.0%)患上了房顫,7971人(4.9%)患上了心力衰竭。數據分析結果顯示,每天刷牙3次或以上的人患房顫的風險降低10%,患心力衰竭的風險降低12%。這一概率不受年齡、性別、社會經濟狀況、鍛煉、飲酒、體重指數和高血壓等共病因素的影響。
研究人員表示,口腔衛生不良會造成細菌在血液中滋生,導致體內發炎,從而增加了房顫和心力衰竭的風險。常刷牙能減少牙齦下方生物膜中的細菌,從而防止它們向血液中轉移。
腰痛是一種常見的健康問題,以無明顯病理解剖學原因的非特異性腰痛最為常見,但其發病機制尚不清楚。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脊柱外科胡建中教授團隊,與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曹旭教授團隊合作開展研究,揭示了非特異性腰痛發生新機制。
論文第一作者倪雙飛博士介紹,在哺乳動物的脊柱椎間盤中,有一種名為“軟骨終板”的結構。終板位于半流質、膠凍樣髓核和骨性椎體間,承受較大的剪切應力。研究發現,在脊柱退變過程中,軟骨終板發生鈣化,神經導引因子Netrin-1介導感覺神經逐漸長入終板組織中。抑制破骨細胞活性,或特異性敲除Netrin-1因子,能顯著緩解終板內感覺神經的長入,緩解脊柱疼痛。研究進一步發現,特異性敲除感覺神經上的EP4受體,也可顯著緩解小鼠痛覺過敏。
論文系統闡釋了終板硬化退變過程中,感覺神經長入終板和激活并導致小鼠痛覺過敏的機制,揭示了腰痛發生的新理論,為腰痛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布萊根婦女醫院的流行病學家發現,吃得對可以降低聽力損失的風險。
研究人員從“美國護士健康研究第II期”研究項目中選取參試者,對其飲食攝入情況和聽力檢測結果進行了長達20年的追蹤調查。分析結果顯示,飲食習慣遵循地中海飲食和DASH飲食(降壓飲食法)模式的參試者,聽力下降風險降低25%~30%。研究結論發表在《美國流行病學雜志》上。
研究人員表示,上述兩種飲食模式并列2018年度最佳飲食法第一名。堅持攝入健康飲食可產生許多積極的健康影響,某些特定營養物質(類胡蘿卜素、β-胡蘿卜素、β-隱黃質、葉酸、長鏈歐米伽-3脂肪酸)對預防聽力下降起到了有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