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敦民

新年前后,武漢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疫情牽動了全社會的目光。1月15日,武漢市衛生健康委發布通報稱,“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原體初步判定為新型冠狀病毒。截至本期雜志發稿,初步診斷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41例,其中2例已出院、重癥7例、死亡1例,其余患者病情穩定。密切接觸者739人,其中醫務人員419人,均已接受醫學觀察,未發現相關病例。武漢衛健委表示,目前肺炎疫情尚未發現明確人傳人證據,不能排除有限人傳人可能,但持續人傳人風險較低。
當前,正處于冬春季傳染病高發季節。專家表示,針對全人群對流感普遍易感,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病毒感染及其嚴重并發癥的最有效手段。但是,這兩年受國外“反疫苗浪潮”和國內近年的系列劣質疫苗事件影響,引發了部分人對疫苗的心理恐慌和信任危機,“不打疫苗或不打國產疫苗”的心理情緒有逐漸蔓延之勢。那么,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呢?疫苗為何會引起人們的恐慌和猜疑?
世界是一個地球村,國外的事兒很快就會影響到國內。1988年,英國外科醫生安德魯·維克菲爾德聯合12名醫生在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發表一篇論文,稱預防麻疹、腮腺炎和風疹的三聯疫苗可能會引發兒童自閉癥,文中還列舉了8名患上自閉癥兒童家長的控訴。他本人還通過各媒體呼吁人們停止接種相關疫苗。
盡管維克菲爾德的觀點沒有得到研究證實,但那聳人聽聞的說法,加上《柳葉刀》雜志的權威地位,很快在歐洲民眾中引起了不小的恐慌,很多人開始不愿接種疫苗。英國的麻腮風疫苗接種率從92%猛跌到73%,倫敦一些地區甚至不到50%。接著,法國接連曝出政府和大型制藥商有牽連,以及減肥藥和疫苗有問題等丑聞,導致民眾更加不信任疫苗。
直到2004年,《星期日泰晤士報》記者經過長時間的調查采訪,揭露了維克菲爾德收受5.5萬英鎊企業資助,炮制出疫苗有害論的黑幕,維克菲爾德被權威醫療機構認定在學術上行為不端,被吊銷醫生執照,而《柳葉刀》雜志也宣布撤稿。
不過,發達國家生活條件比較優越,衛生環境不錯,麻疹、百日咳等疫病已非常少見,民眾也放松了防疫心理,加之對政府和藥企的不信任感越來越深,家長對于疫苗的恐慌情緒也越發嚴重,仍形成一股強烈的“反疫苗”浪潮。好萊塢明星金·凱利由于自家孩子患有自閉癥,堅定地成了“反疫苗”浪潮的支持者。2015年,還沒當上美國總統的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公開宣稱,自閉癥與疫苗接種有關,說要“救救孩子和他們的未來”,他甚至還約見了“反疫苗”浪潮的首領維克菲爾德。在歐美一些明星和名人的推動下,“反疫苗”浪潮愈演愈烈。
2019年4月《歐洲晴雨表》民調結果顯示,歐盟48%的民眾認為疫苗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38%的受訪者認為疫苗反而會導致針對的疾病發生,31%的人相信疫苗會削弱免疫系統。意大利政府在2017年推出《疫苗法》,要求強制接種包括麻疹在內的10種疫苗,但在重重壓力之下,意大利政府不得不一度暫停實施這項法律。就在歐美聲勢浩大的“反疫苗”浪潮持續激烈爭論時,橫掃全球的麻疹疫情終于讓人們看清了妖魔化疫苗的危害。
世界衛生組織披露,去年以來,剛果(金)已有超過6000人死于麻疹。自2019年年初以來,剛果(金)已報告約31萬例麻疹疑似病例。太平洋島國薩摩亞的麻疹疫情也很嚴重,曾一度宣告國家進入緊急狀態,目前剛有所緩和。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特德羅斯·蓋布萊斯沉痛地說:“任何兒童都不應該死于麻疹等疫苗可以預防的疾病,我們無法保護世界上最脆弱的兒童,這是世衛工作的集體失敗。”面對高發的麻疹疫情,美國西雅圖公立學校不得不采取極端措施,禁止未接種疫苗的學生入學。世界衛生組織有個“全球疫苗行動計劃”,即到2020年,6個所劃分的區域中,至少要有5個完全消滅麻疹。
這種民眾因為誤解而產生“反疫苗”情緒,明明有條件接種疫苗而選擇不接種的情形,被世界衛生組織稱作“疫苗猶豫”。面對高漲的“反疫苗”浪潮和肆虐的麻疹疫情,世界衛生組織將“疫苗猶豫”列為全球健康面臨的十大威脅之一,與空氣污染、抗生素耐藥性、埃博拉病毒等高威脅病原體等并列。目前人類還沒有找到治療麻疹的特效藥,但疫苗注射可以有效控制預防。遠離麻疹,就必須讓疫苗的接種率達到95%。
公開數據顯示,由于我國人口眾多,是全球擁有疫苗生產和使用最多的國家,疫苗的種類和數量均達到了世界之最,無愧于世界第一疫苗大國之稱。
但國內也存在著“疫苗猶豫”情形,雖然沒有國外那么嚴重,也讓一部分人心神難安,除了受到外因的影響,也有不可忽視的自身因素。很多人可能還記得,2018年中期,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產過程中存在記錄造假等問題,接著發現武漢生物公司疫苗生產也出現問題。該行為被各大媒體迅速曝光,有關部門組成調查組聯合查處,法人、主要責任人被抓。自此,國人對國產疫苗產生了強烈的恐慌和懷疑。疫苗涉及人的生命,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此極為重視,國家有關部門經過反復征求意見,進一步完善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疫苗管理法》。該法對疫苗生產、運輸、銷售、使用等所有的環節都有具體要求,被稱為史上最嚴格的疫苗管理法。
然而,公眾對強化免疫誤解異常嚴重。比如,由于我國強化免疫有時候被簡稱為“強免”,所以有人就把它簡單地理解為“強制免疫”,而公眾對“強制”這個詞很敏感。專家表示,各種疾病疫苗是預防疾病最有效的手段,公眾對疫苗存在誤解可以理解,事實上,麻疹、天花、乙肝等疾病,都因為我國實行強制疫苗政策而被逐漸消除,一旦抵制疫苗注射,它們隨時可能卷土重來。
另外,此次對于武漢肺炎事件的快速反應以及對感染病毒種類的快速識別,都表明自從2003年SARS暴發以來,中國的科學基礎設施和公共衛生政策取得了巨大進步,已經建立起一套可以信賴的公共衛生體制。而且,中國疫苗質量在世界上位居前列,公眾不要因為出現問題就對疫苗失去信心,更不要輕信流言和傳言,要了解實際情況,為自己和家人做出正確的選擇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