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朋范
癲癇即俗稱的“羊角風”或“羊癲風”,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目前,癲癇已經成為神經科僅次于頭痛的第二大常見病。據中國最新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國內癲癇的總體患病率為7.0%,年發病率為28.8/10 萬,1年內有發作的活動性癲癇患病率為4.6%。據此估計中國約有900萬左右的癲癇患者,其中500萬~600萬是活動性癲癇患者,同時每年新增加癲癇患者約40萬。
通常認為癲癇的發作是自發的,但許多研究發現癲癇發作與患者所處環境、自身生理以及心理因素存在一定關聯,超過半數的癲癇患者存在發作誘因。其中,情感應激是最常見的誘發因素,包括生活、工作、學習等方面壓力,以及緊張、擔憂、情緒激動、情緒低落、驚嚇等精神刺激,過度興奮等。女性癲癇患者似乎更容易因情感應激誘發癲癇發作,這可能與女性對應激更敏感有關。女性月經來潮,一般在經前或經期中易誘發癲癇,應注意休息和避免情緒波動,可在醫生指導下在經前或經后適當增加藥量,避免發作。
睡眠紊亂是第二常見誘因,入睡困難、夜間覺醒多于2次、早醒、睡眠時間小于6小時,以及零點之后入睡等,可降低癲癇發作閾值,導致腦電圖癇樣放電和癲癇發作,尤其是青少年肌陣攣性癲癇。另外,過度緊張的腦力勞動、重體力勞動及大運動量鍛煉,這些疲勞因素也會誘發癲癇。因這些活動引起的大口呼吸、過度換氣也是常見的誘發因素。
飲食方面,首先癲癇患者不可飲酒,尤其是飲用高度酒。酒精會使人的精神亢奮,誘發神經元異常放電。其次,一次大量飲水、過飽或過饑均可誘發癲癇發作,喝濃茶、飲咖啡、碳酸飲料及刺激性食物也可誘發發作。
環境方面,氣溫的驟然升降,患者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強光源,包括電子屏幕和其他燈光,也是癲癇誘發因素。
藥物是誘發癲癇的重要因素。忘記服藥,或者擔心藥物不良反應,出現漏服藥物,也可能會誘發癲癇。一些常用藥物如氟哌酸、左旋氧氟沙星等可誘發癲癇發作,中樞神經興奮藥物如利他林等也可誘發癲癇。
癲癇發作突然,必須采取緊急有效的措施進行處理,若錯過時機或處理不當,常可危及生命。因此,患者家屬或護理人員應掌握正確的急救措施。
1.癲癇發作時應使患者仰臥,將纏有紗布的壓舌板或牙刷把墊在上下牙齒間,以防患者自己咬傷舌頭。還要托起患者的下頜,防止因窩脖致使舌頭堵塞氣管。如出現暈厥,可嘗試掐其人中。
2.解開衣領、袖口,讓呼吸道通暢,避免引起窒息。同時將頭、身體側向一邊,防止口水、黏液等誤入氣道,引起吸入性肺炎。
3.仔細查看發作時哪些部位抽動,是否無意識和知覺,記錄持續時間,以便向醫生描述。
4.最為重要的是,在進行急救的同時撥打120電話呼救或立即送醫院。
由于癲癇發作時容易引發摔傷、窒息、溺水等意外,因此家屬或護理人員生活中要對癲癇患者悉心照顧,以防不測。對于癲癇患者而言,保持樂觀的情緒和充足的睡眠非常重要,因此要重視對患者的心理輔導。有了良好的心理狀態,積極配合醫生進行科學的治療,大多數患者可基本治愈,過上與正常人一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