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帥
“請問我該冰敷,還是該熱敷?”這是很多人在受傷后經常問的問題。對此,有一定運動基礎的人會說,“24小時以內冰敷,24小時后熱敷”。其實這樣的說法并不嚴謹。
損傷的程度不同,急性期的時間也是不同的,損傷輕的,24小時后癥狀已經相對穩定;而損傷嚴重的,2~3天后炎癥仍然很活躍。所以,具體什么時候用冰敷,要根據患者損傷部位的情況決定,通常來說,損傷部位有很明顯的紅、腫、熱、痛的時候,考慮使用冰敷處理。
而急性期并不是只有損傷后 2~3天內才有,進入慢性期后,如果某天活動較多,損傷部位受到刺激癥狀加重,出現紅、腫、熱、痛的現象,同樣屬于急性期。所以,冰敷的使用時機還是要具體看患者的癥狀,而不是時間。
軟組織損傷后,毛細血管破裂出血,冰敷可以使毛細血管收縮,防止出血腫脹,還可以限制炎癥擴散,降低細胞敏感性,減輕疼痛。
使用冰敷的時候最好采用冰水混合物,裝在冰袋或者塑料袋中放在損傷的部位上。如果只有冰塊,也可以在損傷部位來回滑動,避免凍傷。冰敷的時間一般在15~20分鐘。但更科學的方法應該是看患者的感覺,當感覺損傷部位有些麻木,疼痛降低時就可以停止,距離損傷時間越近,冰敷次數越多,隨著時間推移,冰敷的次數可以減少。若要再一次進行冰敷治療,需至少距上次間隔30分鐘。
熱敷是理療的一種,其本身并不壞,只是你掌握不好熱敷的時間,很容易加重癥狀。比如急性期組織炎癥還在擴散,這時候采用熱敷豈不是火上澆油,讓炎癥繼續擴散?這也是很多人處理不當加重損傷的原因。當癥狀很穩定,沒有明顯的紅、腫、熱、痛這些急性期癥狀的時候,或者說沒有敏感疼痛的時候,就可以利用熱敷,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幫助消除腫脹、疼痛,促進愈合。
除了熱敷的時機,方法也很重要,早期癥狀剛穩定的話,熱敷的溫度不宜太高,在40~50℃就好;時間不易太長,一般熱敷15~20分鐘即可??梢杂脽崦矸螅部梢耘菰跓崴?。
總之,冰敷和熱敷作為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簡單實用的理療方法,只有合理使用才能有效促進組織修復。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到大家!
踝關節是人體之中距離地面最近的負重關節,在運動時非常容易受到損傷,常見的就有扭傷和骨折。
如果踝關節扭傷后能持重站立,勉強走路,說明扭傷為輕度,可在家處理和休養。
一旦考慮骨折,應立即去醫院攝片并根據情況進行治療。判斷骨折的方法:觀察疼痛、腫脹處是否畸形;觀察將踝關節內翻時,踝關節外側活動范圍是否變大或松動;一手握住踝關節上端向后推,同時另一手握住足跟向前拉,檢查是否活動范圍變大(和未受傷一側比較)。
如果沒有出現上述3種情況,說明只是輕度扭傷,可先冰敷并施以壓迫性包扎,抬高患肢。此外,雖說扭傷的時候沒傷到骨頭,但同樣需要制動,才有助于修復軟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