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琦
【摘要】體態動作在教師教學中有著不同于有聲語言的作用,它對有聲語言起著深化和補充的特殊作用,能傳遞很大一部分信息,教師的舉手投足,微笑點頭,如果用得及時,用得巧妙,有時能表達語言所不能表達或難以表達的內容。體態語又因為有時候也會暗示某種意義,因此也被叫作“第二語言”。
【關鍵詞】小學;體態語;課堂教學;特殊;深化
教師在運用有聲語言的同時,如果再加上眼神、手勢、身體動作等,便會對教學有著不一樣的意義。
一、何謂體態語
體態語,是指在交流中運用身體的變化,例如神情、動作、體姿等作為傳遞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輔助工具的特殊符號。因為體態語有著其自身生動、形象的特征,因此,如果老師在課堂中用好體態語,那么,很容易的就會起到交流師生感情,甚至能更好組織教學的作用。
在課堂的多數時間,體態語有著言語表達所沒有的效果。比如,老師在課上,看到有學生在下面沒聽課,做小動作,此時老師可以輕輕地走到他的座位附近,邊講課邊輕拍學生的頭或者肩膀,從而悄悄制止學生的小動作,既沒有打亂課堂的教學進程,又讓他認真聽課。在這里,老師就是用體態語的動作代替了口頭批評,不動聲色、不影響教學、不影響其他孩子聽課,的確是最“經濟實惠”的教育方式,這也是體態語言在此時優于言語的優勢。
二、教師運用體態語言能給課堂教學帶來些什么
(一)幫助組織教學
老師的課堂教學是否成功,很大原因是取決于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組織能力,即我們平時說的調控能力。實踐表明,教師一味地進行有關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強調學生意志自制,不能完全達到調控目的。可是,耐人尋味的是,教師的體態語一舉手、一投足,卻都能起到調控學生心理的作用。
體態語既可以表現出教師的個人個性,還可以影響他人的言行。教師在課堂上注視學生,其實就是一種特殊的眼神控制,此時的學生在教師的注視下會產生一種“我做錯了”的心態,從而按照學習要求支配自己的行動。所以,當學生走神,我們就可以邊講課,邊慢慢走到他身邊,使他收心聽課。
(二)調控課堂教學氣氛,增進師生之間感情
只有課堂教學氣氛能夠保證好了,課堂的教學管理才能夠有效進行,教師也才能有機會順利完成課堂教學任務。課堂上,如果僅僅只是教師的講解,課堂效果肯定難以令人滿意,但是如果教師能在課堂中加入體態語,并靈活地加以運用,課堂氣氛和課堂效果就會不一樣。
另外,課堂也需要創造和諧的氣氛和優良的聽課環境,此時,課堂上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便顯得尤為重要。
我班有個叫小利的孩子,成績很差,剛接班時,上課從不回答問題,更不舉手。當我的目光注意他時,他總是不看我,見我注意他多了,他開始偷偷看我。后來,當他看著我時,我總是給他以鼓勵的目光。慢慢地,他上課敢發言了,不管他回答錯誤還是正確,我總是給他以鼓勵,還經常用信任的眼神、肯定的話語激勵他:“再試試看,你能行。”慢慢地,他讀懂了我的無聲語言,獲得了信心和勇氣,并一次次試著舉手回答問題。雖然回答還是不理想,但無數次的嘗試終于讓他有了成功的體驗,思維也開動起來了,猶疑的目光逐漸變得穩定。
(三)在鞏固與強化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方面,體態語也有著重要的作用。
據專業的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在接收信息時,如果只用聽覺,過后大概能回憶其內容的15%,只用視覺能回憶25%。但是如果同時使用聽覺和視覺,則能回憶內容的65%。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如果能夠恰當使用體態語,使學生不僅能夠接受語言信息,還能看到了生動的形象,從而更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
所以,教學中,如果老師能夠把言語表達和體態語言綜合使用,讓學生從聲和形更好地感知知識,也許這樣會使他們在同樣的課堂時間內掌握更多的教學內容,同時獲得更好的課堂效果。
參考文獻:
[1]賴斯藝.基于繪本的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策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9.
[2]彭文娟.教師體態語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8(16):82-83.
[3]呂超杰.小學語文教師手勢語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8.
[4]馬勤花.靈活運用體態語打造中職語文教學高效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7(3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