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銀葉
當前,我國職業教育實施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培養高技能人才,不管是從理論層面、實踐層面,或是政策制度層面都得到高度認可。隨著《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正式頒布,職業教育的發展有了明確的方向,一場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的職業教育體系的改革已成為當下重要課題。
一、職業院校深化校企合作、推進產教融合的必要性
校企合作是指職業院校與相關企業、事業單位及其他各部門機構合作,充分利用學校與行業、企業的教育資源,采用課堂教學與學生參加實際工作的有機結合,學校和企業雙方共同參與培養社會所需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辦學模式,是一種以需求為導向的學校運行機制。它通過課堂教學與企業實踐、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專業教育與職業培訓的相互滲透,全面提升職業教育的質量和未來勞動者的素質,使畢業學生達到零距離上崗的要求。
開展校企合作。對于學校首先能了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狀況,確定人才培養目標,確立服務企業的辦學理念,創新人才培養方式、途徑和方法,滿足企業的人才質量需求,從而拓寬學生就業途徑并最終提高學生就業率,最終達到育人目的;對于企業能有效保證企業人力資源開發需要,用高素質人才武裝、改變企業人才結構,對較好解決企業用較低成本獲得較為滿足的人力資源,實現企業的功利性需求,增強企業競爭力;對于學生則是提高自我意識、明確努力方向,以主體人姿態從事職業,最終實現人生價值。在校企合作中學校與企業的主要對象是學生,即如何對學生進行培養,使之實現各自的價值追求,體現的是在怎樣的環境、情景、氛圍、方式中被塑造,最終以什么樣的才能和素質去就業。
二、職業院校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幾種形式
目前,職業院校的校企合作主要有以下形式:
1.開展人才培養模式合作
主要表現在校企雙方共同調研、開發、實施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人才評價標準,形成“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2.課程與教材建設合作
校企雙方共同調研、開發理論與實踐課程體系及教材,包括建立課程標準、考核標準、評價標準、試題(試卷)庫。
3.開展教學團隊建設合作
由行業、企業和學校的領導、專家、教授組成的專業教學指導“專家團隊”,建立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的“雙師結構”教學團隊。
4.開展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合作
發揮校企資源優勢,按照“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團結協作、共同發展”的原則,分別在學校、企業或第三地建立實習實訓基地,共建共管,使之成為“教學、生產、科研培訓、鑒定”五位一體的實訓基地,為學校、企業和社會服務。
5.開展“訂單式”培養合作
召開校企聯合座談會,主動聯系用人單位,根據崗位能力要求,行業企業需求調整課程設置,為企業“量身訂做”培養人才。
6.推進與企業深度融合
學校與企業共建成教學校,網絡教育學校、安全訓中心等,為企業員工開展繼續教育,安全生產、專業技術人員素質提升等培訓,主動為企業開展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企業則為學生實踐提供實訓指導,達到校企互利雙贏的目的。
7.與企業合作建立職業技能鑒定中心
學校與企業共建職業技能鑒定站,并與企業合作開展各類高級工和技師培訓及職業資格認證,形成功能完善的社會服務體系。
三、繼續深化校企合作、推進產教融合對策和建議
近幾年,盡管職業院校在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基礎上,學生職業崗位實踐能力提高等方面取得實質性成效,但目前學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從實踐觀念到實踐行動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在形成長期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等方面都需要加強和改進。具體對策和建議如下:
1.建立“三位合一”和“三方聯動”校企合作辦學機制
“三位合一”是指把產教研貫穿于“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的全過程;“三方聯動”是指政府、學校、企業(行業)三方緊密結合,建立互惠雙贏的合作機制體制,發揮行業優勢,服務地方經濟,共同培養人才。
2.創新管理機制
構建產教結合、校企合作的動力機制、調控機制、保障機制和評價機制,建立政府引導、校企互動、行業協調的校企臺作運行管理機制,吸引企業主動參與學校辦學方向、專業建設等重大問題的決策,協調創建校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長效機制,加強校企合作的規范管理,形成科學穩定的體制和機制。
3.創新合作模式
深化校企“點狀”合作。職業院校以專業或專業群為主體,對應多家企業開展點對點的合作,是推行工學結合和廣泛承擔社會服務職責的現實策略和有效途徑,對中小企業集聚區域的地方性職業院校來說顯得尤為重要。推進校企“塊狀”合作。校企“塊狀”合作是指學校的個專業或專業群與區域內某個行業領域的多家企業合作并形成具有共同目標的合作平臺,學校成為區域行業發展的人才儲備庫。延伸合作鏈條,謀劃校企“網狀”合作。職業院校要主動謀劃跨專業群和跨行業的“網狀”合作,以多個專業群與區域主導產業鏈上具有國際化戰略發展優勢的企業集團合作,吸收產業鏈上更多企業參與到這個合作平臺,跨專業跨行業培養人才,實現多元化人才一條龍輸送。
4.在地方政府主導下,成立行業職業教育聯盟
緊密行業、校、企關系,提升內涵建設質量,共同開展教學、科研、生產、職業資格鑒定和職業培訓,實現人才項目、技術等方面的全面共享。
5.建立緊密型校內外實驗實訓基地
按照“校內基地生產化,校外基地教學化”總體要求與行業企業緊密合作,建立校內外實驗實訓基地。一方面是按照企業真實生產環境進行布局,按照企業管理制度、施工(生產)流程和施工(生產)規程開展生產性實訓;另一方面是將部分課程帶到基地,由雙方教師組織教學,從而實現教學與訓練、訓練與生產的有機結合。
6.依托國有大型企業,建立緊密型“一站式”職業教育中心。
進一步擴大和深化校企合作辦學,建立基地、招生、教學、科研、就業“五位一體”緊密型的“一站式”職業教育服務中心,進一步深化“訂單式”培養。
總之,依托行業企業,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辦學,是實現職業院校自身科學發展、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需不斷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霍曉光,校企合作產教互動訂單培養[J1].中國培訓,2012,(2)
[2]徐洪波,探析校企臺作共建的雙贏特征和發展思路[J].中國職業技術教
(作者單位:山西大同煤炭有限責任公司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