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是新形勢下深化黨內教育的重要實踐。精準分析新時期大學生黨員培養教育,精準理解“兩學一做”、“四講四有”和“四個合格”,積極探索合格大學生黨員精準培養路徑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兩學一做;合格大學生黨員;精準培養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背景下,如何精準培養大學生合格黨員是高校黨建工作面臨的新課題。
一、精準培養合格大學生黨員的重要意義
精準培養合格大學生黨員是新時代黨的建設的戰略要求。黨的隊伍中始終活躍著懷抱崇高理想、充滿奮斗精神的青年人,這是我們黨歷經百年風雨而始終充滿生機活力的一個重要原因。大學生黨員是全體黨員隊伍中最有活力的群體。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誰贏得青年,誰就贏得未來。大學生黨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后備力量。
精準培養合格大學生黨員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培養合格大學生黨員是高校黨組織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的重要政治任務,擔負著在青年學生中培養“可靠接班人”的崇高使命。大學生黨員是大學生群體中的優秀分子,高校黨組織堅持黨的教育方針,發揮“四個合格”大學生黨員“關鍵少數”的“關鍵作用”,示范引領著“最大多數”的大學生群體。在培養合格大學生黨員過程中,把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教育輻射到全體大學生,帶動全體大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意義重大。
二、新時期大學生黨員培養教育現狀
1.考察選拔不嚴謹。部分學生入黨出于從眾心理,或者功利性的目的。而現在多數高校在推優入黨的前期選拔和考察環節也不夠嚴謹,為求速度使得推優機制形式化,或者賴于關系人情違背機制選拔原則,對于入黨人員的考察并不能做到真實、全面、深入,從而導致黨員素質參差不齊。
2.教育培訓不完善。高校對學生黨員入黨之后的教育不夠及時、系統、完善,甚至部分高校對于學生黨員的繼續教育采取任其自由發展的態度,使得學生黨員的發展與教育失衡。入黨后組織生活形式單一、教育培訓薄弱,導致黨員的自身素質得不到提升,典型模范作用得不到體現。而且,現階段各高校對于黨員繼續教育的模式也是略顯陳舊,仍是傳統的教育手段,缺乏對新興媒體的運用和網絡陣地的占領,教育方式不能激起學生黨員的興趣,也影響了高校黨員的教育培訓效果。
3.監督考核機制不健全。當前高校學生黨員教育存在的另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對于黨員的監督考核機制缺乏或者不健全。有的高校缺乏學生黨員的監督考核,使得,學生黨員產生“入黨終身制”的思想,認為入黨后就可以“松一口氣”了,無所顧忌,對自身要求也放松了。有些高校雖有監管制度,但是多流于形式,執行力度不夠,不能切實起到激勵的作用,這都不利于黨員先進性的保持和黨員先進模范作用的發揮。
三、精準理解“兩學一做”和“四講四有”是培養“四個合格”大學生黨員的前提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是不分階段體現長效機制的系統工程,要明確其核心要義和辯證關系,即基礎在學,關鍵在做,核心在改。特別是年輕的大學生黨員應首先在“學”這一基礎環節上多下功夫,學習黨章黨規,學習黨史,學習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進而把握“做”和“改”的環節,逐步遞進,在真學的基礎上真懂、逐步到真信,進而學以致用,做合格黨員。
高校要抓住“學”這個基礎,只有真學,才可能真懂、真信。抓住“做”這個關鍵,讓廣大黨員隊伍發揮作用,做“四講四有”合格黨員:講政治、有信念,才能體現政治合格;講規矩、有紀律,才能體現紀律合格;講道德、有品行,才能體現品德合格;講奉獻、有作為,才能體現發揮作用合格。抓住“改”這個核心,邊學邊改,精準培養,才能讓群眾的期待得以實現。努力成為信念堅定、群眾認可,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沖得上去的合格大學生黨員。
四、充分發揮“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的載體功能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是黨的建設的“細胞工程”,是大學生黨員黨性錘煉和政治成長必不可少的實踐載體。“四個合格”簡單地說,就是用“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高校黨組織要組織大學生黨員在參加“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中,堅定理想信念,補足精神上的“鈣”,不得“軟骨病”。圍繞大學生黨員的思想動態和意識形態的傾向性問題,通過“三會一課”和民主評議,增強黨性錘煉,積極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敢于剖析自己,尋找與“四講四有”標準的差距;組織大學生黨員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建立實踐平臺延伸“兩學一做”教育戰線,在實踐中鞏固“四個合格”培養效果。
五、精心設計合格大學生黨員精準培養路徑
1.搭建學生黨員全方位學習平臺,探索“黨建+網絡”的教育手段。黨組織要注重把現實空間和虛擬空間相結合,形成網上網下的教育合力,利用現代多媒體手段,不斷拓展和深化黨員教育工作。以學生黨員帶頭,帶動學生群眾共同進行系列相關學習——如時事政治分享交流會、學習黨章黨規經驗心得分享、觀看相關影片等等。針對畢業生黨員,通過微信平臺、公眾號等形式,多途徑開展學習教育,確保學習教育全覆蓋。引導黨員利用網絡自主學習、互動交流,擴大學習教育覆蓋面,提高大學生黨員培養的實效性。
2.服務社會搭建活動平臺,探索“黨建+服務”的社會實踐服務方式。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尤其在當下提倡精準服務。要把黨支部建在社會實踐團隊和志愿團隊中,把服務群眾的理念落實在宿舍、課堂、社區,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保證志愿服務工作的優質高效。學生黨支部通過開展宣誓上崗、掛牌服務等豐富多彩、形式創新、扎實有效的教育活動,引導大學生黨員履行黨員義務,加強黨性鍛煉,發揮先鋒作用,踐行黨章要求,在實踐中經風雨、受鍛煉、長見識,為大學生黨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以及努力在服務大局、服務社會中體現先進性構建了新平臺。
3.搭建黨支部建在項目上的創新平臺,探索“黨建+項目”的工作模式。高校基層學生黨支部要積極探索各種途徑,服務于國家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創新人才的培養離不開社會實踐的大課堂,高校基層黨支部要積極組織開展各種實踐活動,使廣大黨員在實踐中成長,在服務中得到鍛煉,不斷提高黨性修養及為人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學生黨支部建在項目上可以充分發揮黨支部學習靈活機動、吸收面廣、針對性強的良好育人作用,有利于同學廣泛深入地開展學習、討論,有利于及時、主動地向黨組織匯報思想和學習情況,有利于黨組織及時發現問題并幫助解決問題,可以使黨員組織生活做到經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度江西省高校黨建研究項目“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背景下合格學生黨員精準培養模式研究”(項目編號:17DJYB034)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齊巧玲,趙其波,李妍.新形勢下高校學生黨員精準教育體系建設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4
[2]王志強.高校培養“四個合格”大學生黨員實踐探析[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9,4
作者簡介:李川偉,贛南師范大學科技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作者單位:贛南師范大學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