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
摘 要:隨著我國法律制度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人關心公民知情權。公民知情權實際上是一項基本人權,雖然現階段我國的憲法中并沒有直接規定公民的事情權,但這并不能否認公民知情權的重要性。保障公民知情權,一方面可以防止政府權力被濫用,另一方面能夠有效地維護公民自身的利益。本文主要從公民知情權的實現障礙入手,探討完善我國公民知情權的措施。
關鍵詞:公民知情權;障礙;措施
1 公民知情權的實現障礙
首先是立法缺失。隨著我國法律制度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公民強調自身的知情權,但是現階段公民知情權并未寫進憲法,沒有關于公民知情權的相關條款與規定,公民的知情權流于形式。盡管現階段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通過信息化建設,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政府政務公開。但是由于政府信息公開的發展非常不平衡,很多欠發達地區并沒有實現政府信息公開。還有一些地方政府,因為沒有法律依據強調政務公開,就不對外公開政府信息,鉆法律的空子。
其次是執法不規范。一般來說,由于政府相關信息公開不均衡,同時又沒有將知情權寫進憲法。這導致在政府行政機關錯誤做法面前,沒有相關明確的問責機制,也即是說,沒有所謂的行政執法可言。這導致地方政府機關無視公民知情權的問題沒辦法得到根除。我國一直以來都普遍存在政府機構有法不依的情況,尤其是在財務方面,政府行政機關一般不會通過互聯網對外公布,還有一些地方政府,不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不執行,就連本級政府制定的行政規章也同樣不遵守。此外還有一些政府愿意公開部分政府信息,但這些信息當中存在嚴重的錯誤或疏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政府行政機關寧可少公開政府信息,也不愿意相關信息泄露,帶來一定的輿論風險。
然后是司法救濟機制不健全。從政府自身的利益出發,幾乎所有政府都不愿意公開自己所持有的信息,因為本質上政府的錯誤信息被人民知曉本質上就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盡管我國一直以來都強調要公平公正公開,要建設陽光透明政府,但是實際上,很多地方政府不貫徹中央政府的決策戰略,拒絕公開政府信息,既不對公民說明緣由,找理由拒絕公民知情權的申請。這正是因為公民在行使自己的公民知情權時,并沒有一個可用的救濟途徑,這樣一來,政府信息公開就會變得毫無意義,公民的實際知情權也變得無從談起。
最后是公民權利意識淡薄。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公民將自身的目光集中在如何改善生活質量上,對公民的權益漠不關心,缺乏主動維護自身權利的意識,也正是因為這樣,公民知情權很難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實現。現階段還有很多公民依舊保留著傳統的民不與官斗的思想,只要這種思想不消除,公民知情權就永遠無法得到長足的發展和進步。
2 完善我國公民知情權的措施
2.1知情權入憲
憲法是我國的基本法,是保障我國公民權利的重要制度之一。而公民知情權作為一項基本的人權,已經被國內外普遍承認,人權是作為公民應該具備的權利,在一定程度上并不以法律是否規定為轉移。但是由于現階段我國政府行政機關運行存在一定的問題,導致我國的公民知情權流于形式,并沒有得到保障,所以知情權應該同其他公民享有的權利一樣,白紙黑字地寫進憲法里,將公民知情權完全納入到憲法和法律的保護之中,這樣一方面將公民的知情權從浮于表面的權力轉變成為了一種法定的權力,另一方面公民知情權在憲法的保護下,成為了公民基本權利的一項,這為我國建立知情權保護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據,真正地和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權。總而言之,知情權入憲,這是保障公民知情權的關鍵和根本。
2.2加大政府執法力度
將公民知情權寫進憲法之后,需要加大政府的執法力度,只有政府貫徹執行法律法規,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公民的知情權。一方面,政府應該通過信息化建設,逐步將政府工作的真實內容公開,另一方面,政府行政機構還需要對一些相關的信息進行細化,不斷接受公民的監督,不斷接受公民的意見,逐步達到人民群眾對政府行政機關的認可。此外,將公民知情權寫進憲法,加大政府執法力度,還能夠極大地提高政府信息公開的執行力度,真正地做到了信息公開工作有法可依,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民知情權的主動性。
2.3完善公民知情權的司法救濟機制
就目前來看,完善公民知情權的司法救濟機制主要有三種救濟渠道。第一種是公民舉報,第二種是行政復議,第三種是行政訴訟。我國的絕大多數公民對于舉報都不陌生,來說舉報得到的效果是最差的,尤其是舉報需要在一定的時間給予答復,有些人忙于工作就把事情給忘記了,此外公民還需要提供證據,秉承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公民不會對舉報內容追究到底。這三種救濟渠道中,行政訴訟目前是公民申請信息公開的最佳方式。雖然在我國政府機關的運行過程中,行政與司法是嚴格分開的,他們各自有各自工作的機構,也有自己的工作特色。正是由于法院不會向行政機關一樣從自身的利益出發對行政機關進行包庇,會真真切切地站在法律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因此也最能夠保障公民的基本知情權。
2.4提高公民的權利意識
我國是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每一個公民都是國家的主人翁,想要讓公民知情權在公民的實際生活中得到有效的保障和實施,就必須要提高公民的權利意識。一方面,政府行政機構應該要通過積極的宣傳,加強對公民的思想建設,消除公民的官本位思想,強調公民作為國家的主人翁應該具備的意識。另一方面要政府機構要通過組織大量的普法宣傳,讓公民轉變申訴無果的觀念,積極號召我國公民懂得用法律這個武器來捍衛自身的合法權益。此外,提高公民知情權意識,應該要從娃娃抓起。所謂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能夠極大地提高公民的素質,只有當公民的素質得到極大的提升時,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我國公民的知情權。
3 總結
想要讓公民知情權得到保障,必須要入憲,必須要從法律的角度對人民知情權保障體系進一步的完善。此外,政府行政機關還必須要積極普法,提高我國公民知情權的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切實保障公民知情權。
參考文獻
[1]潘燕杰,程雁雷,鄭飛鴻.大數據時代平衡公民被遺忘權與公眾知情權的法律出路[J].電子政務,2019(09):106-112.
[2]馬明華,龔賽紅.知情權與公民個人信息權的沖突及消解[J].廣西社會科學,2019(07):127-132.
(作者單位: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