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計算機、互聯網等尖端科技創新發展,人類社會已然邁入了信息大爆炸的新時代。為了更好地服務人們生產生活,大數據技術應時而生,并開啟了新的時代發展熱潮,相關詞匯高頻次地出現在各大媒體報道中,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尤其是在商業銀行金融領域,大數據技術應用至關重要。本文基于對大數據技術的概述,分析了其在商業銀行金融統計中的運用現狀,并著重就大數據技術在商業銀行統計中的運用發展路徑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商業銀行;金融統計;大數據技術;運用路徑
引言:隨著我國宏觀社會經濟發展,金融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發展時期,其本身作為信息密集型行業的典型表達,對各類數據信息的有效處理與應用,是實現更優質產品或服務輸出的關鍵。大數據技術的發展與運用,導引著商業銀行新的戰略布局規劃,并對其金融統計工作開展產生了巨大影響。在這樣的環境生態下,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功能優勢,重構商業銀行金融統計工作生態勢在必行,是其實現可持續發展終極目標的關鍵一環,相關方面的課題研究備受關注和熱議。
一、大數據技術概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數據是信息化發展的新階段,推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完善數字基礎設施,推進數據資源整合和開放共享,保障數據安全,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更好服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自此我國逐步邁入了大數據革命的新時代,并在各個行業領域有所建樹,對商業銀商金融統計產生了巨大影響。大數據技術作為一個龐大且復雜的構成體系,包括數據采集、數據預處理、分布式存儲、數據倉庫、可視化等不同的技術層面,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諸多便捷性服務體驗。尤其是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加速,人類生產生活實踐中的數據持續累計和增長,進一步突出了大數據技術的價值效益。目前,“大數據”相關詞匯在報紙、雜志、電視、網絡等上均以高頻率出現,甚至達到了耳熟能詳的境地,但卻尚未形成統一的概念界定。根據百度百科的相關釋義,大數據又稱巨量資料,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決策力、洞察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綜合學術前輩們的研究,大數據即是指種類多樣且實時更新的數據集。
二、大數據技術在商業銀行金融統計中的運用現狀
宏觀層面上講,大數據技術在商業銀行金融統計中運用的關鍵在于,以更小投入產出時效性更強、質量更高的產品。綜合維度上分析,大數據技術在商業銀行金融統計中的運用已然取得了顯著成效,其價值效益毋庸置疑,但受多重因素影響,實踐中仍舊暴露出了不少問題,對其反思總結,是后續研究進展的基礎,相關具體表述如下:
1.成效
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金融業綜合統計工作,并頒發了《關于全面推進金融業綜合統計工作的意見》,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據此,應始終秉持“全面覆蓋,適度前瞻;關聯互通,共建共享;整體推進,重點突破”的基本原則導向,監理運行國家金融基礎數據庫,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事實上,我國商業銀行日臻重視金融統計優化,并緊追大數據時代的快車道,制定了系列發展性戰略規劃。如中信銀行通過Greenplum數據倉庫對客戶和數據進行全面分析,運營效率得到了全面提升;民生銀行則初步注定了大數據平臺建設計劃,支持智能化服務。基于此,數字化金融在多個商業銀行全面展開,依托大數據技術支持,其管理理念及運營方式發生了顛覆性的轉變,時至今日,網絡銀行已然成為了主流。同時,人民銀行金融統計歷經三十多年的發展,做出了諸多方面的有益探索,包括設立調查中心、統計中心、分析研究中心等,每年所采集的數據總量超過十萬億條,為商業銀行金融統計優化提供了豐富經驗借鑒。
2.不足
如上所述,大數據技術在商業銀行金融統計中的運用,已然取得了顯著成效,為之更為優質的服務產品輸出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時提高了其經營決策科學性。但是客觀維度上講,受多重因素影響,我國現階段商業銀行金融統計對大數據技術的運用實踐摸索仍處于初級階段,其中尚存不少客觀問題,亟待解決優化。具體而言,當前商業銀行報送的金融統計表數據量小、粒度大,過度偏重于數據搜集,而相應的分析工作深度不足,降低了數據應用效用。同時,多數商業銀行的數據系統已結構化數據為主,對圖片、影音、視頻等非結構化數據的處理能力薄弱,且尚未形成統一的標準規范,無法進行多維度的智能化分析,對經濟市場動態變化掌握不足,突出了信息產品供求矛盾。另外,值得著重指出的是,隨著社會各方面對商業銀行金融統計數據需求的多樣化,商業銀行雖然建立了多項專項統計制度,但是對新興領域的融資統計不力,影響了微觀主體的服務體驗。究其根本,造成大數據技術在商業銀行金融統計中運用問題的關鍵影響因子,在于專業人才的供給不足,值得重點關注。
三、大數據技術在商業銀行金融統計的運用路徑
商業銀行金融作為典型的信息密集型產業,日常經營實踐中觸涉到龐雜的信息數據集,對其高效處理與應用,是進一步優化服務的關鍵,更是其在新時代競爭致勝的法寶。因此,大數據技術在商業銀行金融統計的運用勢在必行,作為一項龐雜的系統工作組織,對各個環節設計提出了要求。作者基于上述分析,結合實際情況,針對性地提出了以下幾種有效踐行策略,以供參考和借鑒。
1.扎實保障基礎
知識經濟時代,人才和科技是推動社會創新發展的核心要素,為大數據技術在商業銀行金融統計中的運用鋪筑了基礎。在宏觀時代背景下,商業銀行應緊緊把握住大數據技術應用所帶來的莫大機遇,樹立高度的戰略意識,依據國家系列政策導向,做好頂層規劃設計,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逐步加大相關方面的投入力度,致力于建立全面金融統計系統,從而對整個業務框架進行重構,以輸出更為優質的金融服務。同時,大數據技術在商業銀行金融統計中的運用,對相關從業者提出了更多、更高素質要求,如何實現在自身工作實踐中的完美耦合,是其必須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對此,商業銀行一方面在充分發揮自身既往人才資源積累優勢的基礎上,重點引入熟知大數據和金融統計的復合型人才,并結合實際情況,適度提高他們的崗位福利待遇,從而吸引人才并保留人才。另一方面,加強內部培訓教育工作,邀請大數據領域專家蒞臨,組織專題講座活動,強化金融統計人員大數據運用意識,豐富他們的學識結構,提高其綜合素質素養水平,扎實該項工作開展智力支撐。
2.規范標準程序
市場經濟發展結構下,商業銀行所觸及到的業務板塊不斷擴展和豐富,并由此生成了龐大的數據鏈條,其中數量繁多、種類多樣,在缺乏科學標準規范下,很容易出現數據記錄缺失、應用不足等問題。因而,進一步完善商業銀行金融統計標準至關重要且尤為緊迫。在具體的實施踐行中,將金融統計各項工作細化融入到商業銀行業務流程體系當中,從信息源頭加強控制,實現數據一次采集、多方共享,提高數據一致性,搭建好各部門之間的有效互動合作橋梁,進而保證大數據運用最大價值效益產出。基于此,大力推進商業銀行金融統計信息平臺建設,有機地將各類統計數據資源整合在一起,以增強決策實效性,并滿足監管需求。除此之外,隨著商業銀行業務增量發展,基于大數據技術支持的金融工具不斷創新,而未有制定相應的金融計值單位,應重視該方面的建設,以便于數據統計和比較,實現一些非結構化數據的高效處理。如此,在完整的標準規范程序下,大數據技術在商業銀行金融統計中的運用才能夠更加順暢、高效。
3.創新工作方法
科學的方式方法選擇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也是大數據技術在商業銀行金融統計中運用的關鍵所在。具體而言,在商業銀行金融數據的采集階段,要充分依托大數據技術的運用優勢功能,推進傳統匯總指標數據報送方式向逐筆報送方式的轉變,實現更為精準的動態數據記錄,以增強對商業銀行金融運行狀況的有效監控。基于此,善于捕捉經濟金融運行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緊緊依托不同統計數據的關聯性,深入數據挖掘與分析,提高龐雜數據的綜合利用價值。同時,商業銀行在保留即有金融統計報表制度的基礎上,全方位深化解析非結構化數據,加大對綜合統計系統的基礎性建設,善于發現金融行業發展隱含的內在規律,從而制定科學的戰略決策,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規劃。另外,加強對商業銀行金融存量和流量的動態數據分析,以經濟市場需求為導向,提高數據服務能力,并制定個性化的服務結構,包括存款、貸款、投資等業務板塊,更好地發揮促動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積極效能。
4.重視風險控制
在高度開放、自由化的互聯網虛擬生態空間下,各類信息交互日漸頻繁,并涵蓋了人們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使之暴露在嚴峻的安全風險下,如若不慎,可能會造成不可挽回的生命財產損失。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輔相成的。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發展要同步推進。”同時,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到,“金融、能源、電力、通信、交通等領域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運行的神經中樞,是網絡安全的重中之重,也是可能遭到重點攻擊的目標。”面對日臻嚴峻的互聯網安全形勢,加強信息安全建設,是大數據技術在商業銀行金融統計中運用的基本前提。對此,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我國相關方面的法律體制建設,規范互聯網操作行為,建立大數據隱私保護制度條例,提高違法犯罪成本,從而構建良好的大數據技術應用環境。另一方面,商業銀行自身亦需不斷提高信息安全風險控制意識,規范大數據技術運用操作程序,全面覆蓋數據采集、數據傳輸、數據存儲以及數據銷毀各個環節,維護客戶合法權益。
四、結語
總而言之,大數據技術在商業銀行金融統計中的運用,是黨中央系列戰略政策的意志體現,更是商業銀行金融服務持續優化的必然選擇。綜合來講,其作為一項龐雜的系統化工程,在實踐過程中要注重審時度勢,以實際情況為導向,充分既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善于總結發現不足,針對性地采取更多有效舉措,包括扎實基礎保障、規范標準程序、創新工作方法、重視風險控制等。作者希望學術界大家持續關注此類課題研究,結合實際情況,從不同測度視角審查大數據技術在商業銀行金融統計中的運用實踐,針對性地提出更多有效發展舉措。
參考文獻:
[1]米曉文.大數據技術在人民銀行金融統計中的應用研究[J].財務與金融,2019(05):64-67.
[2]劉子瑞.新金融工具準則對銀行會計和金融統計的影響[J].金融縱橫,2019(01):54-60.
[3]林旭華.“大數據”時代金融統計在商業銀行營銷中的應用研究[J].時代金融,2018(06):82-83.
[4]唐宏飛.“大數據”時代人民銀行經濟預測和金融統計研究[J].上海金融,2016(02):85-89.
[5]曹小艷.美國金融統計工作發展變化及啟示[J].西南金融,2015(01):36-40.
[6]韋雨,覃安柳,楊朝祖,駱倫良.大數據時代:構建央行金融業綜合統計初探[J].區域金融研究,2014(10):61-64.
作者簡介:張澍洺(1999.08- ),男,漢族,吉林省長春市人,吉林財經大學統計學院經濟統計學專業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經濟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