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瑜 蔡玥
摘要:當今社會形勢下,政府職能轉變,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作用,中小企業創新支持體系對于中小企業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但由于現有的體系中存在的問題,阻礙著中小企業在創新方面進一步發展。因此,研究該體系的現狀、分析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及提出相應的對策,有利于中小企業的發展創新,有利于社會進步。
關鍵詞:中小企業;創新支持體系;金融支持
一、緒論
十九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科學論斷,確定了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而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這一點,凸顯出在新時代的發展下,中小企業創新支持體系的研究成為熱點,新時代下的新發展理念勢必對中小企業創新支持體系中各類服務機構和服務主體的服務范圍、服務資源的聚集方式產生深遠影響。構建創新支持體系是世界各國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的普遍做法。在我國,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中的一支重要而活躍的力量,研究新時代下中小企業創新支持體系的建設現狀對其未來發展有深遠影響。
江蘇中小企業的主體是鄉鎮工業企業(主要在蘇南),且江蘇中小企業的起點最早,基礎最好。截至2016年底,江蘇省中小企業總數達248.2萬家、同比增長22.3%,可見新時代下,江蘇省中小企業的發展關乎省內整體經濟的發展。且從演進趨勢來看,各地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的趨勢是趨同的,雖然由于歷史的慣性各自會保留一些已有的特征,但在中國日益全球化的時代,中小企業的發展進程會趨同,對江蘇省中小企業創新支持體系建設現狀研究更具有普遍性。
新時代下,政府職能轉變,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作用,中小企業創新支持體系對于中小企業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但由于現有的體系中存在的問題,阻礙著中小企業在創新方面的進一步發展。因此,研究該體系的現狀、分析體系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出相應的對策,有利于中小企業的發展創新,有利于社會進步。
二、發達國家中小企業創新支持體系發展歷程和現狀
(一)美國
美國目前約有中小企業2500萬家,其數量約占美國全部企業數量的98%,是美國經濟中最具活力的部分。美國建立了完善的中小企業創新支持體系和制度,形成了獨特的支持措施和完善的支持體系。
1. 通過完善的法律支持體系來保護中小企業創新活動的開展。1963年美國頒布的《小企業法》指出了中小企業存在的潛力,通過法律的手段確定了中小企業的重要地位。隨后,一系列的法律政策出臺,以《小企業創新發展法》為核心,還接連出臺了《專利法》、《知識產權法》、《商標法》等。
2. 設立專門的管理部門負責中小企業相關創新事務。20世紀40年代起,美國政府就開始設立扶持小企業發展的官方機構。美國小企業管理局的職責主要通過提供融資幫助、提供多方面的咨詢和技術,幫助小企業獲得美國政府的采購合同等三個途徑向致力于創辦小企業的美國人提供幫助。
3. 完善的融資體系。多渠道多方面的融資方式,例如直接融資、政府設立的服務中介組織幫助融資、信貸融資等,幫助中小企業解決在創新發展中遇到資金相關的問題。
(二)歐盟
截至2005年,歐盟共有各類企業約2000萬家,其中99.8%的企業為中小企業,其創造的營業額占歐盟總量的57.5%。一直以來,歐盟各國都注重以多種形式、多方維度對創新型中小企業進行支持。
1. 信息服務支持。以成員國的中小企業政策為前提,制定歐盟總體的中小企業創新支持體系政策。歐盟作為一個經濟共同體,需要考慮各成員國的各國國情來制定支持體系,并利用其地理優勢,建立信息服務中心,幫助歐盟各國進行技術合作計劃。
2. 政府采購支持。政府采購能夠幫助企業在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體制下,有明確的創新方向和穩定的創新速度。政府通過采購這種有目的性、引導性的手段,在一些程度上達到指導中小企業進行創新活動的效果。
3. 金融政策的支持。在稅收政策方面,歐盟成員國家對于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實行降低、減免及返還稅收等優惠政策,通過降低中小企業創新成本和資金投入,來鼓勵和引導企業進行全面創新。其次是開設獨特的、更靈活的股票市場EASDAQ市場,給創新型企業進行低門檻股票盤交易,便于中小企業利用股票進行融資。
(三)日本
在日本,中小企業占據著重要地位。2012年,日本全國約有386萬家企業,中小企業就有385萬家,占99.7%,其就業人數約占企業就業總人數的70%。日本也根據其國情制定了相應的中小企業創新支持體系。
1. 建立完善的社會服務支持體系。日本政府為幫助中小企業進行技術指導,設立了專門的實驗研究機構,同時也配備相關技術顧問對每個企業進行單獨指導。提供技術培訓,由大學承辦技術培訓班、人員進修班等,通過系統的教育來對技術人員進行培訓,大大提高了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
2. 建立多元化創業融資體系。日本對審議通過的企業創新計劃提供無擔保、無保證人的貸款,大大降低了融資門檻。同時,日本的地方政府提供分期購買或租賃設備的服務,降低了企業創新成本,推動了創新發展。
三、江蘇省中小企業創新支持發展總體情況
(一)發展歷程
“十二五”期間,江蘇省經信委啟動《江蘇省中小企業創新工程行動計劃(2011~2015年)》,引導中小企業走上內生增長、創新驅動的發展軌道。2014年,江蘇已培育省級“專精特新”和小巨人企業500多家,在省科技廳、教育廳的支持下,全省建成90個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示范平臺和18個高校中小企業公共技術平臺,正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技術創新支持體系。
(二)發展現狀
按照工信部部署要求,建設以省平臺為樞紐,60個窗口平臺為節點,全省資源共享、互聯互通的平臺網絡。線下著力加強三級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和星級平臺建設。引導各地大力推進服務中心進園區、進政府行政中心,使服務更加接“地氣”。無錫、鎮江、宿遷3市進入市政府行政大廳。南京、常州、南通、淮安等中心進入園區。推進服務聯盟建設。省級層面推動以“企業、基地和服務機構”于一體的形式,整合一批實力強、質量和資信好的中小企業服務機構成立了江蘇省中小企業創業創新服務聯盟,開展公共服務活動。完善星級平臺認定標準,加強分類培育和管理。由省轄市認定一、二星級平臺,省認定三、四、五星級平臺。目前全省已認定三星以上公共服務平臺445家,推薦國家認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28家,星級平臺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推動服務體系建設邁上新臺階。
大力培育科技小巨人企業。省、市、縣聯動開展科技小巨人企業培育,入庫企業達800多家,組織專家現場考察,圍繞高端化、國際化,認定50家省級科技小巨人企業,省級小巨人企業累計達100家。積極探索借助資本市場促進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新途徑,推進科技小巨人等成長型企業在省股交中心掛牌。大力推進專精特新發展。圍繞前沿技術領域以及智能制造、新材料、高端配套等細分行業,認定公布50個省級專精特新產品,引領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省級專精特新產品累計達250個,入庫產品超過2000個。組織專業咨詢機構,圍繞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對10家專精特新企業開展咨詢診斷,形成診斷報告,幫助企業提升發展水平。大力推進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省市縣已建技術服務平臺500余家,其中,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示范平臺100家,國家級技術類示范平臺26家。
四、中小企業創新支持體系存在和問題
1. 政府主導,忽略中小企業自身發展中小企業創新需要資金、技術、人才、設施、信息等要素的支持,而政府在選擇企業給予優惠政策的選擇上,往往偏向于發展規模大的企業,給予他們優惠的資金政策、良好的創新環境以及公共服務設施,卻忽略了中小企業自身發展,江蘇省中小企業創新支持體系始終是以政府為主的特點,影響了中小企業的高效發展。
2. 管理制度不夠完善、管理水平低下,許多中小企業內部并沒有起到規范的作用,管理者缺乏系統的管理知識,無法進行現代化的管理建設,導致中小企業管理混亂,管理無制度,在管理上大量“家族式”管理存在,缺乏科學的管理,使目前中小企業的管理處于初級階段。
五、經驗借鑒與啟示
(一)完善中小企業創新的法律法規
以立法的形式保障中小企業創新的動力和活力。要制定與中小企業創新相關的法律體系,以此來確定中小企業的重要地位,保護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不僅如此,完善的法律法規能夠對中小企業的利益給予保護、援助、指導和扶持,從而給企業創新提供了穩定的法律基礎和社會環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中小企業進行創新。
(二)完善中小企業創新支持融資體系
融資體系包括直接資金、信貸擔保、融資扶持政策。通過建立多元化融資體系,例如設立中小企業專項發展基金或資金,向有益于社會進步和技術進步的中小企業提供直接融資渠道。創新借貸方式,對于企業進行評估后再制定借貸策略,減少借貸利息或是免息,幫助企業啟動創業資金。也可以借鑒歐盟的低門檻股票交易所,通過股票的方式幫助中小企業進行融資。
(三)提供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
社會化服務不僅包括提供資金、技術的指導,還包括建立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培訓體系。建立專門的資金技術服務部門,幫助中小企業解決創新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同時,要注重培訓專業的創新創業技術人員,在創新創業課程中融入創業理念、創業案例分析、方案計劃、金融財務投資等專業知識。
(四)優化創新創業環境
可以由美日歐的中小企業創新支持體系中看出,創業環境對于中小企業的成立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富有活力和舒適的創新創業環境,能夠降低中小企業創業成本,激發創新活力,實現真正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優化市場環境是優化創新創業環境的第一步,打破入行壁壘,允許中小企業進入法律不禁止的所有范圍內,從而確保中小企業公平競爭的權利。降低入行標準,簡化工商注冊程序,降低企業注冊資金。
參考文獻:
[1]于斌,劉伯超,陳勇.基于助力裝備制造企業自主創新的江蘇中小企業創新支持體系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9(05).
[2]劉麗君.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財政政策機制[J].中國總會計師,2007(01).
[3]歐陽山堯.歐盟中小企業公司治理及國際比較[M].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
[4]王利,張偉,美日政府推動企業技術創新的經驗與借鑒[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04).
*基金項目:江蘇大學2018年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810299066Y)。
(作者單位:江蘇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