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鑫
摘要:目前,中國已經進入了經濟轉型的新階段,而小微企業在我國所有市場經營主體中占比達到90%,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創業富民的重要渠道,機遇與障礙并存,文章主要介紹小微企業現狀,發展小微企業必要性,以及“新時代”下經濟轉型的實質,另一方面,在國家對小微企業部分少征稅的支持下,小微企業也逐漸受到金融機構的惠顧。同時,小微企業自身也加強轉型升級,提高產品科技含量,不斷創新,加大自身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小微企業;新時代經濟;轉型;“互聯網+”;智能化
一、我國小微企業面臨的現狀
(一)發展機遇
近幾年隨著科技創新的發展,小微企業也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小微企業獲得了優惠政策的扶持,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我國小微企業規模已經超過5000萬家,為社會提供了大批就業崗位,小微企業的經營思想,模式,方法也隨著技術創新,模式創新以及資源加大投入發生改變,憑借信息化的方式和手段,使小微企業在各階段都能擁有相匹配的工具。
小微企業一方面敢于創新,但另一方面小微企業又大多集中在產品初加工的傳統行業中,因而進行轉型升級極為重要。小微企業市場化程度普遍較高,受到外部環境影響大,但面對環境變化也表現出較強生命力,會采用更多的方法渡過難關。圍繞中小微企業的設立,成長,壯大,政府及有關部門也加強引導,扶持,力促其不斷進檔升級,打造發展經濟,解決就業的堅實承載平臺。
(二)小微企業面臨的制約
稅費負擔重。據調查,目前小微企業各項稅費負擔較重,部分小微企業各項稅費占利潤的比重甚至高達60%左右。小微企業需要繳納20多種稅費。針對此國家推出一系列優惠稅收政策,但在實際履行過程中并沒有得到良好的落實,國家推出的扶持民營企業的一系列優惠措施,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被阻礙了,中央稅收與地方稅收的博弈導致小微企業深受其苦。
生產成本的提高。企業發展中受制因素諸多,原材料價格上漲,用工成本增加,人才匱乏等問題都嚴重困擾著小微企業實現新發展,在目前,我國人口逐步老齡化的新形勢下,工資水平自然水漲船高,除了工資上漲外,原材料的上漲更是讓小微企業負擔加重。單純想在生產材料上減少開支,也越來越難實現,另一方面,企業發展缺乏后勁。
融資困難。小微企業因其經營管理時間較短,市場競爭力較弱,體量較小,難以被天使投資人挖掘或難以獲得天使投資人信賴,更難以通過上市來向公眾募集資金或者找到愿意同公司一起成長的新股權所有者。再加上企業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小微企業困境難以避免。
(三)發展趨勢
向“互聯網+”的模式轉變。互聯網這幾年快速發展,很多產業都在向互聯網方面轉型,創新。阿里巴巴等平臺的出現,使得產品供應可以直接從廠家到消費者手里,因此渠道優勢恰恰成為了傳統企業的短板,省去中間環節,直接面對最終消費者。另一方面,多渠道利用互聯網金融模式進行融資,進行融資方式的創新,可以大大降低融資成本及難度,保證資金鏈的正常運行,滿足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
2018年是我國新修訂《中小企業促進法》開始實施的第一年,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推動中小企業創新。一是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深入推進“互聯網+小微企業”專項行動,引導和鼓勵中小微企業應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產品技術研發和應用能力。研究實施中小企業智能化改造政策措施,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重點以研發智能化,數字化解決方案,加快技術集成應用,完善服務體系等。
二、小微企業存在的必要性
(一)小微企業的認定及劃分
小微企業是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式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統稱,小微企業在稅收上的概念和其他部門略有不同,主要包括三個標準,一是資產總額,工業企業不超過3000萬元,其他企業不超過1000萬元;二是從業人數,工業企業不超過100人,其他企業不超過80人;三是稅收指標,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符合這三個標準才是稅收上說的小微企業。
(二)發展小微企業的好處
小微企業是“市場的補缺者”,它對于開拓新的產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小微企業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在推動技術創新,增強整體抗風險能力上有一定的優勢。
小微企業是與所處行業相比人員規模,資產規模與經營規模都比較小的經營單位,小微企業以其經營方式靈活,組織成本低廉,轉移進退便捷等優勢更能適應當今瞬息萬變的市場和消費者追求個性化,潮流化的要求。
其次,小微企業是緩解就業壓力保持社會穩定的基礎力量,同時,也是深化改革的主要推動力,貼近市場,貼近用戶,活躍在市場競爭最激烈的領域,在改革過程中,小微企業往往是試驗區,是突破口,為大企業的改革實踐提供了有益經驗,也為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大局面做出了貢獻。
(三)對“新時代”經濟的重要影響
互聯網產業與小微經濟可以說是互生互利的,互聯網產業在金融與小微企業之間的融通具有先天優勢,是普惠金融的典型,互聯網產業與小微企業就如一對孿生兄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我國實施的融資形式過于單一,通常是依據社會發展股票,或者是債券等,另一方面,依據金融市場系統分析,多方面資本市場構建過于老套,這樣難以滿足小微型企業發展要求的融資信息。互聯網產業與小微企業存在協同合作的優點,保證產業鏈健康運行,促使互聯網產業引導小微企業融合互聯網金融,加強科學技術,更好服務科技行業,促進經濟的轉型。
近年來,人工智能概念爆紅,制造業當然也不例外,那么對于這些中小微企業,有沒有機會趕上智能制造的風潮呢?當然有。以深圳黑云信息為例,黑云信息成立于2004年,隨著企業規模擴展,2005年黑云信息建立了自己的IT系統,對于一些流程如采購、下單、收料、生產等,即時的信息把關都需要正確,稍有閃失就會嚴重損失,因此很多大企業都拒絕接小訂單,但對于像黑云信息這種小微企業來說,卻是一個好機會,利用人工智能加強IT系統建設,提高了生產效率,節省了人力資源,并且,這種輕度智能化管理系統具有較強的可復制性。這有利于更多小微企業提升管理效率,更科學充分的使用信息,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
小微企業特別是科技型小微企業是我國創新體系中最具潛力,最活躍的組成部分,促進小微企業的發展有利于培育和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其次,小微企業由于專注于某一細分領域,小微企業可以通過專業化生產提升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更好的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可以說,小微企業的拼搏創新,為帶動產業生產技術升級,促進實體經濟結構優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加快了經濟中心轉移到經濟質量上來。
三、“新時代”下經濟轉型概況
(一)經濟轉型的實質
經濟轉型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結構在一段時期內發生的根本變化,是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是經濟結構的提升。我國以前的經濟都是靠消耗資源的生產,雖然消耗型產業讓我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是也讓我們付出了巨大代價,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制約了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現今,中國的經濟增長都把科技放在了第一位,換句話說,中國當前的經濟轉型實質上就是用現代科技改造傳統產業,發展具有高附加值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和應用先進技術,工藝和裝備,在提高產品質量,擴大出口和控制污染等方面取得明顯進展。用科技化帶動產業化,把高科技作為發展引擎。
(二)傳統經濟向“新時代”經濟的轉型
首先,互聯網經濟,伴隨著中國進入互聯網時代,經濟主體的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經濟活動,以及金融機構和政府職能部門等主體的經濟行為,都越來越依賴信息網絡,不僅要從網上獲取大量經濟信息,依靠網絡進行預測和決策,而且許多交易行為也直接在信息網絡上進行。互聯網如何賦能傳統行業,進一步助力傳統行業的創新將是產業互聯網的重要目的。
其次,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從誕生以來,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中國AI產業市場廣闊,有望2019年AI產業規模增長至344.3億元,雖然我國AI產業起步較晚,但在計算機視覺技術上,中國企業走在前列,主要應用在電子制造,汽車制造,生物醫療等產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和一批高水平的創新團隊。
還包括創造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經濟工作的中心應轉移到發展質量上來。培育新動能,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現今,中國經濟發展面臨著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中美貿易戰,逆全球化嚴重,呈現諸多新的特點,只有積極地面對和破解問題,才能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四、“新經濟”下小微企業轉型的途徑
(一)小微新政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小微企業融資難,經營難,轉型難等問題引起了廣泛的重視,各地各部門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措施,據了解,2018年9月份,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通知,從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年底,對金融機構向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放1000萬元以下小額貸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稅,對主要小微企業將增值稅起征點由月銷售額3萬元提高到10萬元。
(二)金融支持
目前,由于無法衡量小微企業的效率,成本及收益,各大銀行或金融機構出于風控的考慮,大多都會拒絕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從而造成了小微企業融資困難的窘境。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當前銀行體系內吸儲壓力加大的情況下,發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一方面可以增加小微企業信貸資金額度,另一方面還可以享受存貸比考核上的放松政策。加大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應把服務小微企業作為一項長期戰略,創新服務方式和服務品牌,改變重大輕小的觀念,簡便手續辦理,寬松抵押擔保條件,使小微企業真正受到金融惠顧。
(三)加強自身結構升級
在“新時代”經濟下,小微企業如何轉型適應當今格局呢?最基本的,小微企業要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有利于企業拓寬市場份額,占領市場,當前大多數小型和微型企業生產設備陳舊,生產技術含量低,產品市場競爭力差,若要改變這種格局就必須提高企業內部科技水平,完善創新機制。堅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補短板,實現供需動態平衡。面對互聯網時代,實現智能化轉型,智能商業正在迅速普及,未來所有商業都將實現智能化,智能也將成為未來企業的新本能,這也是中國小微企業發展的新時代紅利。
參考文獻:
[1]孫爍,李振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的小微企業經濟發展策略分析——以青島市為例[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9(01).
[2]祁永忠.金融支持寧夏小微企業發展相關情況分析[J].中共銀川市委黨校學報,2018(01).
[3]王光榮.創新供應鏈金融 助力實體小微經濟[J].現代經濟信息,2017(12).
(作者單位:南京郵電大學仙林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