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翼博 安徽廣播電視臺
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規模擴張迅速,發展過程中也出現諸多問題。為進一步提升文化產業的發展質量,我們需要及時發現問題,尋找對策,完善相關法規制度,使文化產業與資本市場更有效科學的對接融合。
2018年,中央財政通過實施“三館一站”免費開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等文化項目,共落實中央補助地方文化專項資金50.51億元,比2017年增長0.6%。
從投入占比來看,2018年,全國約6萬家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89257億元,占我國當年GDP的10%,但政府投入只占行業整體營業收入的0.6‰;從增速來看,文化行業8.2%的增速,也高于當年GDP6.7%的增速,其中文化服務業34454億元,增長15.4%。由此可見,對于我國龐大的文化產業體量來說,雖然國家對文化產業投入力度在不斷加大,但資金投入量仍顯不足。
十九大以來,國家通過頒布一系列與文化產業相關的政策規定,旨在促進其快速健康發展,但關于文化產業與資本市場對接方面,并沒有明確的指導意見。因此,我國文化產業的投融資模式較為滯后。主要表現在:一是投入主體單一。雖然政府對文化產業具有話語權,由于文化產業自身的特殊性,使得政府往往對公益性和經營性文化產業把握不準,嚴重影響了財政投入的效率,未能達到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二是財政資金有限。我國財政文化產業投入逐年遞增,但是需要財政支出的項目太多,醫療保障、國民教育、養老體系等方面都有明確的長期規劃,這些都需要國家給予大量資金支持。因此,如果僅依靠財政補助,文化產業資金缺口是難以彌補的。
國家一直強調提高社會資本對文化產業的參與度,要求文化產業要積極擁抱資本市場,不過,社會資本始終對文化產業領域不敢冒,進而未能孵化培養出大量優質的文化項目和文化企業。主要原因有:一是資本市場融資難。我國資本市場體系日漸完善,上市條件越來越高,而文化產業中,多數還是以中小企業為主,普遍存在主營業務收入的不夠穩定、業務較為單一的問題,較大程度制約了其上市融資。所以,對于現階段的文化類企業發展狀況來說,資本市場未必能很好適應其投融資需求。二是社會資本進入不暢。由于銀行融資成本高效率低,為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產業了提供了機會,但由于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加之社會資本具有一定短期逐利性,導致社會資本進入的規模小作用更小,未能充分發揮社會資本靈活高效的優勢。
文化產業投融資涉及領域廣,盡管各個領域都在積極溝通協調,并未真正達到有機結合。主要表現在政府管理、產業政策、法律法規、市場主體等方面的原因。
由于文化與意識形態密不可分,在政府實際的管理過程中,往往低估了文化產業的商業價值和市場影響力。同時,文化產業管理的法律手段不健全,難以扶持文化產業健康快速成長。因此,從行業的公信力到行業管理與服務的標準,再到文化企業之間的聯動協作,都需要政府統籌協調。
我國文化領域的投融資主體已呈現多元化的趨勢,而文化產業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完善,嚴重影響了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一是缺乏法律法規保障,導致民營企業參與文化產業顧慮較多,主要擔心市場競爭的潛規則。二是需要產業政策支持的大量中小文化企業在投融資渠道上缺乏法律法規來保障有效途徑和有利地位。就當前比較流行的文化產業基金來說,無論是GP還是LP多數采用對文化企業、文化概念進行風險投資的模式,但是在投融資法律法規不健全的外部環境下,自身需要大量專業人才隊伍來運營前提下,這種投資模式很難有效進行風險控制。
近年來,雖然我國當前文化產業規模擴張迅速,我們依舊缺乏一些具有世界范圍影響力的文化IP。距離普通民眾最近的文化產業消費,就是電影市場。電影是我國文化產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距離普通民眾最近的文化產業消費市場。根據有關數據統計,2019年春節檔內地電影票房累計超過55億元,排名前三的影片票房均破10億元:《流浪地球》票房19.24億元,《瘋狂的外星人》票房14.10億元,《飛馳人生》票房10.13億元。而從全球影史票房前十的電影排名可以看出:無論是漫威影業、迪士尼還是環球電影,這些頂尖的電影制作公司都擅長深挖自有IP的價值,自然就出現了:復仇者聯盟系列、星球大戰系列、速度與激情系列、冰雪奇緣系列等現象級影片。
我國正在不斷擴張文化產業規模,其速度令世界驚嘆,外媒評《流浪地球》稱,中國電影業終于加入好萊塢式“太空競賽”。不過,我國文化產業對IP價值的開發一直浮于表面,未能深挖其價值。我們只有培育出更多具有世界范圍影響力的文化IP,才能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發展。
結合我國文化產業投融資存在的問題和根源分析。筆者認為,只有充分認識到文化產業的投融資問題,健全文化產業投融資機制,才能促進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們應當充分利用國家補助,用好發展紅利,積極對接社會資本。為此,筆者提出了一些相應的對策建議。
一方面,隨著行業規模的擴大和行業類型的衍生,國家應當及時調整政府與經營性和非經營性文化產業之間的關系,按照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統籌管理,推進文化產業全面發展。另一方面,國家應當通過科學合理劃分資金、配置資源的方式,在文化產業內部,也應該明確投入重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財政扶持。此外,國家應當要逐步減少市場化性質較強的文化產業的投入,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逐步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
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在文化產業投融資中的作用。一方面,對于國有大型文化企業可以通過股份制改造,爭取上市。同時,也要文化企業創造良好的上市環境,增強上市過程的透明度和效率,鼓勵更多的優質文化企業上市融資,更要逐步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以滿足更多文化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上市需求。另一方面,對于中小文化企業可以通過成立投資基金的方式,組建投融資平臺,提高文化企業融資能力。
以“互聯網+”模式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變革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只有增強投融資客體實力,才能吸引文化投融資主體的參與其中,進而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提高投融資效率。一方面,應該通過對廣播電視、書刊印刷、文化娛樂等行業的技術和裝備進行迭代升級,推動文化產業對創新技術的應用。另一方面,應該不斷提高文化產業投融資客體自身實力,努力開發培育出更多具有世界范圍影響力的文化IP,并充分利用好4K超高清視頻技術、5G傳輸技術等科技前沿技術,形成產業規模的文化產品或服務項目,建立全產業鏈共同發展的模式,推動我國文化產業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