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鈺瑩 中國人民大學
前言:企業稅務管理是當下影響我國企業生存發展重要因素之一,更對企業長遠戰略發展具有較大的意義影響。然而現階段有關新形勢下加強企業稅務管理的對策研究相對較少,基于該問題現狀,要求行之有效的方法對其進行分析研究,如完善鞏固稅務管理制度、加強工作人員專業素養教育、建立信息化稅務管理體系等,本次研究對新形勢下加強企業稅務管理的對策進行分析,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
隨著當下我國市場經濟迅速發展,企業作為社會經濟發展重要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當下我國企業已經由傳統的固化形式向動態形式轉變,從企業生存發展及規模壯大的角度出發,提升企業稅務管理效率及質量十分關鍵。企業稅務管理是企業財務管理重要組成部分,是指企業根據自身實際財務與經濟情況按照國家規定進行合理納稅,對企業內部控制、外部運行、市場規劃尤為關鍵。作用意義如下:第一、有利于滿足納稅管理體系的標準要求,企業在日常經營及發展過程中往往會受納稅管理體系監控,納稅管理體系不是單一片面的簡單流程,而是更為科學、合理的系統布局,對企業通常以標準手段進行嚴格控制,這樣就需要企業在納稅過程中更為規范與標準,企業稅務管理正是基于此,將這種標準要求進行滿足[1]。第二、有利于企業長遠發展及規劃,在對其進行管理過程中需要從企業自身發展及規模壯大角度出發,稅務管理不僅可以起到標準納稅的實際作用,也可以為企業財務風險規避與優化起到積極作用,在該過程當中通過合理的對稅務管理進行應用,起到了鞏固企業內部環境的重要作用,為進一步工作開展打下基礎。
企業稅務管理相對較為復雜,在實際管理過程中極易出現諸多問題。其中,基礎工作有待完善十分重要。第一、稅務管理相關信息、數據采集精度缺乏,很多企業都不能對相關數據信息進行有效采集,導致稅務管理過程中因缺乏數據支持風險問題頻出。通過對部分企業進行分析研究后發現,造成該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如下:1、大數據技術及相關設備缺乏,不能對技術層面對稅務管理數據進行分析;2、缺乏采集、分析意識,稅務管理理念較為滯后,不能從時效性、功能性角度出發,導致后繼問題頻出。3、管理人員自身素質問題,缺乏專業性及操控性,導致數據采集分析精度不夠。第二、稅務管理機制需要完善,很多企業在稅務管理制度制定方面都過于片面,對稅務管理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性不明確,具體如下:1.缺乏責任機制,稅務管理工作過于混亂,工作人員基本崗位責任缺乏,造成工作過程中出現互相推諉、互相指責等情況,嚴重影響稅務管理工作順利進行。2.缺乏組織協調與資源配置,稅務管理側重于企業財務管控,其管理依據主要以企業財務現狀、組織協調及資源配置為主,但通過對部分企業分析研究后發現,很多企業在稅務管理中不能對各種相關資料進行利用、配置,各部門之間嚴重缺乏組織協調,導致相關工作開展一度受阻,稅務管理質量及效率也長期得不到提升。
稅務管理工作開展的中心為人,缺乏人的主觀意識及功能發揮就無法在較短時間內提升其質量、效率。通過對部分企業進行分析研究后發現,部分稅務管理工作人員綜合素質偏度、嚴重缺乏其專業素養。首先,稅務管理崗位人員配置較為混亂,稅務管理工作不是片面的簡單環節,需要對其進行合理管理、科學控制,在稅務崗位人員配置中部分企業存在肆意進行、盲目任用等情況,很多稅務管理崗位工作人員都不是其相關專業畢業,甚至為閑雜人等,這樣就導致稅務工作開展一度陷入困境。其次,工作人員專業性、理論性不足,稅務管理工作通常較為復雜,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及理論技巧,需對企業內部環境與發展規模等進行估測、預判,對相關稅務涉及問題重點分析。但很多工作人員在該方面都較為缺乏,無法對其進行合理的預判及管理,稅務理論知識及專業技巧嚴重缺乏,導致無法對相對復雜的稅務管理工作進行鞏固提升[2]。
針對當下企業稅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應從其構建稅務管理體系入手,將其時效性、功能性充分發揮出來,而不是單一模式構建,具體如下:第一、建立崗位責任機制,對相關工作職責及任務進行完善,在該過程當中需要對工作人員自身情況進行了解掌握,對部分工作范圍及管理權限進行下發、派分,將崗位責任與工作責任進行結合,如出現問題后可以第一時間追查到指定責任人,起到稅務管理工作高效開展的實際作用[3]。第二、完善基礎建設,在基礎建設完善方面也應從多方面考慮,將稅務管理過程中的涉及項目進行分析,從數據信息獲取、分析、處理為主,對大數據技術、相關設備的等進行引用,結合實際情況與發展需求,構建數字化管理體系。提升企業稅務管理的時效性與功能性,確保相關工作順利及有效開展[4]。第三、加強相關機構與部門的組織協調,稅務管理工作需要各部門、機構等進行協調培養,應該強化該配合機制,從稅務管理全面提升角度出發,對各相關涉及部門進行工作完善,加強其整體協同能力與合作機制,為開辟企業全新稅務管理模式打下基礎。
從人的角度出發,對其稅務管理工作進行完善,在對其進行完善過程中不能單一的從某一層面入手,應對其人才的整體培養方面出發,具體如下:第一、對工作人員專業素養進行培養,稅務管理工作需要從其專業理論層面出發,將專業知識與實踐應用進行融合,在對工作人員進行培養過程中,一定要對其專業知識的實踐應用性進行掌握,培養稅務管控、風險規避、優化控制的實際工作能力。第二、提升工作人員的職業素養及操守,在該過程當中需從工作人員的崗位意識、職業操守層面出發,完善其對稅務管理的認識程度與服務意識,可進行崗位職責教育、工作核心教育、忠實企業教育等。讓工作人員可以在第一時間內感受到企業稅務管理工作對其發展的實質影響,進而起到鞏固稅務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首先,在稅務管理中應深化企業管理者的責任義務,對企業管理崗位進行定崗定位,并對相關管理部門主要負責人進行確定,即所說的崗位職責機制,一旦出現問題能在第一時間內追查到指定管理負人[5]。另外,在責任制建立當中應對企業各部門、各機構等進行信息關聯,并對諸多部門的工作職責與相關義務進行合理劃分,劃分必須明確、嚴謹,千萬不能肆意進行、盲目開展。對各部門進行關聯中應采用信息化方式,強化信息稅務監督關聯時效性。
其次,設計全面的稅務管理機制。機制有效實施可為該企業管理功能、管理水平等進行積極鞏固。以企業會計信息管理為實際案例,應對會計稅務監督機制進行重新設計,強化細節控制、量化管理。同時,會計管理人員、工作人員作為會計信息管理稅務監督的重要主體,自身素質及專業水平對稅務監督信息的可靠、精準化影響頗大。所以,工作人員職業道德及工作態度在日常中得到更為有效的管理規范。另外,也可從管理人員權力制衡方面入手,對其權力進行平均分化,進而避免權力過于集中及管理“一言堂”情況出現。
最后,完善稅務管理稅務監督機制,通過有效稅務監督可以對企業諸多弊端、問題等進行震懾。在稅務監督機制完善中需要從企業內部全面入手,而不是區域性、階段性,針對內控失效的問題節點采取實時稅務監督策略。可以進行同級可以進行稅務監督、上下級可以進行稅務監督、跨部門可以進行稅務監督等。這樣企業管理水平提升起到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6]。
結論:綜上所述,通過對新形勢下加強企業稅務管理的對策進行分析研究,從多方面、多角度對當下企業稅務管理工作中存在問題進行闡明。結合實際情況與發展需求,提出相關優化對策,主要包括完善鞏固稅務管理制度、加強工作人員專業素養教育、建立信息化稅務管理體系等,為下一步工作開展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