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趁新 魏艷香
盆腔炎臨床常見的一種婦科疾病,發病后出現較多并發癥,最常見的為慢性盆腔痛,臨床主要表現為小腹疼痛、墜脹感,并伴有腰骶酸痛,月經前后、性交及勞累過度后癥狀加重[1]。現階段,臨床治療多采取抗生素藥物治療,容易出現耐藥性,降低治療效果,既影響患者學習與工作,又會引發盆腔淤血,增加月經量,導致卵巢功能受到損傷,出現月經失調。慢性盆腔炎長期病變會引發盆腔充血、瘢痕黏連,嚴重者出現輸卵管阻塞,最終引發不孕癥。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60例盆腔炎性不孕癥患者,在常規應用抗生素藥物基礎上給予清熱利濕化瘀劑與清熱利濕化瘀劑保留灌腸治療,探究其治療效果,現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盆腔炎性不孕癥患者6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30例與對照組30例。對照組年齡21~46歲,平均年齡(29.42±5.71)歲;病程1~22個月,平均病程(12.17±3.12)個月。治療組年齡21~45歲,平均年齡(29.27±5.56)歲;病程 1~21個月,平均病程(11.98±2.96)個月。2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滿足《盆腔炎性疾病診治規范》[2]中相關診斷標準;中醫證型為濕熱瘀組證;有性生活史;治療依從性好;知曉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哺乳期或妊娠期婦女;嚴重臟器功能不全;藥物過敏;精神疾病;嚴重免疫系統疾病。
1.3 治療方法2組患者均實施抗生素藥物治療,對照組給予清熱利濕化瘀湯口服治療,方藥組成:茯苓15 g,牡丹皮12 g,赤芍12 g,知母10 g,黃柏10 g。辨證施治,正氣虛損者,加白術12 g,黨參12 g,黃芪20 g,山藥15 g;出現包塊者,加桂枝6 g,昆布12 g,水煎服,取汁100 ml,每日1劑,早晚服用。治療組在上述基礎上實施保留灌腸治療,囑咐患者排便干凈,取患者左側臥位,對會陰部進行檢查,確定是否異常,依據治療操作標準與要求,將一次性導管管前端插入直腸,動作緩慢,用石蠟油、肥皂水等潤滑處理一次性導尿管前端,插入深度超過15 cm,取汁100 ml實施溫熱灌入,經導尿管用輸液器滴入,囑咐患者保持位置超過0.5 h。所有患者每月治療20 d,月經干凈后3 d開始治療,1個療程為3個月。
1.4 觀察指標觀察記錄2組患者體征積分、癥狀積分與綜合積分,各項滿分為30分,分數越高提示生理狀況越差。依據臨床癥狀改善情況評價治療總有效率。顯效:臨床癥狀均消失,各項指標接近正常或正常;有效:臨床癥狀部分緩解,各項指標有所好轉;無效:臨床癥狀無變化甚至加重。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觀察記錄2組患者癥狀改善時間與抗生素使用時間。

2.1 2組患者各項中醫積分對比治療組體征積分、癥狀積分、綜合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各項中醫積分對比 (例,
2.2 2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對比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3.34%,對照組為70.00%,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例,%)
2.3 2組患者癥狀改善與抗生素使用時間對比治療組癥狀改善時間與抗生素使用時間低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癥狀改善與抗生素使用時間對比 (例,
臨床常見的一種婦科疾病是慢性盆腔炎,引發疾病的原因為雜菌群,包括厭氧菌、大腸桿菌、葡萄球菌等[3]。涵蓋范圍涉及盆腔腹膜、卵巢、輸卵管以及子宮等,發病原因與宮腔手術執行無菌操作不嚴、經期不注意衛生以及性生活不潔有關[4]。以往治療多采取西醫治療方式,如服用抗生素類藥物,但病情易反復,未能達到預期治療效果。目前治療多采取中醫結合治療方式。近幾年來,有研究指出,單一中藥治療盆腔炎性療效顯著。
中醫學中指出,慢性盆腔炎屬“濕熱”“下焦”“瘀血停滯”范疇,治療方法主要是清熱利濕為主,加以活血化瘀輔佐[5]。本次研究應用清熱利濕化瘀劑治療盆腔炎性不孕癥患者,方中赤芍、知母、黃柏、茯苓、牡丹皮有活血化瘀、清熱利濕之功效,其中知母與黃柏還有抗病原微生物、解熱之功效。茯苓、牡丹皮、赤芍還有散瘀、消腫之功效。多數慢性盆腔炎患者出現附件增厚、子宮活動差、宮頸舉痛、腰骶酸痛、下腹痛以及帶下量增多等癥狀,針對患者實際情況實施辨證治療。黃芪、山藥、白術及黨參有抗菌、消炎止痛及補血益氣之功效。
中醫灌腸是中醫血腫常用的一種治療方法,主要治療痛癥、毒癥、瘀癥急迫者,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之功效,還可起行氣止痛、軟堅散結之功效。有研究選取64例盆腔炎性患者給予中藥保留灌腸治療,結果表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6]。也有研究選取92例盆腔炎性不孕癥患者實施中藥保留灌腸治療,結果表明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65%,而對照組為82.61%,治療組高于對照組[7]。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4%,對照組為70.00%,治療組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表明清熱利濕化瘀劑與保留灌腸療法聯合治療可加快患者恢復。有研究指出,中藥制劑與保留灌腸療法可改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有研究選取102例盆腔炎性不孕癥患者,分別給予中藥制劑,中藥制劑與保留灌腸療法聯合治療。結果表明聯合組中醫證候積分明顯低于單一組[8]。本研究在灌腸治療過程中,選取與對照組相同劑量藥物,取藥汁適宜溫度實施灌腸治療,以緩解患者各種癥狀。以中醫說法則為不助邪、扶正氣,可增強患者體質,預防疾病侵襲。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組慢性盆腔炎表現、盆腔壓痛、勞動強度、性交疼痛指數等中醫癥狀顯著改善,體征積分、癥狀積分與綜合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與上述研究結果基本一致。研究在治療期間,嚴格控制灌腸速率與導管插入深度,進而減輕給患者機體帶來的損傷,加快患者恢復。有研究選取64例患者盆腔炎性疾病不孕癥患者,分別給予常規抗生素藥物治療與中藥濃縮液保留灌腸治療,結果表明觀察組癥狀改善時間與抗生素使用時間低于對照組[9]。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組癥狀改善時間與抗生素使用時間低于對照組,與上述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盆腔炎性不孕癥經中藥濃縮液保留灌腸治療效果顯著,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