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燕 白方樹 徐曉靜 周 宇
銀屑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具有病程較長、易反復發作的特點,嚴重者甚至終生不愈,該癥以皮膚出現紅色炎性丘疹、斑丘疹及不同大小的斑片損傷,覆有多層銀白色鱗屑等為主要臨床表現,部分患者伴有瘙癢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臨床西醫多采用卡泊三醇軟膏治療銀屑病,可在一定程度緩解臨床癥狀,但仍易反復發作。隨著中醫的不斷發展,中醫熏洗療法被廣泛應用于銀屑病的治療過程,取得良好效果?;诖?,本研究采用中藥外洗治療尋常型銀屑病血燥證患者,旨在進一步觀察其臨床療效。具示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11月期間收治的尋常型銀屑病血燥證(67例)患者的臨床資料,視其藥物治療方案的不同給予分組,分別為對照組(卡泊三醇軟膏,33例)與治療組(中藥外洗,34例)。本研究已通過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患者及其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對照組中男20例,女13例;年齡19~63歲,平均年齡(37.82±5.93)歲;病程1~16年,平均病程(8.87±4.75)年。治療組中男19例,女15例;年齡20~64歲,平均年齡(38.24±5.86)歲;病程1~18年,平均病程(9.21±4.84)年。統計學比較2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西醫:符合《實用皮膚科學》[2]中相關診斷標準;②中醫:符合《中醫皮膚性病學》[3]中血燥癥,主癥:皮損淡紅,干燥脫屑,可伴皸裂;次癥:口干咽燥,便干;舌脈:舌淡紅,苔少或薄白,脈象細或緩;③年齡在18~65歲;④皮損面積在軀體面積30%以內者。排除標準:①近30 d內使用過維A酸類、免疫抑制劑、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者;②妊娠或哺乳期者;③皮損合并其他皮膚病或嚴重感染者;④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或嚴重免疫功能低下者;⑤對試驗藥物過敏者。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卡泊三醇軟膏(愛爾蘭利奧制藥,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100803,規格:15 g:0.75 mg)治療,取適量藥膏涂抹于患處,2次/d。治療組給予中藥外洗治療,中藥外洗方:生地黃20 g,當歸20 g,白芍20 g, 川芎20 g,麥冬20 g, 桃仁20 g, 紅花20 g,白鮮皮20 g。每日1劑,水煎早晚2次外洗患處。2組均連續治療4周,停藥后隨訪4周。
1.4 評價指標①通過尼莫地平法[4]評估2組入選者治療4周后療效,尼莫地平法:療效指數n=[(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臨床痊愈:皮損基本消退,臨床癥狀消失,n≥95%;顯效:皮損大部分消退,臨床癥狀明顯減輕,95%>n≥70%;有效:皮損部分消退,臨床癥狀有所改善,70%>n≥50%;無效:皮損消退不明顯,臨床癥狀未減輕或反而惡化,n<50%;總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通過銀屑病面積與嚴重性指數(PASI)[5]評估2組入選者銀屑病面積與嚴重性,0~72分,評分越高病情越嚴重;③停藥后隨訪4周,記錄2組復發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4.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12%,高于對照組的72.7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PASI評分治療后,治療組PASI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PASI評分比較 (例,
2.3 復發情況2組停藥后均進行4周隨訪,治療組4例患者復發,復發率為11.76%(4/34),對照組13例患者復發,復發率為39.39%(13/33),治療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751,P=0.009)。
中醫學認為銀屑病屬“白疕”“松皮癬”“蛇虱”等范疇,是一種相對難治的皮膚病,其發病機制復雜,尚不能明確,但大多數研究者認為“血燥”“血瘀”“血熱”是其發病的主要因素[6]。因此,應以清熱祛濕、活血化瘀、涼血解毒、養血潤燥為主要治療原則。
卡泊三醇軟膏是臨床西醫治療銀屑病的常用藥物,是維生素D衍生物卡泊三醇的外用制劑,可對皮膚細胞增生和分化產生抑制作用,從而糾正銀屑病皮損的增生和分化,但單純使用該藥療效緩慢,且易反復發作,不利于患者接受。本研究采用的中藥外洗方具有養血、滋陰、潤燥、止癢的良好功效,且價格低廉、安全可靠,被廣大患者接受和認可。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ASI評分低于對照組,且復發率低于對照組,表明中藥外洗方可有效提高銀屑病血燥證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減少復發情況。分析其原因,本研究采用的中藥外洗方中生地黃、麥冬具有滋陰補血、生津止渴的作用;當歸、川芎具有祛風止痛、活血行氣、潤燥滑腸的功效;白芍具有活血化瘀、養血潤燥的作用;桃仁、紅花均具有活血化瘀、散濕去腫的作用;白鮮皮具有清熱燥濕、祛風解毒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祛風解毒、清熱散濕、活血化瘀之效[7]。現代藥理學認為,生地黃的主要活性成分為環烯醚萜苷類物質、生地黃多糖和生地黃寡糖,具有改善心血管系統功能及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等作用;當歸中的丁基苯酞可提高機體血流速,改善血液循環;白鮮皮中的白鮮堿具有廣譜真菌抑制作用、白鮮皮提取物可起到止癢的效果,此外該藥還具有免疫抑制、抗炎及抗過敏的作用;全方合用有效提高銀屑病血燥證患者機體免疫功能,改善銀屑病血燥證患者瘙癢癥狀[8]。
綜上所述,中藥外洗治療尋常型銀屑病血燥證患者療效顯著,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減少復發情況,最終促使患者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