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任鋒 劉曉林 李曉敏 杜銀屏 尹 燁
癲癇是一種臨床常見神經系統疾病,屬于慢性腦部疾病,具有易反復、發作形式多樣、突發突止等特點[1]。大腦神經元異常放電,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出現短暫異常是癲癇的主要發病原因,若不及時治療,癲癇反復發作會對神經元細胞造成損傷,進而導致海馬神經元出現障礙,嚴重者甚至產生不可逆神經系統損傷[2]。臨床目前采用藥物治療,療效明顯,但易引發較多不良反應,對患者生活產生不良影響,降低患者生活質量。鑒于此,本研究將探討柴桂溫膽定志湯聯合針灸治療癲癇的療效。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8年1月—2019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癲癇患者110例,隨機分為2組,每組55例。觀察組中男35例,女20例;年齡19~65歲,平均年齡(43.76±6.74)歲;病程1~7年,平均病程(3.91±1.68)年。對照組中男36例,女19例;年齡19~66歲,平均年齡(43.68±6.83)歲;病程1~6年,平均病程(3.15±1.51)年。2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已知曉本項研究并審核,知情同意書均由患者及其家屬簽署。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實用內科學》第13版相關診斷標準[3];②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4]相關診斷標準;③近3個月內發作>2次;④未接受其他癲癇治療。排除標準:①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②合并嚴重肝腎疾病者;③存在認知障礙或精神疾病者。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柴桂溫膽定志湯治療,處方包括:黃芪12 g,半夏10 g,枳實12 g,桂枝15 g,柴胡15 g,茯苓15 g,黨參12 g,生龍骨30 g,陳皮12 g,赤芍藥15 g,竹茹12 g,遠志30 g,石菖蒲30 g,生牡蠣30 g,大棗5枚,生姜4片,煎取藥液400 ml,1劑/d,分2次早晚溫服。在對照組基礎上,觀察組給予針灸治療,患者取臥位,叮囑患者保持呼吸平穩,采用1~1.5寸一次性鋼針,消毒后通過平補平瀉法,捻轉進針后留針30 min,選擇足三里、間使、太淵、豐隆及太沖等作為主穴,以神門、膻中、三陰交、合谷、百會等作為配穴,每次操作時選取2~3個穴位,隔1 d針灸1次,連續針灸10 d為1個療程,后休息5 d,繼續下一個療程。2組均治療3個月。
1.4 觀察指標①治療3個月后,對比2組治療效果,檢測并記錄患者治療前腦電圖癲癇放電指數,以此作為參照指標,顯效:癲癇性放電完全消失;有效:患者癲癇性放電減少≥50%;無效:癲癇性放電未有明顯減少甚至放電次數增加。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分別對比2組癲癇癥狀積分,根據強直持續時間,<1 min為1分,1~5 min為2分,5~10 min為3分,>10 min為4分;根據意識狀態,恍惚為2分,神識昏蒙為4分,昏蒙加重為6分,昏聵為8分;抽搐持續時間,1~3 min為1分,4~10 min為2分,11~30 min為3分,≥31 min為4分;意識障礙持續時間,<30 min為1分,30 min~1 h為2分,1~3 h為3分,3~6 h為4分,>6 h為5分。總分為4項積分之和。

2.1 治療效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總有效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癥狀積分治療前,2組癥狀積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各項癥狀積分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癥狀積分對比 (例,
癲癇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抽搐反復發作、出現意識障礙,感覺、行為、情感等神經功能異常,臨床發病與遺傳因素、系統性疾病或腦部疾病有關,若患者得不到及時治療,會產生嚴重后遺癥,目前臨床治療主要以控制癲癇發作為主要方向。
癲癇在中醫學中屬于“癇癥”范疇,病位在心脾,發病機制為痰蒙清竅,心竅被蒙閉,患者因此出現氣機失調,肝氣不暢,郁則生風,失衡日久而積發為癲癇[5]。柴桂溫膽定志湯中,黃芪性微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的作用;陳皮性溫味辛,與半夏均具有降逆止嘔,化痰燥濕等效用;枳實性微寒,味苦、微辛,具有化痰散痞、消積破氣的功效;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的功效;柴胡性微寒味苦,具有解表發汗、散寒止痛的功效;茯苓性平味淡,具有寧心健脾、利水滲濕的功效;黨參性平味甘,具有和胃生津的功效;石菖蒲具有豁痰開竅、開胃化濕、提神益智等功效;大棗性溫味甘,具有養脾、平胃氣、止咳的功效;生姜主治肺寒咳嗽、脾胃寒癥,諸藥合用,可發揮息風化痰、調場氣機的功效,有效改善患者臨床意識不清等癥狀[6,7]。桂枝湯和小柴胡湯均出自《傷寒論》,小柴胡湯可治心煩、胃氣失、胸脅苦滿等癥狀,桂枝湯可治氣血失和、食欲不振、肝膽郁結等癥。柴桂溫膽定志湯可有效改善癲癇患者精神狀況,降低患者神經元興奮性,減少動作電位發作,最終減少患者癇樣放電,達到控制患者氣郁痰阻、神竅迷蒙之癥。針灸可為患者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平衡陰陽,從而改善機體功能,提高患者免疫力[8]。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各項癥狀積分均較低,治療總有效率較高,表明柴桂溫膽定志湯與針灸聯合治療,可有效降低癥狀積分,改善患者意識狀態,臨床治療效果較好,有助于患者轉歸。但本研究因納入樣本量較少,研究結果存在一定局限性,故臨床仍需大樣本研究進一步證實研究結果真實性。
綜上所述,柴桂溫膽定志湯聯合針灸治療癲癇有助于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升治療效果,臨床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