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敏 張海英
【中圖分類號】R7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3-09--01
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狀動脈急性閉塞,使部分心肌因嚴重持久缺血而發生的局部壞死的一種嚴重疾病,臨床上表現為嚴重而持久的胸部悶痛(個別患者可能無疼痛),左心功能不全、休克、心律失常,是心臟猝死的主要原因,死亡率較高[1].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所導致的心肌壞死,其病因較為復雜,可因過勞、暴飲暴食、寒冷刺激、便秘、吸煙酗酒等引起,患者多會表現出持久且劇烈的胸骨后疼痛,嚴重者可誘發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危及患者生命[2]針對 AMI 的治療,介入治療被認為是最安全有效的治療措施,梗死相關血管的開通率極高。急性右室心肌梗塞是指為機體右室供應血液的相關血管出現閉塞導致血液流動受到阻礙,大面積供血液區域因此進入嚴重缺血的狀態,如不及時干預可能引發心肌壞死.有極高的致殘、致死率,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一般患者存在以下情況可考慮為急性右室心肌梗塞:出現低血壓臨床癥狀且伴有右心功能不全,部分患者存在心源性休克;急診介入治療是目前臨床治療急性心梗最為常用,也是最為有效的手段,通過溶栓或支架置入等方法可有效 、快速恢復患者心肌的血液供應,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的臨床癥狀,提高急性心梗患者的生存率
1 心電圖改變在預測病變血管中的價值判斷:
V4R導聯ST段抬高≥0.05 mV,Ⅲ度房室傳導阻滯,I導聯ST段壓低>0.1 mV,aVL導聯ST段抬高≥0.2 mV,III導聯ST段抬高>0.25 mV,V2、V3、V4導聯ST段壓低之和≥0.4 mV,I、aVL導聯ST段壓低之和≥0.25 mV;其中I導聯ST壓低>0.1 mV、V4R導聯sT抬高≥0.05 mV和Ⅲ度房室傳導阻滯3個指標判斷右冠脈近中段為梗死相關動脈的特異性均高達100%。
2.1 術前準備 向患者及家屬交代主要風險,快速核對患者身份信息,簽署患者手術同意書。及時講解急性心肌梗塞疾病相關知識,使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及將要接受的治療、護理內容,消除因突然起病所致緊張、恐懼情緒;護理人員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給予適當語言、肢體鼓勵消除患者接受治療后顧之憂;準備要迅速,所有工作人員快速到位,所有急救藥品,手術用品,藥品準備齊全。建立兩組靜脈通路,吸氧,改善通氣功能,盡量調整患者整體身體狀態以適應手術需要。
2.2 術中準備 術中注意監測患者血壓,血氧,心律,呼吸等基本生命體征的變化,發生 AMI 的患者時刻處于高危險期,其血流動力學變化極不穩定,加上麻醉,穿刺的手術操作的刺激。經連續心電監護觀察到心室顫動先兆,及時報告醫生并予以相應處理,避免發生惡性心律失常,阿斯發作。一旦觀察到收縮壓<90 mmHg,應密切觀察皮膚顏色、意識及神志變化、末梢循環情況等,及時發現休克癥狀并積極予以抗休克治療,改善臨床預后,降低病死率。對于心臟驟停者,及時予以胸外心臟按壓和呼吸囊輔助呼吸等。同時做好電擊除顫準備,操作時注意熟練、迅速、準確,除顫后立即觀察心律變化,如不成功,需進行第二次及第三次除顫處理在檢測患者狀態的同時,導管室的護士要熟悉醫生的手術操作過程,密切配合醫生的操作。記錄給患者使用的肝素量,觀察患者有無出血傾向等。時刻警惕患者變化和醫生需要,反應迅速,動作要敏捷準確。
2.3 術后護理 向患者交代手術過程順利成功,告知患者術后絕對臥床并保持術側肢體伸直等注意事項,向患者的病房管床醫生和護士交接好護理工作。由于急性心肌梗塞會對神經系統產生功能型障礙,使得患者產生憂慮的情緒,這種情緒可能導致患者的腎上腺素的分泌過勝.影響內分泌系統,從而使得患者的血壓較常壓明顯升高。為了減少患者的易怒、易激動的癥狀,可以進行鼓勵、開導、轉移思緒等方式進行心理輔導,能夠對患者的病情起到很好的護理效果。同時.消除患者的易怒情緒,能夠有效改變患者的臨床表現。[3]
因此,手術的順利進行和成功率很大程度上也受導管室護士的護理配合質量。術前護士的準備工作充足而完備,醫生能快速的開展手術,爭取寶貴時間。導管室的護士能夠及時發現患者變化,及時采取急救措施,也是患者在術后能夠盡快恢復,早日順利出院的保證,我院2017.7-2019.5急診右冠心肌梗塞28例介入,無一例死亡,無一例并發癥,手術后安返病房,痊愈出院。
參考文獻:
王曉麗,丁亭亭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J].中華現代內科學雜志,2010 年 1 月 7 卷 1 期..
楊亞佳,范雪華,江溶.優質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8):718-720.
鄧彬.3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救治護理體會[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7(5):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