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雪梅
【摘 要】高校學生較為密集,需要針對肺結核疫情進行科學預防,并不斷完善應對機制。下文就高校肺結核疫情的預防和應對機制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校;肺結核疫情;預防工作;應對機制
【中圖分類號】R5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2-03--02
引言:
肺結核疫情對人體的健康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為了規避高校出現肺結核疫情,需要有效開展預防管理工作。
一、肺結核疫情預防
在高校開展肺結核疫情預防工作時,需要通過對學生進行嚴格體檢,排除相關的疫情隱患。同時開展校園肺結核的預防宣傳工作,提高學生的主動預防意識。疫情的爆發與衛生環境有直接聯系,高校需要加強對校園衛生環境的監督管理,并不斷提升校園醫護人員的專業技能,確保各項預防工作落實到位。
二、應對機制探討
(一)構建長效應對機制
衛生部門與教育單位需要充分的重視高校肺結核疫情預控工作,在兩者的相互配合下,給予高校肺結核疫情的防治技術指導,同時派遣專業的醫師進行定期服務。高校肺結核疫情的發生與校領導的不夠重視有著直接關系,需要衛生部門對高校的衛生工作進行監督約束,確保預控工作方案的執行力度。在肺結核疫情應對機制構建時,可以學習國外成功的管理經驗。在校園建構疫情預防體系與長效的應對管理機制,同時需要構建衛生部門與教育單位的聯動響應機制,并將其機制法律化、規范化,在其機制下細化疫情的風險評估、疫情的篩查工作、應對的措施等,充分發揮出應對機制的價值。
例如,高校篩查出個別學生出現了肺結核疾病,在對學生進行預防性用藥管理階段,校醫護人員、班主任、輔導員需要全程合作,督導學生定時進行預防性用藥,將肺結核疫情的暴發風險控制到最低。
在衛生部門與教育單位聯動響應時,需要及時的將學生的患病動態信息,反饋給教育單位,確保校園防控機制可以及時啟動,將預控工作盡早落實到位,避免更多的學生出現肺結核病情。
(二)高校篩查應對方式的創新
在高校肺結核疫情預控應對時,主要采取篩查工作模式,及時的隔離患病學生,避免疫情的進一步擴散。為了提高篩查的工作效果,需要依據我國校園的基本情況,合理的對篩查工作機制進行改革創新,并通過法律政策確保創新模式的推廣應用。
在高校建構肺結核疫情風險評估系統,以校園管理、衛生部門、教育單位的聯動作為評估基礎。在篩查數據、校園衛生評估、患者用藥信息的綜合分析下,剖析相關的風險因素,科學的評估疫情暴發的概率,確保各項應對工作可以安全有序的進行。
在對疫情應對機制創新時,需要科學的管理潛伏患者的預防用藥,引入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督導短程化療控制管理機制,確保潛伏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緩解控制。該應對機制主要包含了以下幾個管理因子:直接面試服藥、完整的信息報告、持續的用藥監督、痰涂片涂陽患者、政府參與控制。
在今后高校肺結核疫情應對預防時,則可以將該預控理念合理應用,全過程的監督管理預防性用藥。在對潛伏感染患者進行預防性用藥管理時,政府、學校、醫院需要共同承諾藥品的免費供應與安全保障,同時定期免費的給予學生進行血液檢查,及時的開展篩查疫情工作。
在潛伏感染患者進行預防性用藥時,醫護人員必須做好每一次用藥的登記與監督,同時疫情篩查工作小組,需要對校園學生進行全面篩查,合理有效的控制肺結核疫情,保證校園師生的公共衛生安全。
(三)師生疫情防控意識的提高
為了避免部分校園沒有落實傳染性疾病的預控宣傳工作,需要通過法律條規監督約束校園管理人員,確保傳染性疾病預控宣傳工作的高效開展,保證校園的安全與健康。
人們常說的肺結核疾病,屬于一種慢性的傳染疾病,肺結核的感染源主要是病原菌,主要發生在人體的肺部,當患者發病之后病原菌則會逐漸的侵襲身體的內臟器官,進而對人體的健康造成了巨大損傷。
為了科學的預控應對肺結核疫情的出現,首先需要保證高校師生了解,該傳染病的主要傳染途徑,其次才是對其進行科學的預控。肺結核疾病主要的傳播途徑是飛沫傳播,即患者講話、咳嗽時都會產生大量的飛沫,當攜帶病原菌的飛沫傳播到排菌者時,則會將病菌傳染給該個體,使其成為新的傳染源。
通過對肺結核疫情進行科學分析研究之后可知,當人體感染了結核菌之后,并不會立刻出現相關的病情。當人體的自身抵抗能力下降時,則會給結核菌以可乘之機?;蛘呤钱斎梭w的細胞分裂出現異常增加時,才會出現臨床上的相關肺結核病情,及時有效的進行治療則可以確保患者的康復。如上文中講到的預防性用藥,就是當學生成為潛伏傳染源時,為了提高學生的抵抗力,確保不會出現肺結核的臨床病情時,需要依據醫囑按時的進行吃藥,降低學生出現肺結核的概率。
隨著高校師生對肺結核疾病了解的深入,已經樹立了良好的肺結核疫情預控意識,將肺結核疫情的暴發概率控制到最低限度,確保校園全體師生的身體健康。為了避免師生出現疫情防控意識弱化的情況,校園需要定期的開展肺結核疫情防控調查問卷活動,通過調研數據了解師生對疫情防控相關內容的掌握情況。當師生掌握信息充足時,疫情暴發的概率非常低,當師生對肺結核疫情防控具體事項了解減少時,肺結核疫情暴發的概率則會相應的提升。為此通過定期的調研,及時的調整肺結核疫情應對預控管理計劃,確保校園肺結核疫情預控工作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校公共衛生管理工作開展時,為了杜絕校園出現肺結核疫情,需要開展科學的預控管理工作。通過肺結核疫情防控工作的宣傳,提高師生的防控意識。在衛生與教育部門的聯動下,建構科學合理的疫情應對管理體系,確保第一時間控制肺結核疾病源,避免肺結核疾病出現大面積的傳染,影響到師生的健康。
參考文獻:
張美芳.肺結核疫情的預防與控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56):10-11.
王喬.高職院校肺結核疫情的預防和應對機制[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15(0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