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敏
【作者單位:蘇州工業園區文萃小學江蘇】
體驗,是指通過實踐來認識周圍的事物,即親身經歷。體驗式學習要求學生親自去體驗教育情境。在體驗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親歷,獲得最直觀的感受。本文主要基于教學實踐,將體驗活動融入數學課堂,以增強學生學習的樂趣和獲得知識的快樂。
未踏入工作崗位時,我以為做一名數學教師很簡單,以為數學課只要將課本上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就可以了,以為……直到來到了文萃,我對數學課堂、數學教師有了新的認識,體驗式教學成了我教學坐標的原點。
一轉眼,我工作四年了。四年,說長不長,在為人師的路上還有很多需要去磨煉的地方;說短也不短,四年的教學經歷,每一次與課堂、與學生親密接觸的過程都是我成長的助力。
有人說,小學數學,簡單!不就是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嘛!那您可真是小看了數學的魅力呢!數學不是一個個冰冷的數字和符號,而是充滿著邏輯與思辨能力的別樣精彩。而我們文萃小學的數學,還會在每年開展充滿趣味的數科節活動呢。數科節以數學、科技活動為載體,為文萃娃們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以班級、年級為單位開展活動,讓文萃娃們得到思維的鍛煉,使學生真正走進數學、親近科學,在文萃小學的智慧課程中提升自己的素養。學校為孩子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體驗活動,那么作為數學教師,在一節節四十分鐘的課堂上,又將怎樣把體驗活動融入孩子們的學習,讓孩子們感受到活動帶來的充滿挑戰的頭腦風暴呢?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學好數學,就要讓學生親自去體驗,親自去嘗試,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設情境,提供條件,積極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數學規律以及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進行體驗,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在上《圓柱、圓錐的認識》這一課時,針對六年級的學生,我毫不猶豫地將這一節課定位為:學生體驗、嘗試,形成知識。課堂開始,我就放手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觀察、滾動、得出圓柱的特征,先組內交流,再以小組為單位在班級里匯報,最后學生們一起概括出圓柱的特征。學生有了研究圓柱特征的經驗,通過觀察、比較,很快就總結出了圓錐的特征。在匯報的過程中,我也有很多意外的收獲:譬如,平時不愛聽講的學困生非常積極主動地舉手,要匯報他的發現;再如,有孩子通過將圓柱滾一滾發現,圓柱是沿著直線運動的,而不是圓柱的一次性杯子在滾的過程中,卻不能沿直線運動,而是一直在打轉。我想這些意外的收獲正是體驗課堂的魅力吧!整節課學生就是在這樣輕松、快樂的氛圍中體驗著知識的形成過程,在體驗的過程中培養著勇氣和合作能力。
《認識公頃》這一節課知識點很簡單,只要讓學生知道公頃是面積單位、掌握公頃與平方米之間的關系即可。可是單純告訴孩子們1公頃=10000平方米,這個冰冷的公式,是不會在孩子的頭腦中留下具象的體驗與感知的。于是,課堂上簡單地介紹之后,我大膽把孩子們帶到操場上,首先讓班級孩子以10個人為單位,手拉手圍成正方形的邊長,構造了一個近似100平方米的正方形,然后再讓學生想象一下,需要多少個這樣的正方形合起來,面積恰好是1公頃。經過那一個個小腦袋的迅速演算,孩子們發現,居然要有100個這么大的正方形方陣!一個小男孩驚訝地大喊:“居然比我們學校的操場還要大呢!”我欣慰了,公式不再是冰冷的了。順水推舟,我接著問:“孩子們,你們知道我們學校占地面積有多少公頃嗎?”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著:2公頃?4公頃?最起碼7~8公頃吧?看看他們熱烈的勁兒,我都不忍心打斷他們呢!最后,大家一致得出結論:應該是4公頃左右。我說:“同學們,體驗還沒有結束,最后讓我們一起沿著校園的最外圍走一圈,感受一下4 公頃到底有多大吧!”孩子們帶著好奇心一起上完了這樣一節有趣的數學體驗課。我想通過這樣的體驗課,不僅培養了孩子們的數學素養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更是培養了孩子們的信念、責任感等積極品質。
其實像這樣有趣的數學體驗課,在我們文萃的校園里比比皆是。瞧,一年級的小朋友在學習《認識人民幣》一課時,老師把超市搬到了教室里,讓每一位孩子帶好不同面額的人民幣,在課堂上體驗買東西付錢、找零的過程;二年級的小朋友在學習《認識東南西北》這一課時,老師把孩子們帶到了啟蒙園,認一認我們學校的東面、南面、西面、北面分別有哪些建筑物,再回到教室里的方向,最后再到課本上的東南西北;三年級的孩子在學習《認識千克》一課時,老師把凈含量是1千克面粉、大米、面條等生活中常見的日用品都帶到教室,讓每個孩子都能掂一掂、拎一拎,感受1千克的重量。同樣在學習《認識克》時,老師也將小型的電子秤帶到了孩子們的身邊,讓孩子們親自稱一稱比較輕的鉛筆、橡皮、本子等物品的重量……在一次次的體驗過程中,我們希望能培養孩子們的勇氣、責任感、合作力和創造力等積極品質。
作為文萃小學的數學教師,我是欣慰的。我欣慰孩子們知識的形成,是通過自我思考而得出的;我欣慰孩子們徜徉在各個體驗的活動中,快樂習得數學知識。我更欣慰孩子們每一次大膽的分享,勇敢的表達,而他們所獲得的,更是比我所預想的還要豐盈,還要精彩。真為他們感到驕傲啊!數學的學習不就是應該這樣,在體驗的樂趣之中收獲成長的快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