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紅
【作者單位:東海縣黃川中心小學江蘇】
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開始注重對于學生的從小培養。家長也開始重視對于孩子美感的培養,小學課堂中的美術課就顯得重要起來。但是有些老師卻認為美術課本身不具有操作性,從而不知道該如何進行教學活動。我們要改變往日傳統的導入形式,讓導入部分真正起到鋪墊的作用。
優秀的導入方式,需要教師在課程開始前就充分地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這就要求教師要用一個獨特的導入方式來開始課程教學活動。我認為根據小學生身心發育的特點,可以創建一個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情境,以此為導入方法,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程教學上,從而達到教育活動的真正目的。因此,本篇文章以美術課程的實踐為基礎,對美術課堂的導入方法進行總結,從而提高美術課堂中的教學質量。
小學階段的學生都愿意聽故事,相比較傳統的老師枯燥的、沒有意思的講述,有趣、充滿情節性的故事會讓學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優秀的、具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可以讓學生們在聽故事的同時,加強對故事所傳達道理的理解并進行吸收,還可以在想象故事情境的過程中培養想象力,并讓他們在優秀的故事中懂得什么是真、善、美,從而促進其“三觀”的發展。例如,《兔子種蘋果樹》的故事講一只兔子去種蘋果樹的故事。在故事開始,兔子種了一棵蘋果樹,蘋果樹上結了好多蘋果。馬上蘋果就成熟了,狐貍看到了,它也想吃蘋果,但是并不想種樹,于是它對兔子說:“這棵蘋果樹是我的!”兔子委屈得要哭了。松鼠看到了,對兔子說:“我幫你!”半夜,松鼠趁著狐貍睡著了,就在蘋果上潑上了辣椒水。第二天,狐貍起來看見蘋果全都變成紅色的了,高興地說:“蘋果紅啦!蘋果紅啦!”它馬上摘了一個蘋果吃了起來,但是狐貍發現蘋果不像它想的那么好吃:這個蘋果怎么又酸又辣呢?從那以后,狐貍再也不搶兔子的蘋果了。學生們很快就被故事中的情境吸引了,在學習繪畫的同時,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狐貍狡猾的行為是可恥的,兔子勤快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小松鼠幫助小伙伴是值得我們以它為榜樣的。教師應該注重在教學活動中講述角色時,對于角色形象的區別化表演,也可以利用一定的教具,從而更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并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通過故事中的角色,懂得自己應該學習的優秀品質是什么,從而達到教育活動的最終目的。
在美術的課堂中,教師不應僅局限于本學科,也可以適當地利用其他領域的內容去增強自己教學活動的生動性,從而讓學生在多個領域都得到較好的發展。例如,人美版八年級上冊《色彩表達情感》,這是有關吳冠中繪畫的講解內容,其內容比較抽象,導入就需要采用一些精心設計、精心思考的方式去幫助學生理解學習本次課程。如何做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繪畫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呢?我認為,音樂最能快速地引起人們的共鳴,故采用音樂導入的方式。讓學生用心去聆聽音樂,在聆聽后進行提問,讓學生說出聽完音樂后的感覺,是開心的還悲傷的,是憤怒的還是熱血澎湃的……可以播放像《新年好》《送別》《義勇軍進行曲》這樣情緒表達鮮明的歌曲,小學生在這個階段是最容易被歌曲所吸引的,這就為接下來的課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學生在小學階段,也就是八九歲的時候,想象力是極其豐富的,他們會根據身邊任何一點細微的事物進行想象。這時,教師應該鼓勵其大膽想象,并暢所欲言,不應該因其行為不好操作而打斷學生的想象。所以我認為,可以利用想象法鼓勵學生去積極、大膽地想象。例如,人美版七年級上冊《色彩與生活》一課,在正式講述課程前,先讓學生閉上眼睛去靜想10秒,這樣就可以幫助學生平靜下來,同時讓學生有一種下課時間已經結束,要開始正式上課的意識。然后正式開始課程,先讓學生觀察一張以生活畫面為主題內容的圖片,然后再給學生展示一張黑白的圖片,讓學生們對這兩張圖片進行比較,想象一下自己更愿意在哪種環境中生活,大多數學生會選擇有色彩的環境,從而讓學生認識到色彩的重要性。創設一個有利于學生思考的外部環境,并采取一種合理的、符合學生發展水平的教學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投入整個學習過程。
直接式導入是教師普遍使用的一種方式。大致為:在課程開始前,教師先對本次上課的內容進行簡單敘述,也就是本節課需要學習的東西、應該做的準備、具體的操作內容。讓學生在課程開始前大致了解一下本節課要講的內容,在課程導入后正式開始課程的講解。
復習式導入就是教師在開始課程前,先對上節課的知識內容進行復習,可采用提問學生的方式,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鞏固,然后用上節課的內容引入本次課程的新內容,并開始講課。
課堂的導入部分在整節課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真正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導入才是成功的。教學的方法就是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創新、摸索的過程中創造出來的,所以,身為一名美術老師,我們應該不斷地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結合學科特點、學生身心發展特點,不斷地推出優秀的、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的課程導入部分,從而為美術教學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